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近湿如蒸,夏季常见症状及应对。(网络图片)
酷热暑天一般被称为伏天,常指七月至九月间。暑、热也《说文》中形容这样的气候: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盛夏时节,暑热难耐,热甚人喜冷饮、食生瓜果,因入夜难眠乘风纳凉,有人露宿阳台,有人在空调冷气或风扇下过夜。而这时天气炎热人易汗出、阳气外泄、毛孔奏里开。中医有六淫致病之说,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致病邪气乘季节气候的变化侵犯人体导致生病,夏天气候又热又湿,暑邪湿邪易趁机作乱。
最常见的症状
伤暑者多有头痛、发热、口渴、汗多、身倦等现象;感受外在溼邪者多有身体困倦、寒热自汗、关节疼痛或肢体浮肿等表现,是外湿由肌表侵入所致;而出现胸闷、呕逆、脘腹胀闷、大便软泻等症状,多是内生溼邪,由贪凉饮冰水,吃生冷瓜果,饮酒嗜茶等影响脾胃水湿运化,内生溼邪所致。
最常用的方剂
在夏季炎热的太阳底下或高温环境中滞留过久伤暑者,需多补充水分及盐分的流失,同时可用清热解暑的方药,如白虎汤、竹叶、西瓜翠衣、六一散、黄连等,甚或配合沙参、麦冬、石斛等益气生津。
不同类型的应对方
湿邪多因空气中湿度过高所引发的不适现象,这种情况可以芳香化湿、苦温燥湿为主,药用如藿香、佩兰、苍术、厚朴、半夏或用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
内生湿邪者,表现以与肠胃有关症状为主,其治疗以燥湿清热、辛开苦泄为原则,常以藿香、苍术、厚朴、半夏与黄芩、黄连、山栀等药物配合治疗
暑邪常与湿邪相结合,称为“暑湿”,其表现为长期低热、四肢困倦、头痛头晕、食欲不振、胸闷、恶心呕吐、腹泻不畅、小便色深。暑湿的治疗当以清暑化湿为主,常以藿香、佩兰、青蒿、六一散、厚朴、茯苓、半夏与黄连、黄芩、或香薷配合治疗。
此外,现代人由于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多见脾湿痰盛体质,再加上饮食冰水寒凉、多呆在空调环境下,室外活动减少,高蛋白食量减少,加重体内营养摄入减少,代谢缓慢,出现困顿劳累,甚者头晕目眩,治疗上除了上述方剂、草药外,尽量改变生活方式,矫正不良习惯,夏季还要注意多食姜除湿祛烦。
姜的吃法:煮姜、红枣冲茶饮;做菜煲汤佐以姜;食海鲜时伴热姜茶,若在家自已煮食海鲜最好多放姜葱,加小酸红椒,有除湿断醒暖胃醒脾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