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谈迁历经艰辛重撰《国榷》。(图片来源:Pexels)
你觉得,身为一名文人,该做的事情有哪些?该坚持的事情又有哪些呢?
谈迁劳心劳力重撰《国榷》
明末清初,著名史学家谈迁,二十九岁开始编写《国榷》。由于家境贫困,买不起参考书,他只得忍辱到处求人,有时为了收集一点有用的资料,往往要带着铺盖和食物,跑一百多里路。经过二十七年的艰苦奋斗,《国榷》初稿编写成了。这部初稿修改六次,长达五百多万字。
不幸的是,初稿还没出版,却在一个深夜,被人偷走了。这对谈迁来说,是极为沉重的打击,二十七年的心血,付之东流,他肝胆欲裂,痛哭不已。
然而,沉重的打击,丝毫没有动摇谈迁立志著书的志向,他想:书稿是没有了,可人还在,只要我有一口气,就要继续写下去。于是,他揩干了泪水,又重新拿起笔,从头写起。
可是,这次写《国榷》不比上次了,人上了年纪,行走不便,记忆衰退,加之体弱多病。但谈迁不惧怕困难,仍然挥笔不止,东走西奔。在由南方至北京的千里道上,他为了调查研究,收集材料,核对事实,处处留心,连一块残碑也不放过。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劳作,又经过了八、九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这时,他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六十五岁的老人了。(以上均据清代《渊鉴内函》)
张元济重新校勘《百衲本二十四史》
除了这一案例之外,另有张元济一例。
身为清光绪年间的名门望族,张元济还曾当选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然而,嗜书、寻书、藏书的张元济,选择以出版来推动教育。编书与出书,成就了他的一生。1901年,也就是光绪二十七年,张元济投资上海商务印书馆,并主持该馆编译工作。教育家叶圣陶曾于《商务印书馆》一文,如此评价张元济:“张先生把商务看成是他的终生事业。”
可是,正当张元济忙碌地校稿、编攥书籍时,1932年1月29日,日军轰炸了他的商务印书馆,造成这个几乎垄断中国教育出版,占全国出版量52%的出版巨头80%以上资产被毁。商务印书馆所属的东方图书馆,亦被毁了45万册珍藏的图书,价值连城的善本孤本图书从此绝迹人寰。
当时,《百衲本二十四史》的编校一切就绪,甚至影印所需的样张都已完成时,却在瞬息间化为灰烬,张元济半生心血遭毁。就在东方图书馆被焚毁的当天,六十六岁的张元济立即重返商务,又从头开始校勘《百衲本二十四史》。历时四载夜以继日,《百衲本二十四史》竟然在1936年正式出版。
北宋大儒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谈迁与张元济于“为往圣继绝学”之一节,无疑表现出了真正儒者的襟怀与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