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早的医学校——唐“太医署”(组图)

发表:2016-05-23 00: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世界最早的医学校——唐“太医署”。(网路图片)

世界最早的医学校雏形,是在南(北)朝刘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太医令秦承祖奏准创建医学教育机构教授学生,同时还设立了太医博士、太医助教等医官。到了公元6世纪的隋朝,创立了“太医署”。这是一些太医们集中在一起办公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医学教育行政机构。

隋“太医署”直属太常寺领导。“太常寺”是掌管当时礼乐、郊庙、社稷等一些事的。隋“太医署”有主葯2人,医师200人,葯园师2人,医博士2人,助教2人,按摩博士2人,咒禁博士2人。当时隋“太医署”已经具有医学校的雏形,但他的规模不大,设置不全,直到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在长安建立的唐“太医署”。


唐“太医署”的编制。(网路图片)

唐“太医署”的编制

唐“太医署”有了更全面的设置和规模,有行政、教学、医疗、葯工四大部份组成,唐”太医署”由皇家直属。设太医令2人,是当时“太医署”最高行政官员,设立太医丞2人,他们是作太医令的助手。太医丞手下则有医监4人,医正8人。以上18人都是”太医署”的行政长官。

“太医署”分医学部和药学部。医学又分四大科:医科、针科、按摩科(包括伤科)和咒禁科。四科之中,医科最大,总共有164人。其中医师20人,医工100人,医生40人,典葯2人,医博士1人,医助教1人。

学生入学后,必须先学《素问》、《神农本草经》、《脉经》、《甲乙经》等基础课程,然后再分专业学习。学生都由“太医署”中的博士、助教教课,分专业学习。

“一日体疗,二日疮肿,三曰少小,四日耳目口齿,五日角法”。每二十人中“十一人学体疗,三人学疮肿,三人学少小,二人学耳目口齿,一人学角法”。

当时规定学习年限:体疗者七年成,少小及疮肿五年,耳目口齿之疾并角法二年成。实际上体疗相当于内科,少小为小儿科,疮肿为外科,耳目口齿为五官科,角法是一种外治方法。其他三科中,针科共有师生员工52人,其中博士1人,助教1人,针师10人,针工30人,学生20人。针科学生先学医学基础理论,然后重点学习针灸专科。按摩科共有师生员工36人,其中博士1人、按摩师4人、按摩工16人、学生15人,以学习按摩专门技术为主。咒禁科共有师生员工21人,其中博士1人、咒禁师2人,咒禁工8人,学生10人,主要学习道禁和佛教中的五禁.但该专业人数最少,影响最小。


严格的考试制度。(网路图片)

严格的考试制度

“太医署”规定学生除了入学考试以外,月、季、年都有考试。对于学习9年仍不及格者,即令退学。而对于考试成绩优良的,予以奖励。这样的考试制度保证了学生的质量,并且可以及时发现人材。太医署不仅规定对学生定期考核,而且“凡医师、医正、医工,疗人疾病,以其痊多少而书之以为考课”。对于教师和教辅人员的考核制度保证了师资队伍的质量,这样也保证了整个医学校的教育质量。


药学部。(网路图片)

药学部基础编制

药学部虽然没有医学部大,但也有一定规模。药学部包括“府二人,史四人,主葯八人,葯童二十四人,葯园师二人,葯园生八人”。药学部还设有葯园,所以当时不仅从理论上,还通过实践培养药学专门人材。由于唐代对药学较为重视,就为我国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的问世作好了准备。

唐“太医署”为唐代培养了不少医学人材,以后历代都设立类似唐“太医署”的医学校。公元1102年,宋代,把医学校划归“国子监”管理。“国子监”是当时主管教育的高级领导机构。宋代医学校的规模也有了扩大。元、明、清几个朝代的医学校都与唐“太医署”相类似,改变不大。历代不少名医都来自医学校,如宋代朱肱、陈自明,元代危亦林、齐德之,明代徐春甫、薛己等。

各国纷纷效仿

世界各国纷纷学习唐“太医署”这种医学校的形式,办起了一些类似医学校形式的机构。如朝鲜在稍后仿唐“太医署”设立博土,用中国医书《素问》、《难经》、《甲乙经》、《本草经》等教授医学生;日本在公元701年制定“大室律令”,设置了类似唐“太医署”的医学教育设置,同时规定学生必须以中国医书《素问》、《新修本草》等做教科书。但这些医学校的规模、范围、形式都还不能正式列入医学校。

世界上所谓最早的医学校是萨勒诺医学校,在11世纪成立的。这所医学校不但年代比唐“太医署”晚了500多年,而且它的组织,规模等方面也差得多。



责任编辑:苏菲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