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5年02月13日讯】自去年青岛港调查融资骗贷以来,中国影子银行的大宗商品融资令业内色变。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认为,邦吉的观点凸显了中国影子银行对大宗商品市场的颠覆性影响之深。
上述报道援引邦吉方面解释称,中国的“金融玩家”将大豆视为“战略性大宗商品”,以低息贷款大量购买大豆,然后将囤积的大豆变现,以较高的利率将获得的资金转贷给个人借款方。
该报道提到,邦吉的CEO Soren Schroder接受采访时这样评价以上中国“金融玩家”的行为:“他们操作市场的方式并非总是符合逻辑。他们进入市场是为了融资套利,根本原因不是加工一种大宗商品。”
Schroder在采访中承认,邦吉的交易员误判了中国市场对大豆的潜在需求,去年年末,因船运进口大豆到中国,该司损失3000万美元。但他认为,上述金融活动操纵了大量大豆,已“明显扭曲市场”。
昨日邦吉公布财报显示,去年每股净利4.19美元,低于前年的每股4.78美元。中国市场是导致该司季报令人失望的主因。财报公布当天,纽交所邦吉股票大跌10.8%,收报每股81.33美元,盘后跌幅继续扩大。
邦吉,Bunge,大豆,大宗商品,商品融资(网络图片)
近年来,重复质押仓储收据获取贸易融资成为中国国内影子银行的重要一环。2010年以来,通过商品贸易融资活动流入中国的热钱约810亿-1600亿美元,占了中国外汇短期借款(1年期以下)的约31%。在这些交易中,黄金、铜和铁矿石是三种主要的融资商品。2013年,热钱约占中国基础货币增量的42%。
商品融资(网络图片)
除了铜、铁矿石这类“硬”商品,中国进口大豆这样的农产品也因为国内收紧信贷而传出违约威胁。因银行减少开具信用证,中国进口商至少已违约进口大豆约50万吨,规模创十年新高,对中国进口商而言,用信用证的低息贷款融资不仅是大豆,也是铜融资套利的“法门”。中国60-80%的进口铜被国内企业用做抵押,为其他项目融资。
去年6月初临近赴港上市前,青岛港开始专项检查,调查通过重复质押仓储收据获取贸易融资的行为。业内人士当时对路透社表示,青岛港为此中止了铝和铜出港。该人士称,此前得到的消息是铝和铜的缺口分别未8万吨和2万吨,但真实缺口可能更大。“这些矿石要么是不在青岛港,要么根本就没有--有些文件被反复使用了三次。”
此后青岛港商品融资骗贷调查愈演愈烈,蓬莱港同遭质疑,花旗、渣打等西方银行和中信集团旗下中信资源等贸易商卷入其中。商品对冲基金公司的高管预计,调查将扩大到铁矿石和大豆。最早报道青岛港调查消息的英国《金属导报》(Metal Bulletin)此后报道称,市场关于调查涉及的货物价值的传言已从2.5亿美元上升至10亿美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