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6年07月01日讯】又一个迹象浮现,显示中国经济已濒临大规模债务危机。
德意志银行首席国际经济学家Torsten Slok在五月底出具的一份报告中提到,中国无生产力的债务,即用来推升资产价格的债务,于2015年上涨到比美国金融危机后还高的水准。
Slok的发现,显示在下列图表,当中他比较了美国及中国创造1%的GDP成长所需的信贷成长。
中国经济去年成长6.8%,未达官方设定的7%目标。今年第一季中国的经济成长为6.7%,为2009年来最缓慢的步调。很重要的一点,是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数据言过其实。
由于中国投资人的信贷浮滥,去年中国股市及一些商品如铁矿砂,都出现暴起暴落的情势。
Slok表示:“中国的银行区块新承作的贷款很多,但由于经济成长放缓,很多贷款并不是用在工厂或创造工作,而是用于创造回报的金融资产上。
借新还旧难以为继
另外,彭博资讯指出,中国短债发行人亟需转变债务管理方式,对于那些沈溺于短期负债的中国公司来说,所剩的时间不多了。
彭博整理的数据显示,中国非金融类公司2016年所发行的4.3兆元(6540亿美元)人民币债券中,有大约47%的债券期限都不超过一年。今年17起银行间债市的违约案例中有10起都是这一类短期债券,相比之下去年全年占比只有七分之一。法国外贸银行在对中国最大的3000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后称,由于银行试图令僵尸企业继续存活下去,在这种背景下,包括银行贷款在内的短期负债占到上市公司总负债的86%,相比之下全球来看这一比例只有40%。
“短期债券频繁到期的问题让投资者很头痛,”信达澳银基金的债券基金经理邱新红表示,“太多有麻烦的公司都依靠借入新的短期债务去偿还旧债,有的甚至只是为了付息。”
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国内企业这种借新债还旧债的做法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给经济造成这么大的威胁,彭博整理的数据显示,创纪录的1.1兆元的一年期及以下的债券将在七月到九月之间到期。四月份的债市动荡导致12个月期的短融发行量在第二季度降至1705亿元人民币,创下四年以来最低。而发行人所取消或者推迟发行的期限不超过一年期的债券规模则达到1173亿元人民币。
“中国的很多发行人都依靠借新债还旧债利息,这是庞氏骗局的做法。”德国商业银行驻新加坡信贷分析师贺烜来表示,“对于那些信用记录不佳的发行人来说,他们再融资的大门实际上已经被关上了,未来还会有更多动荡,以及更多的违约案例,主要集中在一年期及以下的债券身上。”
他说,作为债市最大投资者的中国银行业,为了做到资产负债表的期限匹配,他们对短期债券的需求量很大。据彭博整理的数据,期限不超过一年期的债券在所有新发行债券中的占比比起2015的51%有所微幅下降。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一名负责新闻事务的官员在听到彭博有关该协会是否对上述情况感到担忧的提问时表示无法立刻作答。
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Alicia Garcia Herrero表示,严重依靠短期债务“对银行来说当然是个流动性风险,对债务人来说构成融资风险。”
法国外贸银行在五月6日发布的报告结论是,和海外发行人比起来,中国公司的债务负担更低,但却更加脆弱。中国公司总体负债平均占到普通股本的86%,相比之下,除中国外全球最大3000家公司的这一指标则在152%。不过,中国企业的利息支付倍数只有五倍,而除中国外全球发行人的利息支付倍数则有八倍。
在最新一期银行间债市违约案例中,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六月15日有10亿元人民币的1年期短融到期,公司却无法按期兑付本息。其他一些发行人也是得过且过。武汉国裕物流产业集团六月13日公告称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将其在2015年所发行一期短融募集资金用途从偿还银行贷款,变更为兑付其在2014年所发行的一期短融券。
那些通常因为风险较低而对短期债券青眼有加的投资人如今开始反思。评级AA-的7年期债券比起类似评级的一年期债券的利差水平在五月27日收缩至 -87个基点的纪录低点。周一时该利差报 -82个基点。信达澳银基金的邱新红表示,他会避开那些短债发行过多的发行人,认为这是信用记录不佳的表现。
“如果到了某个时候,他们新债发不出去了,就会违约,”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