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家住美国洛杉矶的李太太被儿子的老师请到了学校。由于李太太是新近移民到美国的,对“美式英语”还似懂非懂,因此与儿子的老师交流了半个多小时,才终于弄明白老师的意思是让她的儿子退学,转到别的学校去,这原因好像和儿子的关系不大,反倒和她打电话、发邮件相关,这让李太太成了“丈二尼姑”,真是觉得莫名其妙。
一年多前,李太太是带着小学刚毕业的儿子投资移民到了美国的。她移民美国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儿子能够上个好学校。这个愿望可以说从儿子一出生就有了,为此从儿子上幼儿园起就开始学“双语”,她自己也没有扔掉对英语的学习。可是来到美国后,她发现自己和当地人交流起来还是很困难。当地人说的话,她听不明白;她说的话,当地人也听不清楚。后来,她带着儿子又进了一个补习班,补习了半年美式英语,儿子的口语能力总算过了关。也许是李太太的年纪大一些,或者是学外语的天赋差一些,进步还不够明显。可是,儿子的学业不能再耽误了,于是李太太到当地的一家语言交流咨询服务公司寻求帮助,这家公司派出王小姐听取她的愿望。然后,根据她的要求,帮助她联系了一所不错的中学。经过测试后,儿子如愿以偿地被录取了。
李太太的儿子很懂事,知道妈妈的良苦用心,上学之后也很刻苦,放学回家总是自觉地复习功课,虽然跟的有些吃力,学习还算不错的。可是,如今学校却莫名其妙地劝她给儿子转学,还说了两个让它听不懂的理由,真是让李太太想不通。李太太思来想去,儿子被退学,和打电话,发邮件不会有太大的关系,大概是和自己没给老师“上态度”,或者是由于自己没给学校捐助有关系。无奈之下,李太太只好又找到那位语言交流咨询服务公司的王小姐,请求她再帮帮忙,一再表明需要多交些钱也行。王小姐听后笑着告诉她,这里一定有误会,和钱不会有关系的。
第二天,王小姐带着李太太再次来到那所中学。经过和老师的交流,原来是李太太的儿子上学后,学校顾问和老师发现,这位来自华裔新移民家庭的孩子,尽管学习很刻苦,但是在与同学交往方面存在问题,学校认为他不大合群,喜欢“耍单”,交往行为有点古怪。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老师想和家长沟通一下共同帮助孩子尽快克服这个毛病。于是,老师多次给李太太打电话,李太太不是答非所问,或者干脆不回答。后来,老师考虑也许是李太太是新移民,可能是听不懂,于是又先后给李太太发了三封电子邮件,还是没有一次回信。老师觉得这位家长一点也不懂情理,也对李太太很生气。校方经过研究,认为家长不但不礼貌,对孩子也不负责任,根本不配合学校教育,因而提出让孩子退学,另选学校。更没想到的是,上次在与李太太的谈话中,她不但没有做出合理解释,还支支吾吾,不知所云。
听到王小姐转述的这番原因,李太太真是叫苦不迭。原来,李太太在美国没有一个朋友,更没有说“洋文”的朋友。在电话里根本分辨不出老师的声音,一着急还听不明白说什么,当然不知如何回答。至于电子邮件,也是只看中文的,从来不看洋文的,全当垃圾邮件删掉了。上次与老师谈话,虽然费了好大劲儿,大体弄明白了老师的意思,可是,李太太那时只有着急上火,哪里还有追问和解释原因的能力呀,这才又请王小姐出面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有道是“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王小姐和颜悦色地向老师说明了请况后,李太太又一个劲地道歉,还态度坚决地表示一定配合学校帮助儿子全面成长,感动的老师马上向校方做了汇报,校方弄清了缘由也就同意孩子继续留校了。于是,李太太和老师互加了微信,李太太再三表示感谢之后,和王小姐一同离开了学校。
和王小姐告别时,李太太面露难色,表示以后遇到问题还得麻烦王小姐。王小姐告诉她,新移民来美国生活,特别是一些投资新移民,一般年纪大一些,英语底子差一些,来到美国后,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语言交流问题。有的初来美国时连一句英文都不懂,想叫一个煎鸡蛋,修一下洗澡喷头,都要请他们公司帮忙。不过经过几年的锻炼,口语表达都过了关,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基本上都能适应这里的生活。学习美国话,最关键的有两条,一是善于模仿,敢说敢讲。二是听不懂就说明,不能装懂,避免误会。听了王小姐的告诫,李太太真是受益匪浅。
经过这件事之后,李太太对国内的亲友常说,这语言真是人们交流的桥梁,话要是说不明白,听不清楚,真会误大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