中共现任总书记习近平(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6年08月28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日前,中共当局针对中央和地方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问题正式下发文件。这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的首个中央地方事权划分方案,被视为财税改革的重要标志,财政官员称将引发深刻变革。但有专家表示,这项改革本质上是行政体制改革,习近平当局是为这个在做铺垫。
中共当局首次系统提出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
近日,中共政府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作出总体部署。《指导意见》的核心是加强了中央财政事权并明确地方事权,也就是哪些事情该由地方财政掏钱来办。
其中,国防、外交、国家安全、出入境管理、国防公路、国界河湖治理、全国性重大传染病防治、全国性大通道、全国性战略性自然资源使用和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明确为中央财政事权;社会治安、市政交通、农村公路、城乡社区事务等,明确为地方财政事权;大量仍为央地共担事权,包括教育、养老、医疗、跨省基础设施、环保等。
官媒《新华社》评论称,“第一次比较系统提出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即政府公共权力纵向配置角度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文件。是捋顺中国财政体制的治本之策,是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根基之一。这项改革顺利推进了,才能建立现代财政体制。”
习李欲破“政令不出中南海”固化籓篱
官媒也坦承,现行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存在不清晰、不合理、不规范等问题。政府职能定位不清,一些本可由市场调节或社会提供的事务,财政包揽过多,同时一些本应由政府承担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承担不够。“央地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尽合理,一些应由地方负责的事务,中央承担过多,地方没有担负起相应的支出责任;中央和地方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少职责交叉重叠,共同承担的事项较多等。”
香港《东方日报》8月26日发表分析文章表示,中央与地方的博弈愈演愈烈,一直以来“政令不出中南海”成为顽疾,其根本原因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利之争。一方面体现在地方政府各自为政、独立成王,最明显的是薄熙来主政重庆的时候,当时胡温无法指挥重庆。
就在目前习李主政期间,这种现象仍然很严重。因政令不通,李克强曾拍桌子、要求国务院文件七天之内必须下发;习近平多次公开表示要突破改革的“肠梗阻”。
中央与地方博弈的另一方面体现在中央和地方的权利和责任问题——权利归中央、责任归地方,地方政府懒政怠政,依靠疯狂卖地和乱收费敛财。
本质是行政体制改革 官员称引发深刻变革
据《第一财经日报》8月25日报导,多位专家表示,《指导意见》对中央与地方如何划分财政事权,及如何划分支出责任给出了原则性的意见,并亮出改革时间表路线图。然而,这项改革本质上是行政体制改革,牵涉方方面面,异常复杂艰难,最后改革效果还有待观察。
有分析认为,此次针对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划分意见,是首先以财税改革来解决长期存在的中央地方矛盾,但是习李的改革必定会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以最终目标还是改革中共体制,习近平当局是在为这个事情做铺垫。
中央和地方的财税关系方面的矛盾,要追溯到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当时重新划分了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但是,那次改革遗留了很多问题,主要归结为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不统一。
据《21世纪经济报道》8月26日报导,有中部省份财政厅预算处负责人表示,这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央地财政事权划分是基础,大致厘清之后,预算部门的工作才好开展,这个文件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
该预算官员表示当前改革的迫切性很强。比如基础养老,东北三省等地养老金当期已经出现“收不抵支”。另外,各级政府事权没有厘清,政府职责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像食品安全等问题就很容易酿成公共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