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4年11月02日讯】当初花了两个月工资买的商业养老保险,25年后居然每月只能领1块8角钱。这让当事人气愤不已又有点无可奈何。
据大陆媒体报道,10月28日,家住成都市金牛区北站西一巷的董维亮称,自己1989年花100元购买了中国人寿的商业型储蓄养老保险,20多年过去了,到了领养老金的时候,保险公司给他的养老金每月却只有1.8元,“连坐公交车的费用都不够。”“25年前的1块8角钱还能做不少事,现在就连一个锅盔都买不到。”
参保人憋屈:两月工资买的保险,25年后每月仅领1.8元
据了解,董维亮现年已经71岁,1989年购买保险时,“刚过完46岁生日”。 董维亮原本是成都某厂职工,1984年因为身体原因提前退休,1987年在荷花池办起金牛区第一个自行车租赁及修理行。
“自己当时原本并没有购买保险的打算,也根本不懂什么是保险,收益率多少、每月领取金额都没有概念”。 但董维亮最终还是爽快地参了保。 “推销保险的人员是当时我所在的街道办个体协会的工作人员,他们介绍,只要买了这份保险,60岁就能领养老金。
“我想着老了有保障,而且有街道办人员出面担保。”董维亮回忆,“但当时保险公司并没有出具任何凭证,也没有告知未来收益”。 一直到1992年,董维亮再次找到该街道办个体协会负责人,对方“这时才出具了一张收据,但上面依然没有今后收益的任何说明”。
2003年,董维亮年满60岁,达到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年龄。 2006年3月,拿着协会出具的收据,董维亮来到中国人寿成都分公司,直到这时,保险公司才换发了养老金保险领取证,并告知自己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1.8元,“这个数字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当时我就不接受。100元在1989年并不是一笔小的数字,相当于我两个月的收入。”董维亮介绍,自己当时租车7天才收2元钱,锅盔仅5分钱一个。
保险公司说法:储蓄性养老保险,收益不随物价指数上涨
每月1.8元的养老保险金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10月28日,记者跟随董维亮一起来到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分公司。
这是董维亮第三次来到这里,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曾念旭再次接待了他,记者跟随来到客服中心相关技术人员办公室前。 技术人员打开电脑,迅速进入公司内部系统,输入保单号后,董维亮的信息很快跳了出来。
“董维亮投保类型为商业型储蓄养老保险,险种系数为0.01799”。 “系数×参保金额就是每月应该领取的保险金,0.01799×100元=1.799元。”技术人员解释,“根据四舍五入我们支付了1.8元,实际上每月还多支付了1厘钱”。“投保时每月1.8元还可以买30多个锅盔,现在为啥不跟着涨?”董维亮不明白。
“商业保险到期后领取的收益金是不与物价指数挂钩的。”曾念旭说,“养老金领取证等同于合同,合同上写的是多少,到时候就只能领多少”,“不能因为20多年前1.8元可以买几斤肉,现在物价涨了也要求保险公司支付和当时购买力一致的保险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