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5年11月28日讯】这两年,国内一提改革就是转型,就是消费升级。如今刚刚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似乎也是针对这一概念的,希望把生产做的更有效率。大概假设是这样的:人民群众有很强的消费需求,但我们生产的东西,似乎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所以,需求与供给不匹配,最后造成了产能过剩。最后天真地认为,我们把这个供给需求匹配上不就完了?既然人民群众我无法影响,那就去从自身改变做起,多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产品。简直完美。
这个事其实谁都看出来了。一方面国内的东西根本卖不动,另一方面一到“十一”长假,中国人疯狂的到世界各地抢购。据说40万中国人,光在日本就消费了1000亿日元,差不多52亿人民币。中国这个恨那,为毛你们都把钱撒向国外,如果这些钱在国内消费了,得去掉多少产能啊!但事实上并非如此,马云搞的双十一,一天刷出了912亿的成交额,再次让政府震惊。人民群众还是有钱的,还是想买东西的,但问题是这么强大的购买力。为什么没什么卵用,国内依然通缩,经济也依然不好。所以,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于是乎提出了一个方案,可让人民群众先提要求,然后我们再生产嘛,这不就解决问题了!我们的消费不也就升级了吗?
可是,人民群众会提什么要求呢?想要奔驰宝马品质的轿车。这个我们想了又想,只能合资,因为发动机造不出来;人民群众特别喜欢苹果手机,这个似乎也只能代工,去赚那10%的利润,弄个品牌出来干掉苹果,似乎现在还只是企业家们瞎咋呼而已,还没人能够做的到。人民群众又说了,我要LV,Prada,这个可以有,而且保证一模一样,就是不能公开卖,或者给您换个牌子,您看呢?显然人民群众不答应。于是问题来了,人民群众喜欢的,你似乎都干不了!当然,我们反过来倒退,你能够满足大家的需求了,把这些都生产出来了,结果会怎么样?那么你就已经集齐了美国的科技,德国、日本制造业,法国、意大利的奢侈贵族文化,全世界已经被你微缩成了世界公园,这么想……你觉得这有可能吗?
那么有人会说,不要抬杠,人民群众是可以接受替代品的,比如德国奔驰用吉利替代,法国红酒被长城替代,LV Prada被东莞替代,苹果手机被华为、小米替代,日本马桶盖我们也全都能模仿出来。没错,这就是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你希望人民群众凑活一下,但这又变成了一厢情愿。人家有了钱,为什么要凑活呢?所以,尽管你有大量的替代产品在国内,大家还是宁可飞出国去抢东西。
这就是地球村,没办法!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优势,美国的创新,法国的浪漫,意大利的奢侈,德国的严谨,日本的精益求精,这都是几十年下来的传统。不是你组织一堆下岗女工集中培训3个月就能学的出来的。而一个品牌沉淀,更是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所以消费升级,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如果只是模仿,你已经遇到了瓶颈,因为李鬼永远变不成李逵。
那怎么办呢?首先请从开放做起,只要国家保护的产业,没有一个能拿的出手的。比如汽车保护了几十年,最后怎么样?一个像样的发动机都造不出来,国内汽车品牌已经全部被合资品牌占领。高关税并不能推动消费升级,只能让本国企业失去竞争的动力,然后干脆落后别人几个时代。反而是那些从没保护的,激烈竞争的东西,中国产品反而脱颖而出,比如当年的VCD,DVD,中国制造的水平甚至超过了飞利浦超过了日立,国产电脑的水平进步也很快,联想已经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还有互联网,马云的淘宝、支付宝,马化腾的QQ、微信都是在跟国际产品竞争后的胜利者(但可惜阿里和腾讯并没有在国内上市)。所以,我们看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之后,中国产品才有希望;而越是保护的,越是高关税的,反而消费升级是一句空话——因为人民群众还是会不远万里出国采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