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顾况父子的修炼故事(组图)

〖古代诗人的修炼故事〗(十四)顾况、李泌、顾非熊

作者:梅松鹤 发表:2015-12-05 11: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顾况

顾况(约公元725年—约814年)字逋翁,(隐居茅山后)自号华阳真逸,唐代著名诗人,善画山水。其诗平易流畅,“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4]《全唐诗》存其诗四卷[1]。其仿效《诗经》的四言诗《囝》于古朴中流露出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1][6];《公子行》则是笔锋犀利、出语惊人的难得的讽刺诗[1];六言小诗《过山农家》:“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1]自然而绘声绘色地由物及人、传神入微,表现了江南山乡焙茶、晒谷的劳动场面。


顾况。(网络图片)

顾况是苏州人,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進士及第,“善为歌诗”,在当时颇有诗名。但他喜欢闲逸的生活,结交了一些修道的朋友,其中柳浑和李泌就是比较有名的两个。他和李泌关系很好,并且拜李泌为师,学习“服气之法”,修出了辟谷的功能,“能终日不食”。[2]

李泌

李泌字长源,上六辈的祖父李弼是唐朝的太师。他母亲周氏还是小姑娘的时候,曾有一个叫僧伽的奇异僧人便断言“这姑娘以后要嫁给姓李的,能生三个儿子,最小的那个将要作帝王的老师。”其母怀胎三年后才生下李泌,一生下来头发就已经长到眼眉。李泌七岁时便受到唐玄宗的极度赏识。当时玄宗让张说考试一下李泌作诗的能力。张说便让李泌咏“方圆动静”,李泌觉得很简单,随口成诗:“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玄宗大喜,把他抱起来,给他果饵吃,后来送到忠王院呆了两个月才送回家。临行又赏赐他衣物和彩匹,认定他将来必是栋梁之材。李泌一生曾受到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的重用和恩宠,在关键时刻为他们出过许多主意,为唐代王朝立下过许多大功。[9]


李泌。(网络图片)

李泌的事迹

当李泌还是儿童的时候,身体很轻,能在屏风上站立,能在薰笼上行走。一个有道之士说他十五岁时一定会白日飞升。到了李泌十五岁那年的八月十五日,果然听到室内有笙歌声,时时有彩云挂在院子里的树上。李泌的亲友们就一齐捣蒜泥和韭菜,整了几大桶,等到天乐和奇香传来时,暗中让人登上屋顶,用大勺子向那异音和奇香的来处泼洒,音乐和香味就散去,从此不来了。他在游历衡山和嵩山时,遇见桓真人、羡门子、安期先生降临,教给他通过服用药物而长生、羽化的道术。从此他便炼习服气之法,经常辟谷不食。他曾经在两天的昏睡中看到自己的元神出窍,并多次遇到神奇卓绝之人和奇异之事。他在德宗治下做宰相时去世。当时有个叫林远的宫中使者,在蓝关旅舍中遇见了李泌。李泌独自骑着马,穿着平常的衣服,说暂时去衡山。林远走了很远的路回到长安,才听说他那时已经死了。唐德宗听说此事后十分悲伤和惊奇,并且说:“李泌先生自己说过,他得辅佐四个皇帝,然后再升天作神仙,这话现在应验了。”[9]

在唐德宗时,柳浑曾“辅政”,身居要职,便举荐顾况作了个“秘书郎”的官。后来李泌作了宰相,顾况自己觉得可能会得到一个显要的官职。结果等了很久,最终只稍微升迁了一点,作了个“著作郎”的官。后来李泌去世,顾况大概是受到排挤或者看不惯某些人,便写了《海鸥咏》嘲诮朝中的一些大臣:“我是万里飞来作客的一只鸟,曾经承蒙丹凤借了一根树枝让我栖息。一旦丹凤飞走了,它所栖息的梧桐树也死了。现在到处都只看到鹞子、老鹰一类的货色,真叫人无可奈何。”[10]这一首诗引起了一些人的嫉恨,便上书弹劾他,把他贬官到饶州作司户。这类政坛之争,对做官的人来说本是常事,宦海沉浮,谁都可能遇到。但顾况是个喜欢闲散、疏逸的人,不习惯这种你争我斗的氛围,便索性官也不做了,带着全家人到茅山去隐居修道。据称其“炼金拜斗”,修到了“身轻如羽”的状态。还有人说他后来“得长生诀仙去矣”,即修成神仙走了。[2][4]

