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4年02月06日讯】中国经济增长从过去30年平均9%~10%下降到2013年的7.7%,虽然这种放缓有政府转变发展目标的原因,但也要看到,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有其必然性,是过去多年与高速增长相伴随的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
根据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观点,只要有通货膨胀,那么必然就会有经济衰退,因为依靠通货膨胀实现的经济繁荣是不可持续的,泡沫必然是要破灭的,泡沫破灭的过程就是经济衰退的过程。对照这种理论,也许有理由把中国当前放缓的经济类似地视为一种由于通货膨胀所导致的“衰退”。2013年,中国的M2达到了103万亿元,是2000年的16万亿元的6倍多。
中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出口导向的战略,出口赚取外汇,而外汇要结算成人民币,因此,出口越多,外汇储备越大,意味着市场上新增的人民币就越多。二是政府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4000亿元,相比2002年增长了差不多五倍。
出口和政府投资支撑了中国过去多年的高增长,同时也导致中国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结果,不仅是物价的上涨,而且还导致了生产结构的扭曲,在不少行业出现了严重的过剩产能,并且出现了“鬼城”和“死城”等现象。
这种以通货膨胀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这一方面是因为通货膨胀扭曲市场价格,产生错误的信号,使企业家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导致盲目扩大投资等,而且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将侵蚀企业的利润,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另一方面,也因为通货膨胀和债务相伴,创造的货币越多,债务就越多,随着债务的增加,政府、企业和银行进一步借贷的能力将下降,这也就意味着越来越难以依靠债务来实现进一步的投资,当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负债总额已经超过30万亿元,政府和企业通过举债来获得投资资金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
进一步追究通货膨胀背后的根源,不难发现,那些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都与政府的管制与垄断有关。首先是银行和货币的国有性质,以及政府对利率的管制,由于有央行作为最后的担保人,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的银行滥发货币也不会有破产的风险,这就使银行产生滥发货币的冲动,加上存款利率的管制所产生的利差,银行贷款越多,收益就越大,银行事实成为了通货膨胀的最大受益者。其次,是土地的国有和集体性质,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和通过“土地财政”的方式增加收入打开了方便之门,同时也为通货膨胀创造了条件。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以满足上级的经济考核指标,会把从农民那里以廉价征收来的土地以“工业用地”的形式“转卖”给来当地投资的企业,这个转卖价格往往低于应有的市场价格,这就使那些来当地投资的企业获得了额外的利益,比如使它们可以以一个较低的价格出口商品(意味着通货膨胀),相反,在城市中,地方政府会努力地维持甚至提高“商业用地”的价格,也就是房地产的价格,因为这对它们来说意味着更多的“土地财政”。并且,土地作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手中可抵押的资产,土地价格越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就越多,政府就越有能力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因此,土地产权的国有和集体性质也为地方政府“低成本”地创造通货膨胀提供了便利。
可见,与其把通货膨胀视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果,不如视为还不够合理的市场经济制度的结果,经济增长的放缓是对不合理的经济制度所作出的正常反应,并且经济放缓其实已经在暗示,必须对这个经济制度进行改革,使之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这样才会有持续的增长。
(作者朱海就:浙江工商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