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洋生前照片(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6年07月03日讯】随着北京检方对尸检报告的公布,“雷洋案”正越来越接近“真相”,现在,可以确定地说,雷洋,这个冤主正一步步坐实。从“法治”角度上来看,“雷洋案”在眼下这个虽贴了“法治社会”的标签,可现实生活依然混沌模湖的时代,在无数公民的目光关注与急切呼吁之下,多多少少呈现出了一点清亮之色。当然,个案并不能代表全部,但面对雷洋的冤死,我们在兔死孤悲、下一个会是谁的恐惧之中,多少有一点儿无奈叹息之后的安慰。事实再一次表明,公民的沉黙是恶政的天堂。
就在这件冤案正要蒙受一点,由无数公民千呼万唤、拼力争取的“公正”的恩宠的时候,冤案的相对人,或者说冤案的直接制造者的一些信息,也在网络上透露、传播开来。
传布这一信息的是一个叫作“水母侦探社”的微信公众号。对传出来的信息,尽管有人质疑其准确性,比如是否为当年该省的“高考状元”等,除去这些质疑,相对可信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邢副所”出身贫寒,靠家庭及乡亲卖羊供养读书并考入中国政法大学;他聪颖异常,刻苦勤奋,靠个人打拼而晋身京城;他正为人夫、为人父,且从不多的薪水中拿出部分资助家中两个妹妹读书,一个已就业,另一个仍在就读;他珍惜自己的职业,工作中勤劳任苦等。
对于这些信息,如果需要一点猜测的话,我想,在北京检方公布尸检报告之前抛出这个“邢副所”贫寒、奋斗、成功者的信息,目的在于希望使公众觉得执法者也不容易,以此收买一点公众的同情。是否还有更大的目的,我不敢确定。如果有,那可能就是《红楼梦》中“草蛇千里”的文学手法,为此后对嫌疑人的“高高提起、轻轻发落”而埋下伏笔。果若如此,那可真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背后操盘手的智慧,以及“紧紧团结在体制之内”的坚定,真的令人佩服。
现在我所想的是,这则“贫寒奋斗而成功者”的信息的出来,倒是让“雷洋案”变得更加丰满、更具社会意义,也对于我们的未来生发出更具启示性的思考。
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贫寒的、令人同情的出身是否可减轻因“失职”使人致死的嫌疑。或者说,对“邢副所”的同情是否可以让法律抹上民情的颜色,而演变为在以法判决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这正同“雷洋的出身”一样,是否是成为引起民众的关注的因素,具有同样的意味,因为在现实之中,雷洋的遭遇并非是仅有的个例。也就是说,在法律与事实这个天秤之上,是否存在着加重或减量的其他砝码。
而现在已经看到的事实是,“邢副所”这位出身贫寒,凭借乡亲资助、个人努力,在北京这个千金难买立身寸地的首善之区,谋得了一个“执法者”位置的农家子弟,在执行公务时,借“公务”之名致一位几乎与其有着同样出身与经历的人于死地了。
这个事实表明,出身贫寒,深知人生不易,并于此中倍尝人间苦难与不平的人,并不一定必然是心中充满爱心、同情与良善的人。出身贫苦与拥有善爱之心,二者之间并没有天然的等号。
再推进一层,从网传的“邢副所”的信息中看,他的资助家人的行为,表明他又是一个拥有责任感、知恩思报的人,心中有爱、有善、有报。可是,再看他在“雷洋案”中的作为,以及案发后面对公众所扯的那些谎言。——现在看,那些谎言,在人格与荣誉的层面上,可谓对雷洋的“谋杀”。这个事实又表明,一个出身贫寒、努力成功之后,对家人充满爱心、善意,并坚定地承担着家庭责任的人,并不必然是一个能够以同样之心对待社会的人。
我说“雷洋案”因为“邢副所”的信息的出来,而变得更加丰满的意思,除了上述的“两个不必然”之外,还有一个更具深层意味的思考,那就是:为什么一个出身贫寒,并因此深知由此而附带的世间炎凉的底层子弟,会在执法中面对一个仅仅是有违法嫌疑的人,或仅凭自己判断可能有违法嫌疑的人,就变得那样冷酷无情,面对手段残忍的施恶者竟那样无动于衷,之后又百般掩盖呢?再一个思考是,一个对家人、家庭有着爱心和责任感的人,为什么不能将这种良知与善意推广、外延于他人呢?更重要的是,一个毕业于中国最好的政法大学,学习了四年的专门法律知识的人,为什么在执法中没有了半点程序意识、守法意识呢?是他没有学到相应的法学知识,还是多年的工作实践使其认识到,在他的执法之中根本用不着去讲什么程序,根本用不着有自己也要守法的意识?
“雷洋案”,这个随着多方信息的传布而变得具有标本意味的案子,使我们看到人性是复杂的,人性善与恶的交织;使我们看到人与制度的关系,是制度扭曲了人性,还是人性使制度变得更加狰狞。更重要的还有,当你、我、他,当每一个具体的人陷入到这个复杂的体系之中时,会坚持或守卫一个什么样的自己!而所有的这些都表明,有一个什么样的自己,便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我们所热切希望的在我们的身上;我们所深恶痛绝的,也在我们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