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12月14日讯】 嫦娥三号探月,奔向中国人传说中的广寒宫,文人墨客吟咏月亮几千年,现在,轮到中国人自己去查清月亮底细的时候了。不过,直到今天,月亮诞生的秘密仍然难以完全解开。任何一种理论模式都不能够完全解释地球的这颗天然卫星形成的方式。
月亮什么时候诞生?以什么样的方式诞生?一般的看法是,月亮诞生在地球形成的最初阶段,大约45亿年前。那时候,一个巨大的物体砸向还处于胚胎期的地球,地球当时的年龄大约只有5000万岁到两亿岁左右。这一巨大的天体撞击形成的浓密尘埃最后孕育了一颗围绕地球旋转的圆形物体。随后,在不到一个世纪的短暂时光,这颗胚胎期的物体形成一颗巨大的地球卫星。这就是我们的月亮。
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冲撞正在发育时期的地球的神秘物体的体积究竟有多大?它撞向地球之前走过什么样的轨迹?它来自于哪里?它撞击地球的角度如何?撞击者本身的化学成分是又什么?这一巨大的天体冲撞发生后,到底对月亮的形成,对地球本身的运动产生了何种影响和后果?对于以上这些基本的问题,科学界直到今天也无法达成共识。上星期出版的『自然』杂志,刊出全球著名的月球专家罗宾.卡努普相关的一番评论,他一一分析了目前所有推演月亮诞生的理论模式的缺陷,当然包括他自己早先提出的理论模式。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地球与月球相似程度极高。两颗星球上的氧,钨甚至钛的同位素都完全一样。如果根据传统的理论模式推导,构成月球的物质绝大部分应该来自于地球的撞击者。在这种情况下,月球的成分与地球成分完全一样的可能性极小。
近年来一些比较特别的有关月球诞生的理论模式纷纷问世。最典型的有两种,第一种模式是:两颗同样大小的原行星,也就是胚胎行星发生了相撞;第二种模式是:一颗小天体撞向正在以极高速度运转的地球。但是,第一种假设完全建立在一种极其偶然的情况下;第二种也必须要具备一系列额外的事件,才能达到一种今天的地球与月球相互关联的天体机制,这种情形发生的可能性也极小。
科学界现有的理论模式都无法解释月球诞生的问题,如何走出这一困境。大概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是承认月球就是一种异常事件和极端环境下产生的果实;另一种就是再加努力,寻找到这块天体拼图板所缺少的几块元件。
月球至今有那么大的吸引力,除了围绕它的诞生有种种疑团外,人们更关心的可能是月球上到底存在什么?人类未来可以不可以去月球生活?这里面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当然是月球上有没有水?这一疑问已在几年前有了解答。美国航天局天文学家对2009年发射的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撞击月球南部扬起的尘埃分析后发现,月球上存在着水。这并非人们想象中的液态水,只是气态和冰态水,但已经是一个很惊人的发现。无怪乎美国航天局当时宣称:这一发现为人类了解月球翻开了新篇章。
最新的消息说,美国航天局希望在月球上种植萝卜及罗勒,看看植物在缺乏大气和失重情况下的反应,这样做其实也是为人类有一天能否在月球永久性居住进行探索。月球的神秘面纱正在一步一步解开,我们期待着嫦娥三号这次也会有新的发现。
来源:法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