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不断放水却使杠杆增加而不是减少(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5年05月19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金融系统和资本市场杠杆率过高已经引起各界关注,李克强也表示要降低杠杆率,但这却成大陆央行绕不过的坎儿,其在半年内多次采用降准和降息等货币措施,使杠杆增加而不是减少,最终会骑虎难下。
中国上万亿信贷风险暗流涌动
大陆银监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9,825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399亿元,这个数字达到了去年全年新增不良贷款余额的55.8%,可谓增速迅猛。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也达到了1.39%。
尽管大陆银行业不良贷款正迅速攀升,且一季度增量为史上最大季度性新增规模,但真实的数据可能远超官方数据。大陆的银行业通过种种手段,将上万亿信贷风险隐藏了起来。
因为一方面,中国房地产领域的巨额不良贷款风险正在不断的蔓延;另一方面,由于中共政府曾经被曝出数据造假,分析机构认为官方公布的信贷风险信息总是有遗漏虚假之嫌,因此外界对于中国国内信贷市场面临风险的真实情况其实并不清楚。
市场调查机构惠誉国际发布报告认为,搞清楚中国信贷市场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并不简单,不得不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即使这样,到最后真实而准确的不良贷款率数据可能如同中国的GDP数据一样,让外界难以看见其真实的一面。
在惠誉国际看来,中共政府及相关机构是鼓励银行业向市场释放更多贷款的。无法知晓究竟有多少问题贷款被延期,也很难知道有多高比例的贷款被事实上作了处理,因为规模不小的问题账务被强制重组,然后永远不再计入官方不良贷款统计,这种事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
资产管理公司也“消化不良” 去杠杆并不容易
坏账呆账资产最终都会被转移至资产管理公司,俗称的坏账银行。走非银行金融机构渠道的贷款,以及被作为应收账款的投资,再加上表外融资,惠誉估计,将近有40%的信贷风险从表内传统贷款范围内被转移出去,致使官方不良贷款数据在评估不良贷程度时从本质上变得毫无意义。
在1999年,四大国有银行1.4万亿不良资产统一剥离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处理。十年后这些“消化不良”的坏账银行借市场化把更多账单塞进国家手中,如此辗转腾挪的后果是坏账不减反增,全体纳税人为此买单。
另外杠杆化运作也使金融系统的风险更高。“杠杆化”就是金融体系的各阶段参与者通过运用杠杆,用较小的成本从而放大收益率。比如某公司要投资一个100万元项目,但账面上没有足够的现金,只能够出资5万元。公司可以用自己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或担保,融资借款95万元。这就是用5万元撬动了100万元的投资,杠杆率20倍。
杠杆化使金融资产数额急剧膨胀,就会出现甲为乙做担保,乙为丙放贷款,丙为丁重复贷款,丁再用得到的贷款去投资甲的乱象。在杠杆的巨大作用下,各个金融机构之间交错的关系在无形中乘数化的放大了收益和风险。这种情况下,杠杆越大风险越高,波及面也越广。
央行的行为和李克强所言背道而驰
中国金融系统和资本市场的高杠杆已经引起各界关注,李克强也多次公开表示会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以及结构性改革。不过大陆银行业的一大特点便是,各家银行机构产生不良贷款的来源行业以及业绩表现都十分相似,尽管各家银行的所有制有很大不同,但它们的风险偏好却几乎一致。
而央行的行为和李克强表示出的意图背道而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近半年央行还在不断的采取降息和降准等行动,3次降低基准利率,2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而且预计不久还将继续推出降息或降准措施。
不妙的是,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不断升值,给中国的出口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而不断加快的资本外流速度使得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刺激经济也变得不太可行。并且,大陆央行使用的货币政策却使杠杆增加,而不是减少。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