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岁至十六岁是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一个年龄,有许多共同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心理倾向和行为倾向也有许多一致的特点。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纳为这个年龄的孩子“有了踏入社会的倾向”,结束了“游戏式”的生活,踏入“心理断乳期”。而一些具体特征大大出乎家长和老师的意料之外,不易理解甚至以为是引起“恐惧或害怕的特征”。多数家庭在“爱的光环”下不知所措;一些教师若不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也拿他们无所措手足,甚至形成“对立趋势”。因此,这个年龄,家长和老师必须十分耐心细致去发现和诱导他们。父母的真爱和教师的职责在这时是最有价值的,是起到终生作用的。
十五岁的孩子(代表着12-16岁这个年龄)由儿童期脱颖而出。他们“力图发现和探索新的自我”,成了他们主要的心理特征。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因此把视线和注意力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常常不以外界而以自己内心的体验为依据对自己的感受和行为作出价值判断,与外界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考虑的最多。因此,常常与父母或环境发生对立和冲突。由于认识能力、社会责任感尚不成熟,不像十岁左右的孩子,虽然有“逆反”举动,但不对抗,只是表现为“不听话”;可十五岁的孩子不但不听话,还会“对着干”,使父母大为恼怒!
这个年龄的孩子通过交往,与外界接触,发现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世界,能够观察自己的内部世界的这种自我发展,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重大的意义。也就是说,他们会根据“内部的感受”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虽然尚不能完全明白自己的疑惑、不解、担忧……!!此前,他们像“孤岛”一样,不愿意求助于人,与小时好打破沙锅问到底截然不同,是因为怕成人询问或知道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愿与成人交流、沟通。当他们把观察、思考指向内心后,体验到许多疑惑、不解、担忧造成的不快,多数是“自我封闭”的原因造成的,从而有了对父母(成人)的初步理解,不再一概拒绝。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他们开始由情绪化的波动向理智化的稳定发展。这个发展过程会有一个消极的沉默阶段。可是,父母或教师并不知道甚至不认同这是“他们成熟发展的必由之路”,还会与他们产生矛盾和冲突。
这个“消极的沉默”并非是不利因素,但是它要延续到十九岁以至更长。我们经常讲的(逻辑学)“对比、比较、推理”和心理学讲的“分析、综合、分化”等等在他们日常思维中出现了。对于他们的成长算是一个飞跃,父母或老师应该向朋友那样与他们探讨哲学、逻辑学和心理问题,他们好思考,好思辩,好探讨哲理方面的课题,也好引经据典,这是他们从“沉默”中产生的兴趣。从认知上他们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为他们的成熟增加“智慧”!
然而,在感情上,这个年龄的孩子多数会陷入盲目思恋异性的情结中,影响着他们健康、健全的成长。特别是男孩子,常常表现为愁眉不展,忧绪难舒的状态!
这就是这年龄带根本性的、影响他们成长的一个现象明显的出现了,也是父母谈虎色变的一种现象——“性”的全面影响。“性意识和对情的关心”充斥着这个朦胧时期。这是身体发育、生长的旺盛期带来的必然现象,也就是第二性征的出现。心理学把它叫做“社会性变化”,他们今后的生活活动,一切都具有社会性了,种种变化和表现证明他们长大了。父母和成人社会不要把他们当作“小孩子”;他们有了参与社会的动机,虽然还没有为社会义务和责任承担的能力资源。因为他们的身心发展并异步。最初会出现模糊的对性的好奇和不安,但多数是不会去尝试的,因为还有神秘的厌恶感。在反复出现接触或对立的过程中,渐趋分化。比如,对异性的兴趣和接近仍然受到青春期特有的羞耻感和清高心里的阻碍,会出现表面上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此时为他们所崇拜的对象,往往是歌坛、影视、体育明星甚至年长异性。全世界的“追星族”绝大多数是他们。
父母或教师一定要注意了解和把握这些特征,肯定他们的想法和表现的合理性,给予热情的成长关怀,帮助他们健康健全的促进身心发展。尤其要重视友谊和爱情理念的教育,公开的、科学的进行“性知识”教育,千万不要把“性”披上神秘的色彩,更不要把“性”披上罪恶的色彩!
扬子江更多故事请看﹕
http://www.secretchina.com/taxonomy/18005
来源:看中国专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