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晋城老建筑
【看中国2013年09月15日讯】两千多年前,位于云南昆明市的滇池沿岸有个古老的王国,司马迁称之为“滇”,后称古滇国(前278年—115年),该国约于战国中期出现,东汉中期消失。考古学家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发掘,在滇中及滇东北地区发现40多个古滇文化遗址,其中晋宁县石寨山所出土的青铜器,被列为中国三大出土奇迹之一,而曾为古滇都邑的晋城古镇,多得原住民悉心守护祖先留下的老宅,千金也不卖,至该镇明清建筑保存完好,他们又过著古朴的生活,使镇内古风飘飘。
循着古人的足迹,记者走进晋城古镇,踏访古滇国都邑遗迹,试图寻找散落于古镇的远古文明。
千年滇文物出土
如今的晋城已经长大不小,古滇文化公园内,晋城石寨山出土的滇王金印、滇国神柱、贮贝器等文物,被复制为青石雕塑,依次耸立于偌大的广场上供人凭吊,宽阔的盘龙路已成为晋城镇的主干道。而一旦走进晋城老街,却发现这里古旧名居依旧、市井喧嚣依然。
保存明清古建筑
百度“晋城古镇”得知,晋城由老城的上西街、下西街、官井街等8条街道组成田字形。那么,记者脚下的十字路口,就应是田字之中心点了。
沿老城中的官井街走到十字路口,记者前方约30余米处是关圣宫,左首是下西街,右首即为上西街。晋城老街虽然面积不大,却有政通、人和、北门、上东、上西、下西、官井等18条街道,并有凤翥、龙翔等巷若干,街巷密布、阡陌纵横。史载明代成化22年(1486年)曾筑砖城,建瓮城和龙翔、南熏、凤翥、拱城四座城门,以后数百年间,或毁或修,1954年实地勘测时,残破的原城墙周长有4100米,高4米,至1958年才完全拆除。幸运的是,城墙虽已拆去,但古城内明清时代的民居和公共建筑如今却大都保存完好。
记者发现,晋城古镇老街上的古旧民居,其两侧山墙顶部轮廓大多呈“Ω”形状,这在当地被称为“歇山式风火”的山墙形制,其功能主要是防火,一旦隔壁房屋失火,“歇山式风火”即可挡火而不致火烧连营。
居民为祖屋自豪
“在整条老街,我家的老屋是最好的。”上西街12号57岁的现主人李锦芳,说这话时颇有些自豪。这是一座前三、后三,四间八耳、两天井式的建筑,由大门进入便可见一天井,左右两侧为耳房,上为正堂屋,下为倒座,四面房屋围合,屋簷相接,由空中看来犹如一颗印章,这就是当地俗称“一颗印”的建筑格局;正堂屋的两侧均有楼梯通往楼上,正屋一侧则可进入后三,其格局与前三相仿。李锦芳指点着耳房的横梁、柱头、木窗、板壁等处做工精致、线条流畅、形象生动的图案如数家珍:“有马鹿望金钟、麒麟、虎、貂,还有花、鸟、鱼、虫。”
祖屋传到李锦芳,已是第三代。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来参观老宅的人多了起来,有部分参观者看过老宅后,与李锦芳谈起要以重金收购老宅中的木雕及雕花格子门窗,扰得李锦芳不胜其烦。虽然收入并不丰厚,但李锦芳颇为坚决:“祖宗留下的东西,千金也不卖!”
原住民更懂爱惜祖物
晋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雁遐介绍,如今晋城老街上仍居住着7,800余人,大都为原住民。“他们对自己祖先留下的财产,更懂得爱惜。”李雁遐说。
在保存较好的北门街111号民居,年已86岁高龄的徐景虞老先生对当年建造房屋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建房时我才5、6岁,立梁时就在那里打瞌睡。”徐老先生指点着自家老屋向记者讲解:“这边原是烤酒房、这边原是马厩。”本来要建前三后三的宅院,后因家道中落而搁置。老屋得以完整保存,得益于不断的修缮,“去年还把屋面的瓦全部换了一遍。”徐老先生说。
来源:香港文汇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