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与《人民日报》:谁在“摧眉折腰事权贵”?(网络图片/中国配图)
【看中国2014年01月29日讯】1月22日,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帐号发布一张图片,其中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做弯腰半蹲状,满脸带笑,伸手向美国客人示意。@人民日报为此引用唐代诗人李白名句作为评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虽然没有直接点出安倍的名字,但显然影射他在“摧眉折腰”,美国人则是“权贵”。鄙夷之情,跃然纸上。
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尖阁列岛)和靖国神社的争论,已经远远超过了外交政策本身的范畴,而演变成一场口水战。从中日两国驻英国大使互相把对方贬称为“伏地魔”,到49位中国驻外使节(截至1月20日)在所驻国媒体上集体密集批评日本,冲突愈演愈烈,战火一直延烧到达沃斯论坛,甚至使得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社论,呼吁双方“停止导向战争之举”。
随着更多图片和视频的出炉,网民发现这不过是正常外交场合的一个瞬间。(网络图片/看中国配图)
在这种背景下,针对日本首相的隐蔽攻击起初激起部分中国网民的一片叫好之声。但很快,随着更多图片和视频的出炉,网民发现这不过是正常外交场合的一个瞬间,而现场的气氛和@人民日报暗指的含义完全无关,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反的。
事实上,照片中的场合是21日美国参议员鲁比奥访问日本时和安倍的会见。现场图片和视频显示,当时安倍先和鲁比奥握手合影,随后和后者随行其他客人依次握手,这期间鲁比奥转身去倒水,而安倍返回后,恪守礼仪等待参议员收拾停当,才一同落座,而在坐下去的瞬间又略微停顿,抬手示意客人自便。于是,镜头就定格在这一瞬间,显得安倍“胁肩谄笑”。
从事件全程来看,安倍的举动没有任何失礼之处,反而显得较有风度。但那一瞬间的画面却被中国官方媒体所利用,成为舆论战的攻击性武器。好在中国网民很快意识到这一点,在感觉受骗上当之余,在相关评论中用“断章取义”、“手法下作”来严厉批评这份党报。
仅就舞文弄墨而言,@人民日报不但没能成功地羞辱日本首相,反而暴露出自己的软肋。很多评论者不无讽刺地表示,相比遭遇挫折又东山再起的安倍,人民日报这半个多世纪以来扮演的角色,更配得上“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评价。虽然有胡绩伟、王若水这样一定程度上保持独立和尊严的个例,但作为一个机构,它作为“党的喉舌”的定位则是毫无疑问的,甚至于能不能定性为“媒体”,在一部分研究者眼中都成为了问题。
人民日报固然不是“铁板一块”,它由不同履历、不同年龄、不同学科背景的成员组成。近年来,面对公民意识的觉醒,它也在试图与时俱进,内部人士更是对编辑方针作出“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区分。在后者的余地范围内,它发出类似“倾听沉没的声音”等叫好且叫座的评论。“你好,明天”的晚安体微博也一度被赞赏带来官媒新风气。但是“摧眉折腰”的事实提醒人们,作为官媒党媒,不仅涉及国家利益的“规定动作”底线无法触碰,即便在“自选动作”当中,一旦主动为恶,“自黑”效果甚至要更甚于“规定动作”。
至于“摧眉折腰事权贵”究竟是值班编辑的心血来潮还是领导授意,也许看客永远无法查清,事实上也并不重要,因为在近期以来铺天盖地的对日舆论战、尤其是针对安倍个人的攻击波中,这不过是“顺势而为”最醒目的一幕而已。而在上线四十八小时、收获近万条评论之后,这条微博还能存在,似乎表明主管机构也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从裁剪事实的角度而言,这次人民日报的手法实际上和2008年西藏3.14事件中美国CNN饱受非议的新闻照片如出一辙。二者都并没有刻意修改照片,但对画面信息的裁剪,导致和事实真相大相径庭。CNN在空间上隐去了对军车投掷石块的示威者,而强化了军车本身的存在;而人民日报则在时间上割裂了因果关系,撷取了最缺乏代表性的瞬间。但是,当CNN误导的时候,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中国官媒可以义正辞严地痛斥西方媒体“戴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并通过anti-cnn等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新生代来推波助澜;而当自己刻意误导读者的时候,则可以一声不吭地拒绝作出任何解释。
当然,“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不仅仅是人民日报。无论如何,即便是恶趣味,它至少还保持了文化包装,而眼下传遍大江南北、为习近平吃包子而歌功颂德的歌曲《包子铺》,则更为不加掩饰地为李白这句千古名言做了一个生动的注脚,让人看到,不管是文人还是艺人,在恶趣味泛滥时,距离一个公民的距离可能都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