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13年12月7日,珠宝模特在南京的一个公园表演,由于霾污染严重,模特与观众均戴上口罩。(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4年01月16日讯】2013年的中国,不仅中南海在诡异的迷雾中继续厮杀,从南至北,久滞不去的重度霾污染更是让中国人饱受其害,毗邻的韩国、日本、台湾与港澳也是叫苦不迭。中国的霾甚至飞越太平洋祸及美国西海岸。美国环境署署长吉娜•麦卡锡在2013年12月初访问中国前夕声称,“中国排放的污染正在吹向美国西海岸。”
中国的霾,在2013年终于成为世人眼中的又一中国特色,中国元素,成为世界关注的国际问题。
霾已成中国人健康杀手
PM2.5,又称“可入肺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也是2013年中国空气环境危害的主要悬浮颗粒物。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发布的标准认为, PM2.5指数小于10,即空气中每立方米PM2.5浓度不高于10微克时对人体是安全的。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发表论文称,“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PM2.5每立方米浓度增加10微克,医院高血压类的急诊病人就会增加8%,心血管疾病也会增多。” 北京市卫生局披露,2002年,每10万北京居民中的肺癌发病人数为39.56,而到了2011年,这一数据激增至60.09。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在近期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中称,雾霾天气会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影响生殖能力、改变免疫结构等。
在2003年年末的一波霾肆虐中,上海的PM2.5指数超过了700,北京一度超过900,哈尔滨曾经超过1000。
霾污染成因仍无定论
尽管这些年中国霾污染日趋严重,但霾污染物的来源却至今没有定论,不同机构得出的结论也是彼此矛盾,互不承认。目前有关霾污染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但都不能被广泛接受。
汽车尾气说:“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北京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的说法曾是长期主流的说法。然而有学者用事实表达了不同的看法,2013年“十一”长假期间,北京市的机动车辆大幅减少,但是北京仍出现了严重霾污染。
2013年12月30日,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健课题组对外公布,对北京地区PM2.5化学组成及源解析季节变化研究发现,北京“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对雾霾的平均贡献只有4%。随后中国环保部与北京市环保局均有官员对张仁健的结果提出了质疑,不过质疑之后却没有给出让人信服的说法。
燃煤污染说:遭受2013年重度霾污染波及的江浙、长三角地区,这些地区早已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重工业、化工业已经大幅下降。“说工业污染造成了江浙的雾霾有点牵强,但是这些城市没有北京那么多的汽车,没有西部那么多的重工业,怎么也发生雾霾了呢?”有业内人士对燃煤造成霾污染的说法表示疑惑。而且作为霾污染重灾区的北京,早在2008年的奥运之前就将包括首钢在内的一些大型燃煤工业企业或关停,或迁往外地,甚至北京市区冬季的供暖也在好几年前就由燃煤改为天然气,但北京的霾污染却一年比一年严重。因此工业与燃煤造成霾污染的说法也难以立足。
静稳天气说:中国环保部的官员表示,这次南方地区发生大规模雾霾的原因除了大量污染排放源源不断外,另一主要原因是气候原因,即气候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奇怪的是,跟往年相比,今年南方的气候条件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说静稳天气是外因的话,那么这些空气污染物究竟是怎么来的呢?”也有人对此说法表示怀疑。
中国环保部直属的环境监测总站在2013年年末表示,预计2014年下半年完成各地污染物来源分析。体制内最具权威的这个表态说明,以上各种霾污染物来源的说法仍无定论,无疑加大了人们对污染物来源的疑惑。
霾治理恐遥无期日
由于霾污染物的来源与成因不明确,因此从汽车限行、到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再到推广可再生洁净能源的利用,尽管采取了一些应对治霾的措施,但收效甚微,中国的空气污染,尤其是霾污染仍在持续恶化。
中国多家官媒近日高调报导了中国环保部1月7日与31个省(区、市)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其中北京、天津、河北确定了PM2.5年均浓度下降25%的目标。有报道称,这是为落实2013年9月中国国务院下达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其中规定了2017年之前的具体指标。
中国治理环境污染,就像所谓的惩治腐败。过去几十年的事实表明,越反腐,越腐败;越治污,污染越严重。前中共政治局委员陈希同在1998年被以“贪腐”之名送进监狱时的贪腐金额,包括放在办公室的贵重礼品,总计只有55万人民币。现如今中共体制内的科级官员,甚至村长级别的案发贪官,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已是十分平常。
自1988年中国国家环保总局成立,表面上看中国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口号、声势,以及政府财政投入和于此相关的税费与基金都是一年高过一年,但中国的土地、水源、大气污染范围却持续扩大,污染程度也愈发严重,自然环境甚至已到不可控制的崩溃境地。虽然新一轮的污染治理声势浩大,目标量化,但由于污染物及其来源仍无定论,加之中国片面最求GDP的经济增长模式没有改变,民间对以霾污染物为主要成分的空气污染能否在可见的未来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不乐观,尽管人们都希望洁净的蓝天能尽快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