与顾况的修炼有关之事

顾况修炼的具体情况我们所知甚少。但从他留下的诗歌来看,他在修道的同时也对修佛有着很大的兴趣和深刻的理解。“清心礼七真……壶中无窄处,愿得一容身”[11],这是讲修道的情形,希望自己也象“壶公”一样,修到能随意栖身于酒壶之中。“稽首问仙要,黄精堪饵花”[12],是说唐代修道人盛行的服食黄精的方法。“羡君乘竹杖,辞我隐桃花”[13],提到他的朋友在修炼中出的特异功能,可以骑着竹杖飞行。“处士待徐孺,仙人期葛洪。……能依二谛法,了达三轮空。……无边尽未来,定惠双修功”[14],这里说到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医学家和修道人葛洪,又同时赞颂了佛家修炼方法。这里的“三轮”即佛教中讲的“三世轮回”的说法。“万法常空灭,无生因忍全。一国一释迦,一灯分百千。永愿遗世知,现身弥勒前”[15],这里就纯粹讲佛家修炼了。“定中观有漏,言外证无生。色界聊传法,空门不用情”[16],表现出对佛家修炼深刻入微的理解,听起来简直就是佛教真修者的修炼体会。

顾况的诗​作​

史称顾况“性诙谐,不修检操”[2][4]。对于他的诙谐性格,我们还能从他留下的诗中领略到一些。在他已经决心修道以后,当地一位高官曾经许他一个很好的官职。他写了一首诗来作答:“天下如今已太平,相公何事唤狂生。个身恰似笼中鹤,东望沧溟叫数声”[17]。此诗既巧妙地婉言谢绝了作官之请,以低姿态讲了推脱的理由,同时其中形象的描述不免使人破颜一笑,消除了导致任何一方感到尴尬的因素。又如他的《听子规》:“栖霞山中子规鸟,口边血出啼不了。山僧后夜初出定,闻似不闻山月晓[18]。”象这样严肃的题目,他自己不一定想作诙谐语,但他奇特的想象和形象的描述仍然给人诙谐的感觉。《远思曲》是他六首悲歌中的一首:“新系青丝百尺绳,心在君家辘轳上。我心皎洁君不知,辘轳一转一惆怅[19]”。这样奇特的想象实在罕见,即使他真的心中悲痛欲绝,读者的第一个反应恐怕仍然是“妙趣横生”。人的性格或许也是能遗传的吧,因为顾况的儿子顾非熊据称也是“滑稽好辩”[3]。

对于修炼人来说,酒色才气、名利嗜好等等常人很难放下的东西,都能在修炼中逐渐地去掉,但“情”却是很难完全放下的东西。只要还没有完全离开这个世界,就总能感觉到情对于心的束缚和牵扯。虽然顾况已经悟到“世间无事不虚空”[20],但还是免不了要感慨“世间只有情难说”[21],并且坦白地承认说,“莫言道者无悲事,曾听巴猿向月啼”[22]。巴猿啼月而能引出悲哀,实质上是心中情愫未了,表现为触景生情罢了。另外,从他的《短歌行》:“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欲渡水水无桥。我欲上山山路险,我欲汲井井泉遥……”[23],以及《归山作》:“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空林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24]这两首诗中,我们也能体味到隐隐的哀愁和低落的情绪。不过,这些哀愁比起顾况晚年丧子的大悲大痛,又显得微不足道了。

转世实例:顾况之子顾非熊

顾况七十岁时死了一个儿子,心中十分悲伤,写了一首声泪俱下的哀诗《伤子》:“老夫哭爱子,日暮千行血。声逐断猿悲,迹随飞鸟灭。老夫已七十,不作多时别。”奇怪的是,已经七十岁的人了,那一年他太太居然又生下一个儿子,取名非熊。非熊语言发育迟缓,三岁才开始讲话。在他七岁的时候,他哥哥开玩笑打了他一巴掌,他便突然说道:“我是你哥哥,为什么还打我一巴掌?”然后就开始讲述他前世的事情,一件一件地都和顾况死去的儿子生前的事迹相吻合。并且又说,他去世后在冥漠中听到父亲苦吟《伤子》诗,心中不忍离去,又转回来投生到父亲膝下为子。[2][5]轮回转世的事实,现代科学家和医学家们已经有证据确凿的研究。[7][8]由于顾况和顾非熊都是史有记载的成名诗人,他们的这一段历史也就至少可以作为轮回转世的一个实例吧。

