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
在美国(特别在西部的硅谷高科技区),同样都是移民的印度人似乎“混”的比华人好。近年来,像纳德拉这样的印度裔面孔,越来越多出现在全球500强公司里。有媒体曾评论,印度正在成为一个“盛产”CEO的神奇国家。为什么印度裔比华裔在美国更成功呢?
在美国公司里,第一代华人移民能做到初级经理的不多,做到高级经理甚至管理层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相比之下,同样是第一代移民,印度人初级经理随处可见,管理层、高级经理也比比皆是。即使是创业,IT业界印度人掌握的公司也远远多过华人。
印度裔高管比华裔多
印度裔纳德拉执掌微软并不是凤毛麟角,美国各行各业都有许多印度裔的CEO,比如:百事可乐 CEO卢英德、德意志银行CEO贾恩、万事达卡CEO邦加、消费品巨擘利洁时CEO卡普尔、Adobe公司CEO纳拉延、标准普尔公司前总裁夏尔玛、联合利华前CEO邦加等等,无怪乎有人惊叹,印度人频频“攻陷”跨国巨头。
这些印裔高管来自印度各地,所学专业也不尽相同。他们相似之处是他们的年龄介于45~55岁之间,且在印度完成学业后都远赴英美深造,取得所在地国籍。大多数人都是从公司基层干起,一步步得到提升,才达到如今的成就。
在美国的印度人,论技术并不比中国人强,但在中高层管理领域,却把中国人远远抛在后面。在加州硅谷,数万家科技公司中的印度裔中高管比比皆是,而华裔高管非常罕见,中管也寥寥无几。
据伯克莱加大的研究数据,加州硅谷高科技公司印度裔的CEO占7%。2011年《时代周刊》刊登的文章《印度的主要出口:CEOs》(India's Leading Export: CEOs)中称,在美国500强公司里,CEO们除了美国人,最多的就是印度裔。这方面,华人是远远落后的。
在2005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52.4%的硅谷科技公司中有一位来自国外的高管,印度裔占到了25.8%,而到了2012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33.2%。在美国硅谷的总人口中,印度裔仅占6%,但是创办的公司占到了硅谷所有公司的15%。
经济实力印度裔超过华裔
华裔高管虽然不如印度裔多,但普遍认为华裔是比较富有的。而2014年公布的美国人口调查中显示,美国的印度裔是所有种族中收入最高的,家庭收入中位数达到了91,195美元,远超白人的50,740美元,也超过了华裔的84,300美元。
另据2013年8月美国联邦劳工部公布的《全美亚太裔在萧条复苏后的经济地位》中的数据,亚太裔的薪资、教育水平和就业率都比白人及其他少数族裔表现佳,其中又以印度裔移民表现最为突出。25岁以上印度裔就业人口中76.1%有大学学位,华裔是56.8%;16岁以上劳动人口的平均周薪印度裔也最高为 1,291美元,华裔是1,093美元,白人、非裔、西语裔分别是865、692、641美元。
印度裔成功的原因
1. 语言、文化、制度优势
印度曾为英国殖民地,英语是他们的官方语言。这使他们进入美国没有语言障碍。想要在多元文化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语言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印度是民主国家,在民主制度下受教育成长,来到西方国家可以很快地融入西方的体制、文化、生活和工作环境。另外,在印度官僚与权威并不能强制“统一”公民的思维,因此一万个印度人就有一万种不同的思想。
还有就是他们民族的相容性。在美国的民主环境下,管理人员不会靠“老爸”,而是要具备高情商,既要有判别他人学识的能力、体会他人的苦衷的同情感、有时还要有“得理让人”的胸襟。
2. 印度人善于造就人脉资源
印度裔精英阶层,很注意帮助本族裔,常常是一个公司有一个印度经理,在招聘、工作安排、培训上都会刻意提携本族裔的人,很快就会有一批印度手下。被提携的人也如法炮制,形成各种团队。这增强了印度裔高管的职业竞争力,同时通过推荐使更多印度人获得高职位。这种良性循环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印度CEO。
反观华人,在高科技行业或金融等行业,华人精英可谓不少,但几乎都是处于单枪匹马的状态,很少有提携本族裔人士的现象。中国人戒心重,嫉妒心重,见同族人就互相争斗,这些扭曲的性格源于国内严酷的争斗环境,造就了内耗的弊病。
俗语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成为企业高管并不能只靠一技之长,更需要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等多方面的软实力。两相比较,华裔与印度裔的优劣就可见一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