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11月09日讯】(看中国记者郑文新综合报导)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11月9日开始举行,引起国际媒体极大的关注。有德媒指出,中共绝对不打算放弃手中的权力,改革提的只是经济转型,绝非政治转型;法国媒体则形容这次全会:中国领导层“后背贴墙、无处可遁”;更有英媒指出:改革要求当局放松管控,实施实质性改革,否则,中国经济将很有可能失去动力,而那将成为中共合法性的终极挑战。
德国之声:这个党绝对不打算放弃手中的权力
11月8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发表了多个德语媒体对中共三中全会的评论,德语媒体在诸多相关报道和分析中强调指出,若缺乏政改,深化经济改革的愿望恐难实现,由此,本次全会唤起的期待或许最终会被失望所取代。
《柏林日报》记者发自北京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如今,中国领导层提的是经济转型。而政治转型,它是不愿意的。这个党绝对不打算放弃手中的权力。迄今,国家以商品出口为导向,强调基础项目投资,现在,它要求扩大内需,注重服务业、实施城镇化、将大量人口从农村迁移至城市。
文章在简要介绍了由智库“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备制的被视为提供了深化改革具体内容的“383”计划后,写道:“该计划在全会上会起什么作用,完全不清楚。全会不会有勇气,拿国企开刀。让农民有权得到土地的农业改革大概也不会列入讨论议题。……在金融领域倒可能有所动作。……‘383计划’将只是一个愿望清单,它虽然提供了人们了解北京强人们正式思维方式的机会,却绝不是以党的文件形式出现的行动清单。全会的结束文件会是妥协产物。
《南德意志报》“政治”栏目上的一篇署名文章也对三中全会的成果不看好。文章作者确信,在政治改革领域,三中全会将难有作为,根本原因在于当局没有政改配套,经改终将止步。
报导指,习近平有很多反对者,多年来,产生了太多过于强势和富有的家族;他的周围有大量精英从国有产业得到了太大的利益;针对为使中国经济适应未来而必须的切割措施的抵抗异常强大。最后,只剩下掺水分的改革。
美国之音:不少在北京的访民已经感到恐怖气氛
11月8日,美国之音的报导称,中共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各地访民云集北京,频频传出被截访、扣押或遭围堵、监控的消息。日前被警察绑架失踪的辽宁丹东维权人士、“访民春晚”主要策划人姜家文据说已经送进看守所刑事拘留。一些在北京的上访者表示,由于当局加大抓捕、遣返力度,不少担心被维稳的外地访民避免在此敏感时刻参与集体维权,甚至不敢出头露面。
三中全会前夕安保升温,各省访民进京遇阻。消息引述乘火车到北京上访者的话说,乘务员讲,(由于)天安门恐怖袭击的事,“今天开始,上访人不让进京。” 上访8年多次被关黑监狱、曾身穿写有“冤”字的白衣跳楼抗议的肖书君指出,不少在北京的访民已经感到恐怖气氛。
法广:中国领导层“后背贴墙、无处可遁”
11月8日法广报导,法国经济报纸回声报记者格列锡永(Gabriel Gresillon)开篇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这次全会的背景:中国领导层已经后背贴墙、无处可逃避了。
无论各方对局势严重性如何判断,在尽快改革这一点上是有共识的,但是北京会把改革付诸行动吗?细说起来,大多数的改革决策都不无可疑之处,因为这涉及到触动利益集团的问题。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员薄智跃表示,光看纸面上,当局会有一个大规模、面面俱到的改革计划,但真正的问题是如何实施。
在回声报第12版,格列锡永更详细分析了中国农村强制征地和农民工的社会地位问题。中国目前有2.63亿流动人口只具有半合法的地位,因为户口制度限制了移民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享有教育、退休和医保等基本的公共服务。在他看来,征地和环境污染,已经一道成为导致社会动荡的两大根源。
英国《金融时报》:中国改革需挑战既得利益
11月8日《金融时报》发表社评称,中国改革需挑战既得利益 。社评认为,中国必须从依赖投资向内需拉动转变,实现经济再平衡。
文章说,如果说中国在变化,它也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方向。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推行的庞大刺激计划让早已臃肿的国企再度“充血”,使经济增长对投资的倚赖有增无减。投资原来越多,经济产出却越来越少。这种形势无法长期维持,它会导致不良贷款升高。钢铁等行业长期的产能过剩,正在扼杀盈利能力,并很可能导致通缩。中国亟需创新能力,而国企在这方面不大可能有突破。
文章还指,要施行必要的改革,就要挑战既得利益。户籍制度改革必须让农民能够与现有城市居民平等地居住在城市中。中国还需要更加强健、更中立的司法体系,既能解决商业纠纷,也能解决企业与政府间的争端。改革清单还有很长。
这些改革非常艰难,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它要求中共放松管控,但中国的执政党别无选择。除非实施实质性改革,中国经济将很有可能失去动力。而那将成为中共合法性的终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