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4年01月31日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甲午马年终于来了,我这儿给各位拜年了!过年好!
其实呢,用王安石的这首《元日》做开头儿,我是克服了很大心理障碍才做到的。当年揭批“四人帮”的时候,这首诗因为被张春桥在某时某地抄录过,所以被当成张某人篡权之狼子野心的铁证。因为这个缘故,我每次一想到王大人这首诗,就觉得这是一首反诗,生怕吟出来会被人找麻烦,所以,轻易不敢引用以及吟咏。当然,这是个玩笑,大过年的,不说不笑不热闹。
是的,跟您一样,我也看央视春晚了,一来是陪着老人家不得不看,二来是职业习惯不能不看,今年又多了第三个理由——如果不看春晚,连微博都看不懂了。你明白了吧?的确,如果你不看春晚,刷微博的时候甚至都搞不懂满屏的吐槽槽点何在。所以,哪怕只是为了看懂众多微博好友的吐槽,都得看春晚。
从1983年央视春晚诞生至今,三十余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不管你怎么看待春晚,都不得不承认,这台央视鼓捣出来的文艺奇葩,已经成为了一种被制造出来的“新民俗”。无论人们喜欢与否,春晚都是除夕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哪怕只是一个若有若无的背景,它也仍然顽强地存在着。
有朋友说,春晚的收视率今年又会很高。他的话音未落,我立刻就反应过来,当时就给他接了个下句儿。我说,是啊,你看看微博上多少人吐槽吧。于是,我们逗乐了。其实,如果春晚就这样变成广大人民群众除夕夜找乐儿的工具,那么,央视的这笔钱倒也不算花瞎了。毕竟,2014这么一台语言类节目最少且水准低于平均值的春晚,却在微博上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吐槽的欢乐,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今年春晚之所以语言类节目如此稀少,是因为这些节目都跑到微博里来了。微博这样一个语言的富矿、段子的宝藏,广大的创作人员怎么就不会深耕细作一下?怎么就忍心像冯老师那样浮皮潦草一抄而过只弄点儿皮毛?
总之,今年春晚看完,我终于明白,春晚语言类节目之所以越来越难做,主要是因为主管节目审查的同志们大概忙得没有闲工夫儿上微博,以至于他们的笑点依然停留在上世纪末或本世纪初。所以呢,春晚语言类节目这些相声、小品之所以难看,主要矛盾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笑点与节目审查同志们日益跟不上的笑点之间的矛盾。换句话说,不是我们的笑点高,而是因为他们的笑点太低,以至于今年精挑细选、宁缺毋滥的这几个我都笑不出来。说到这儿,我特别理解冯小刚导演为什么要请某些人尊重一下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判断了,因为央视的某些同志真不是艺术家,而是政治家,他们的“政治正确”已经面面俱到到极端的地步,甚至要通过细分人群来达成。当然,这是从节目的编排中看出来的,说不说由我,信不信由你,对不对问央视领导,与往年春晚一样,今年也有他们的专属席位,后面坐着一熘呢。
“春晚看什么?吐槽啊!”这句话出自春晚开始前那部《春晚是什么》的短片,其实我觉得这部短片才是冯小刚style,至于后来开场的正式春晚,那是央视style,导演是谁其实已经越来越不重要了。而我最怀念的,还是1980年代那些简单、纯粹、有点儿文艺也有点儿土气的春晚,大家排排坐吃瓜果、看节目笑呵呵。不像现在,现场观众连碗茶都混不上了,今年大红团花桌布上摆着的只是一盆水仙。
打住,过年要说吉祥话儿,不能老揭春晚的短儿。春晚这事儿,不能太较真儿,这就像过年要说吉祥话儿,本来就是讨个口彩的事儿,你太较真儿你就输了,不是吗?大年初一头一天,过了初二是初三,祝各位该吃吃、该喝喝、该串门儿串门儿、该赚钱赚钱,鼓足龙马精神,于万马奔腾之中一马当先!(老探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