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5年01月29日讯】就在上周,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去年全年中国GDP增速为7.4%。增速虽然创下了24年新低,但是无妨,因为它还处在政府认为的增速的“合理区间”——官方的目标是7.5%。高层曾经解释过,在7.5%这个水平上高一点、低一点都“可以接受”。所以,7.4%的水平还是及格的。有趣的是,如果把其他指标考虑进来之后,这个7.4%的结果就让人有些疑惑了。大家知道,电力消费是个很直观的指标,李克强总理也喜欢拿它来考量经济。据中国国家能源局的数字,去年上半年电力消费增速5.3%,官方公布的上半年GDP增速是7.5%;而下半年电力消费增速剧降到2.5%,可下半年的GDP增速只是小幅下滑到7.3%——怎么计算的?!
不管数字如何,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继续下滑的趋势已定局。显然,以前拉动经济增长的手段已经无法继续使用,过去几年积累起来的工业企业产能过剩、房地产高库存和地方政府高负债也必须得到化解,才能避免泡沫破灭给经济带来灾难性的打击。而另一方面,消费的提升无法一蹴而就,需依赖医疗改革、养老制度的改善等保障因素的先行,因而要很长时间才能取得进展。即便是互联网经济,也只是试图解决消费的“可得性”,而假货充斥的问题,最终将损害消费者的信心。因此,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让消费者变得能消费、敢消费,还得依靠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相关保障体系的健全和改善。
作为中国大陆经济高度开放以及发达工业体系代表的上海,比大陆其它任何城市都更能感受到经济趋势和节奏的变化。数据表明,2013年上海GDP增速是7.7%,而2014年只有7%,下降的幅度不可谓不大。全年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3%,增速比上年回落2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3.2%,增速回落8.1个百分点;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仅增长1.6%,增速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下降1.2%。出口乏力、房地产去库存化压力巨大、整体工业增速放缓,这些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都在上海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面对着环境成本、资源成本、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上海的GDP增长率很可能会继续下滑。而上海的未来要依靠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的建设,才能迸发出新的活力,而这些改革和建设是否成功,确实不是现在就能说得清楚的。
其实,中国经济的整体状况也是如此。过去,一味强调GDP带来的是什么?违规征地拆迁、高房价、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企业横行、大而无用的项目遍布、投资效率低下。这些由政府主导的投资已被严重透支,产业亟待转型,规模经济无法持续发展,进入了一个不进则退的时代。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一直是世界各国衡量经济总量的首要指标。但是,这个指标进入到了中国,免不了带有政治考量。地方政府GDP数值,由于承载了太多官员考核升迁的内涵,更是被极度扭曲。难怪很多经济学家、普通人士、甚至某些政府高官都对GDP数字毫无兴趣……被赋予了过多政治含义的GDP,显然已经被过度消费,单纯强调GDP数字既没有意义,也没有多少人买账。而地方官员们,是不是也该从GDP的大梦中醒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