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河底石块上生长着一种叫做“岩石鼻涕”的淡水藻类,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岩石鼻涕”并非人类引入的入侵生物,而是一种本地化生物,已在世界各地存活数千年,可能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异导致其大量滋生。
过去十年里,科学家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新西兰河流中发现这种淡水藻类,它的学名是“Didymosphenia geminate”。最新研究显示,它是一种本地物种,但是环境条件的变化引发它们在河流中显著生长。科学家指出,全球气候转暖和其它人为因素导致气候变异使河流中出现大量的岩石鼻涕。
美国达特茅斯大学生物科学系副教授布拉德-泰勒称,岩石鼻涕对鱼类的影响并不清楚,但是我们知道这种生物会使淡水无脊椎生物的体型变小,它将增多水中颤蚓虫数量,通常颤蚓虫寄居在鱼类身体会导致眩晕病。
科学家曾认为,岩石鼻涕是人类活动引入的一种新遗传变种藻类,但是进一步研究表明另有其它因素。通常情况下,水藻大量滋生是受到大量磷和其它营养物质刺激所致,这将导致全球各地一些“原生河流”中岩石鼻涕爆发式生长。
来源:网文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