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股票发行制度存腐败漏洞。(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5年11月29日讯】截至目前,大陆证监会已有多名官员被带走,其中不乏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这样的高阶官员,而他们的落马似乎都与股票发行脱不了干系。
发审大权在握腐败丛生
姚刚原下属、证监会稽查总队副总队长习龙生近日被带走,早些年他曾任证监会发行部发审处处长,负责发审委员的排期;此外,姚刚妻子胡蓉晖也于日前从“IPO项目大所”——中伦律师事务所离职。
保荐、发审、承销等证券市场的主要机制,都有“姚刚时代”的深深烙印。“一些同志习惯于审批审核,不想放权。”证监会主席肖钢曾在年度工作会上这样表示。今年以来,证监会落马官员均曾深度参与发行审批。
6月被证监会开除并移送司法机关的李志玲,曾在证监会发行部任处长,被查是因其丈夫违规买卖股票。
8月初,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原局长李量被“双开”并移送司法机关。他曾多年负责创业板发行审批,被查是因收受礼金、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等问题。
8月末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刘书帆,亦曾在证监会发行部任处长一职,其被查原因,系利用职务便利,帮助某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事项顺利通过发审会,帮助该公司股票价格维持稳定并上涨。同时,利用自己获得的内幕消息非法获利。
随后被查的证监会原主席助理张育军、姚刚,以及近日被带走的习龙生,在过去多年里,都在中国证券发行体系中拥有强有力的话语权。
20世纪90年代初,大陆沪深交易所相继成立,证券市场统一的股票发行审核制度随后在1993年正式建立。
建立初期,股票发行实行审批制,企业上市需要经过两级行政审批,即首先向其所在地政府或主管中央部委提交额度申请,经批准后报送证监会复审。
2000年后,股票发行开始实行核准制,一直延续至今。不过,因为核准制依然有明显的审批痕迹,证券市场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痼疾,长期以来饱受各方诟病。
过去多年中,市场上一直流传着企业如何收买保荐人、保荐人如何帮企业“搞定”发审委的故事,也不乏传授他人如何“打点关系”的“业内”人士。
曾有媒体披露了许多此类细节。比如一名财经公关公司总经理回忆如何获得发审委员个人信息的方法时称:“那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有公关公司派四五个人天天盯在证监会门口,看发行部的人抱着企业发审材料出来了,就派人跟上。如果材料送到财政部了,那就是财政部的那位发审委员审;材料送到发改委了,就是发改委的那位发审委员审。虽然是笨办法,但很有效。一份名单可以卖100万元。”
有权力的地方就有寻租
新股发行审批制度,构筑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础,但同时,难以数清的“带病上市”的公司,也让二级市场投资者吃尽了苦头。
2009年6月到2012年4月,证监会发布了一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决定,但上述改革依旧停留在完善核准制的阶段,直到2013年11月,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启动了股票发行制度的“注册制改革”。
“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2015年资本市场改革的头等大事。”肖钢在今年年初时曾表示。但是权力下放,谈何容易。
此前诸多报导披露,大陆股灾涉及江泽民集团恶意做空、针对习近平进行“经济政变”。大陆股灾后,上海多家金融机构及公司被查。近期,大陆官媒曝光上海公司操纵股市,经地下钱庄转移数亿元人民币。随着姚刚等人的相继落马,金融反腐与改革已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