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克利角C核电厂是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Department of Energy & Climate Change)于今年3月19日宣布建立,这是26年来首度批准在英国境内兴建新的核电厂。图A为辛克利角C核电厂预定兴建处。图片来源:Google Map。
【看中国2013年10月21日讯】英国财相奥斯本上周四(17日)访问中国最后一天,宣布准许中国企业到英国投资核能设施,英国各大报隔(18)日纷纷对此有不同分析。
根据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的整理报导,《泰晤士报》和《卫报》以战略安全角度评析,认为中国资讯不透明。《金融时报》有报导认为英中两国在核电厂的合作,有助英国迈向低碳经济。《独立报》一篇署名文章则指出,英国政府到中国招商比较推动英国商界在本国投资相对地容易。
英国财政大臣相奥斯本(George Gideon Oliver Osborne)在17日宣布准许中国企业到英国投资核能设施,首张契约最快在本周签署,中国核能企业将准予参与修建英格兰欣克利角C核电厂核子反应炉(Hinkley Point C)。
辛克利角C核电厂是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Department of Energy & Climate Change)于今年3月19日宣布建立,这是26年来首度批准在英国境内兴建新的核电厂。
《泰晤士报》上周五社论首先阐论,虽然英国是开放贸易的国家,欢迎外国投资,而且没有丰田、日产、宝马等公司的大型投资,英国汽车业不会有现在的复苏;没有中东国家主权基金的投资,伦敦商业不动产市场不会如此活跃;英国的企业管理机制也促使新兴经济体面对贪污问题,但是“这些都不足以作为政府对中国开放英国核电业的理据。”
《泰晤士报》社论点出疑问:一个极权政府将控制英国相当比例的能源供应,这个做法是否明智?假若两国出现严重争端,一个没有民主的经济大国拥有截断英国能源的能力,这是否更糟糕?社论认为,核电设施是一个国家敏感的战略资源,任何这个领域的外国投资者必须完全透明,“中国庞大的国营能源公司实在算不上如此”。
《泰晤士报》社论提出发电厂国有化的可能性讨论,“那些从民用核能获益最多的国家,相关设施都是国有的。法国纳税人拥有85%的法国电力集团(Electricite De France,EDF)。或者,对纳税人来说,长远来看,由英国政府兴建下一代发电站是否更好?”
《卫报》引述英国核工程专家约翰•拉奇(John Large)说,中国的核工业不透明,他对中国营运英国核电厂表示担忧,“即使是法国公司营运的英国核电厂也存在两国监管制度的分歧。与中国合作,如俄罗斯一样,他们没有独立的核安全监管机制,这些问题将会更明显。”
拉奇是英国政府顾问,曾协助俄国政府打捞沉没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拉奇担心政府为赢得外国投资,英国本身的核监管机构─核能管制署(Office for Nuclear Regulation)将可能会掩盖中国公司的问题。
《金融时报》评论说,中国现在先以小股东形式投资英国核电业,但目标是在英国兴建核子反应炉和营运电站。英国财政部乐见其成,“财相深信这项协议将为英国公司打开参与中国核电业增长的大门。”
另外,关于其他评论意见则有:《卫报》的驻中国特派记者布兰尼根(Tania Branigan)报导,对中国来说,投资英国核电业有分散投资、获得技术和盈利的好处。她引述中国专家芬比(Jonathan Fenby)的说法,认为这是非常符合商业逻辑的,至于英国舆论所说的“遭中国关灯”,芬比个人认为发生的机会非常少。
致力于环境问题的独立非营利性组织《中外对话网》主编希尔顿(Isabel Hilton)在《卫报》撰文说,在接受中资进入英国核电业之前,应该发问更多问题:中方将控制英国的核电厂吗?全球每年增加1万吨核废料,处理核废料的成本谁来承担?欧洲电力系统开放后,消费者不再承担无上限的核能成本,投资风险转移至金融界和股东,这与以前有什么分别?
希尔顿表示,“财相看来认为中国资金可以让他摆脱核能的困难和成本的问题,我们因此应该向他发问更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