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河口三年前耗资2.7亿元兴建的“文化长廊”被拆迁。(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4年06月20日讯】(看中国记者郑文新综合报导)中国云南省河口县有个名为“文化长廊”的项目,这个2011年2月完工的项目被当地誉为“边境明珠”,总投资额为2.7亿元。但在3年之后的2014年5月23日,该项目却开始动工拆迁,拆迁补偿费用保守估计要3亿元左右,高于它的建设费用。对此新闻,有网民们发表评论称:查一查,那个当地主要领导,看他受了多少贿!。这个时代的官员捞钱有方。买东西的要回扣,卖东西的也能捞钱;盖房他能捞钱,拆房他照样能捞钱;光盖不拆他捞一次,连盖带拆他两头捞!有些人袋子鼓了,老百姓的的袋子瘪了,难怪有人说如果按中国这样浪费全世界的资源,污染环境,地球都被搞跨了。
“文化长廊”总投资2.7亿元 使用年限40年
6月19日,《东方早报》的报导称,河口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最繁华的县城。这个边陲小城,与越南老街省隔红河相望,是国家一级口岸。从地势上看,河口县几乎被山峰和红河包围。
2009年11月开建的“文化长廊”工程,坐落在中越边境红河河堤上,被设计为商业、文化、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建筑景观带,因“沿河商铺严重影响了景观,成为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因涉及国境界河,项目曾遭多名当地官员反对,但它“经过政府特批”排难而上,在知情人士所言的“当地主要领导”力主下,项目有条不紊地进行了报备、审批。资料显示,该项目的土地使用类型为挂牌出让。历时1年零4个月竣工,总长度为1053米,总用地面积16678.7平方米,共有商业用房150套,总投资额为2.7亿元。
这里有大约40家餐饮店,10余家酒吧,15家商贸公司、旅行社和大量的家具店。按照欧式风格打造的这些商铺,全部是两层设计,安全使用年限为40年。从边检口岸向河口县政府方向的滨河路上,夹着少量的纳凉场所和文化广场,150间商铺一字排开。在建成后,这个被设计为“商业、文化、旅游观光的一体建筑景观带”,曾由当地媒体不吝美誉地反复宣传,甚至被冠以“边境明珠”等多个头衔。
2014年5月23日,几套拆迁设备在川流不息的滨河路上开进。它们的目标是位于“文化长廊”中段的15家商铺。这15家商铺的主人,是首批与政府达成拆迁意向的业主。据当地另一名知情人士的陈述,这些业主中不乏政府工作人员或其家属。
河口县新闻发言人辩称:“主要是政策调整”
斥资2.7亿元的“文化长廊”,为何如此短命?“主要是政策调整。”中共河口县新闻发言人称。事实上,根据官方资料显示,早在2013年,“文化长廊”的拆迁已成定调。河口县政府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有关“将河口建成国际化滨江城市”的要求,制定了《河口县开展口岸国门形象提升工程的实施方案》。“文化长廊”的改造提升工程,成为《方案》中的重点项目。官方称,“本着还河于民、还景于民”的理念,“文化长廊”将被改造为城市公共空间和平台。
但在规划部门看来,“短命工程”的焦点在于,县里对城市规划不够前瞻。“我们没有想到,上面(对城市规划)的新要求会如此之快。”河口县规划局一名领导称。
但目前来看,达成拆迁意向的业主仅占十分之一。更多的业主,不满政府的补偿方案。按照计划,“文化长廊”的拆迁工作,大约需要一年。现在,官方给出的拆迁和补偿费用预算大约为3亿元,除开省、州两级拨款外,河口县大约要承担2亿元的负担。这笔费用,比河口县2013年地方财政总收入还要多2000万元。
对此新闻,网民们有多种评论:从修路那得来经验,挖了埋,埋了挖,再挖再埋,反复不止,政绩呼呼地上。
一建一拆 老百姓6亿没了 有些人口袋鼓了 洗钱啊 应该把决策者关进大牢。
建是生意,拆也是生意。不折腾国库钱怎会跑到私人保险柜中?
有些人袋子鼓了,老百姓的的袋子瘪了,难怪有人说如果按中国这样浪费全世界的资源,污染环境,地球都被搞跨了。
查一查,那个当地主要领导,看他受了多少贿!。这个时代的官员捞钱有方。买东西的要回扣,卖东西的也能捞钱;盖房他能捞钱,拆房他照样能捞钱;光盖
不拆他捞一次,连盖带拆他两头捞!
中国的通病,否则新上任的官员没钱赚。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