顾非熊长大后在科场中混了三十年,终于在长庆年间進士及第,同时也颇有诗名。但他这个進士却来得很不一般,恐怕在历史上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唯一一个。他天生性格滑稽,喜欢与人辩论,又有些气势凌人,因此得罪了一大批官宦子弟,结果被人排斥,混迹科场三十年还没及第,他自己也常有抱屈的怨言。长庆中期,陈商主持進士的录取,发榜后又没有顾非熊的名字。唐穆宗责怪陈商没有录取顾非熊,下诏书让有司把已经发放的前榜追回,添上顾非熊的名字后再发。当时的诗人刘得仁写了一首诗祝贺他:“愚为童稚时,已解念君诗。及得高科晚,须逢圣主知。”[3][5]诗中除推崇他的诗名外,还特别谈到他進士及第是皇上亲点的。

顾况父子弃官归隐修道

在科场中辛苦挣扎了三十年,终于進士及第,获得了仕途的進阶,加上又是皇上亲自点名,与众不同,按理应该是非常值得庆贺和高兴的事情,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从顾非熊成名归家时,他的朋友项斯的送行诗中便已经透露出顾非熊成名后反常的失落感和可能归隐的兆头:“吟诗三十载,成此一名难。自有恩门入,全无帝里欢。湖光愁里碧,岩影梦中寒。别后杉松月,何人共晓看”[5]。

怀着这种该乐不乐、反觉失落的感觉回到家里,又发现父亲一家早已不知去向。有人告诉他,说他父亲遇到了仙人,得到成仙秘术而去[2][3]。这对他显然是一个巨大的震撼。本来就倦于仕途拼搏的他,再也不想在宦海中沉浮了。因此,他在大中年间正式弃官归隐茅山,就住在他父亲原来居住的地方,走上了他父亲走过的老路[3][5]。

当人们拼死拼活地把追求的东西拿到手时,有时会突然产生一种索然无味、悔不当初的感觉。如果是一个很有思考能力的人,他就可能由此深入地思考下去,最终走上修炼的道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由超越到超脱”的入道过程。

象顾况一家,父子都是成名的诗人,都有了官位,最后都弃官入道、归隐山林,这在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因此《唐摭言》中以“全家归隐茅山”的赞颂口吻记下了这段历史[3]。那时入山修道是一件高尚的事情,特别是那些弃官归隐的人更是受到人们加倍的敬重。

参考文献

[1]《全唐诗》卷264,卷265,卷266,卷267;
[2]《唐才子传》卷三;
[3]《唐摭言》卷八;
[4]《唐诗纪事》卷第二十八;
[5]《唐诗纪事》卷第六十三;
[6]《唐诗别裁》卷8,11,18,19,20;
[7]正见网电子书《轮回转世的研究,生命永存的证据》,
[8]正见网电子书《西方轮回转世研究介绍》,
[9]《太平广记》卷第38,神仙三十八;
[10]【海鸥咏】:“万里飞来为客鸟,曾蒙丹凤借枝柯。一朝凤去梧桐死,满目鸱鸢奈尔何。”《全唐诗》卷267_64;
[11]【步虚词(太清宫作)】《全唐诗》卷266_2;
[12]【题卢道士房】《全唐诗》卷266_36;
[13]【送李道士归桃花崦】《全唐诗》卷266_9;
[14]【从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齐相公】《全唐诗》卷264_25;
[15]【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能修无生忍担水施僧况归命稽首作诗】《全唐诗》卷264_42;
[16]【鄱阳大云寺一公房】《全唐诗》卷266_3;
[17]【酬柳相公】《全唐诗》卷267_54;
[18]【听子规】《全唐诗》卷267_87;
[19]【悲歌三(以下三首,一本合为一首,题作《远思曲》)】《全唐诗》卷265_12;
[20]【赠僧二首】《全唐诗》卷267_66;
[21]【送李侍卿往吴兴】《全唐诗》卷267_61;
[22]【悼稚】《全唐诗》卷267_95;
[23]【短歌行】《全唐诗》卷265_11;
[24]【归山作】《全唐诗》卷267_38;



来源:正见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