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6年06月20日讯】“未名大学堂”的微群里来了一位唐吉珂德,自号“天行",虽未上过大学,但对各门学科和思想,都曾如"吸星大法"般狂灌而入,又在各类人群里滔滔不绝而出。好以一当十辩论,不知疲倦。群内这两天轩然大波。心有所感,下文:
“天行"是一面镜子,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自己。因为镜子不一定光洁平整,看的角度不一定端正,所以我们很容易把眼中模糊不清的自我进一步曲解,而当作他人,另眼相看。
我们每个人在群里询问时,都希望对方认真回答,如果自己的问题被忽视,自尊心会略感受挫。反过来,有时第二天才发现别人提问自己,本应即时答复但错过了,心中也会略有歉意。
这两天注意到,天行的大多数“刷屏",都是在和群里的不同人即时对答。比如我刚问他一个有趣问题,他却正在跟别人对话,我会忍不住催他:天师,问你话呢?你是不是不会回答呀……很奏效,天师马上回答。如果回答的满意,我还想再问个更棘手的问题,看能否把他问倒,难堪;如果答案不满意,我就立刻质疑他,迫使他再次回应。如此一来二去多了,我也疲了,可这家伙还在不知疲倦跟别人没完没了,我觉得这简直难以忍受,是“刷屏",是“无聊"!可是刚才我跟他激辩正欢时,别人眼里会不会也认为我们是在“无聊"“刷屏"?
天行和我们一一对话时,几乎有问必答,甚至不管问题是否善意,回答中连自己的隐私都暴露出来。想想,我们的朋友中有多少这样对我们坦承而不设防的?就算是敌人,我们能遇到多少比天行更尊重对手,更认真对待对手的敌人?见过多少比他更热衷进攻、不屑掩护防守自己缺点的敌人吗?
这面镜子,把我们自身的优、缺点放大并充分展现,甚至不懂谦虚、不屑廉耻地让我们自己尽情观览。因为不知那就是镜中的自己,我看起来更“客观",更透彻,自我批评得更无顾忌。很少想过,镜子表现出来的令我不满的东西,会不会也是躲在我衣冠楚楚、笑容可掬后面,不曾觉察过的某些缺点?而镜子表现出的令我赞赏的东西,会不会也是我自己身上具备、却被功名利禄、忙忙碌碌所掩盖了的某些优点?
每个和天行论战的人,都试图去説服或改变他,可是他太顽强,或者说太顽固,哪怕是一点点对他观念的动摇,他必要找出各种高深的哲学道理、浅显的科学常识、历朝历代的典故或衆説纷纭的今人逸事,来坚守,去迎战。
那当然!
我们想去改变的,正是我们自己。无论优点、缺点,只要是我自己的,就是最顽固、最顽强的,谁想来改变它,哪怕是我自己来努力,都必将遭遇自我全方位的坚守和全副武装的迎战。
微群里长征师兄是和天行对话最多的,但风格象黄蓉他爹,老邪,行事多出人“易"表,不过他也不止两次说过类似的话,说天行如此出格之人我们平时难得遇见,应该珍惜这个机缘,正是提高自己,开阔心胸的机会。
以上是今天爬楼看到群主晓博一席肺腑之言的感想。
以下是他的原文:
《晓语录》
可能每个群都带着群主的特质吧?这个群小心翼翼维持至今,在不踢人的情况下还是遇到了危机。
微信群成百上千万,我手上光是北大校友建的微信群就有二三十个,还是我删过之后的数。我有时会想,这个未名大学堂群有什么存在的必要?时政群、科普群、财经群,不是很多吗?何必要浪费各位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未名大学堂还有一点点独特的存在价值,就是它是兼容并包的,或者说它兼容并包了所谓的“垃圾”。
你可以说一百年前北大的马克思主义小组比较垃圾。
你也可以说作为北大图书管理员的毛泽东比较垃圾。
这些我都无法反驳。
我只希望,当“垃圾”创造历史的时候,我们这些“非垃圾”们的姿态不要显得太难看。
会不会有个垃圾相对论呢?
想想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说说兼容并包。我觉得兼容并包的意义就在于包容那些有争议的人,那些人甚至不必展示思想,其言谈举止就足堪大家见识与琢磨。
虽然读了点书,但我不算是阳春白雪,我有很多凡俗的乐趣,草长花开,鸡飞狗跳,在我眼里都是大景致。我还觉得任何有个性有内容的人,仔细观察都是一部巨著。此群的品位因我之故无法提升到云端,我深感歉意。
我会坚持包容机缘遇到的任何个性人物。我相信文明不是相互隔绝,文明应该相互交流。由于信任大家的素质,我尽力无为而治,使得此群不但展示思想,更展示人性,我想这大概就是此群的价值所在。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