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07月26日讯】以往,我们总是在说各种国内的新闻,以至于让大家感觉到越来越糟心,我自己也感觉越来越糟心。不过呢,我们还是应该相信,之所以糟心还是因为抱有希望,否则干嘛糟心呢?正像我在第100期中所说的,你的坚持就是国家的坚持,你的方向就是国家的方向,你的不绝望就是国家的不绝望。
因此,我们现在糟心是为了将来不糟心,我们现在痛苦是为了将来不痛苦。当然,现在毕竟还是有点糟心,哈哈!所以,今天的题材,我就不说国内的了,换成一个国际题材,我们来说一说“总统折磨者”。
“总统折磨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她为什么又被称为“总统折磨者”呢?总统们就那么心甘情愿地让她折磨吗?为什么一个“总统折磨者”去世时,美国的总统居然说她是好记者?
我们今天就来说说“总统折磨者”。
这位“总统折磨者”叫海伦·托马斯,在2013年7月20日去世。7月23日的《新京报》,用一个整版报道了海伦·托马斯的故事,标题叫做“美总统折磨者去世,奥巴马赞好记者”。
这位海伦·托马斯是一个女记者,在1961年的时候成为驻白宫记者,先后报道过10位总统,她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言语犀利呛总统著称。怎么呛总统呢?我们来看看总统们在托马斯面前是一个什么样的反应。
报道中说,每次当她站起来发问时,总会看到总统们不同的肢体语言——卡特有些畏畏缩缩、里根有时会用手拢住耳朵,假装听不见提问,老布什则是“哦不要海伦!”为什么他们如此害怕?因为海伦·托马斯在向总统发问的时候,从来都是直截了当,从来不躲躲藏藏,更不会对总统阿谀奉承。
海伦·托马斯说过这样一句话:“多年来,我总有机会质问这个国家最有权力的公仆——美国总统。我们的职责不是去敬仰总统有多么德高望重,而是把他们放到聚光灯下,看看他们是否有负民众的信赖。”
听了这句话,你就知道海伦·托马斯为什么会让10位美国总统见了她都得哆嗦。
那么,她是如何成为“白宫第一记者”的呢?
1960年是美国大选年,那时的海伦正为美国合众社工作,她的上一份工作是为地方报纸打工。海伦被指派专职报道肯尼迪竞选活动,这个任命并不是一个好差事,在当时,没人看好肯尼迪,大家都看好尼克松。有这样一个不成文规则,要成为白宫记者,竞选时必须跟对人。
幸运的是,肯尼迪最终以微弱优势战胜尼克松,这也为海伦带来了机会。对女记者不能参加白宫记者会的陈规,海伦向肯尼迪抗议说,“如果我们不能参加,你也不能参加。”肯尼迪被她说服了,表示如果白宫不向女记者开放,那么他将不会参加白宫记者年度晚宴。
于是,白宫新闻记者会上,第一次出现了女记者的面孔——海伦·托马斯。海伦登上了她一生的舞台,此时她已40多岁了。
这么一看,海伦的面子真够大的。不过,如果没有肯尼迪这样的开放型总统,海伦恐怕也不会有面子,更不必说进入白宫采访。所以,用中国人的思维来看,肯尼迪对海伦是有恩的。
既然肯尼迪对海伦有恩,用咱们中国人的话说,那就是“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你海伦总不能再对肯尼迪言语犀利了吧,不能再呛肯尼迪吧?不,海伦认为,不管你肯尼迪给了我什么样的机会,让我终于成为一个叱咤风云的著名记者,我对你肯尼迪个人并不感恩,因为采访是我的权利,质问是我的责任,而争取女性到白宫采访本身,又是妇女本应该就有的权利。因此,海伦依然非常犀利地向肯尼迪提问。
在担任白宫记者期间,海伦最令人称道的是,虽然和一些总统关系不错,但她并未因此而对总统有丝毫“宽容”。海伦总是随时随地出现在总统旁边,无所顾忌、直接犀利、不留情面是她的标签。
比如,海伦和奥巴马关系很好,2009年奥巴马就职后举行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第一个提问机会就给了海伦。奥巴马激动地说,“海伦,这是我就职的时刻。”他可能期待一个温和的提问,让自己有面子。不要觉得只有中国人才讲面子,美国人也讲。所以,奥巴马想和海伦套套近乎,话外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海伦呀,这是我第一次的新闻发布会啊,你多少得给咱一点面子,让咱能下得了台呀,可千万别提那些可能让我难堪的问题呀。
你想,对于记者来说,这是一个天大的机会,这个时候海伦要问奥巴马什么呢?我想,如果不是海伦,换任何一个记者,估计都会向奥巴马提出一些相对温柔的问题,也有可能会提出一些拍马屁式的问题。你想啊,如果这次你得罪了总统,以后的关系可怎么搞呀!但是,海伦没有给奥巴马面子,她直接质问奥巴马几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什么问题呢?海伦质问奥巴马,让他举出中东哪些国家拥有核武器。奥巴马难以回答,只能闪烁其词,但海伦说,自己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因为这个问题,关系到美国对中东的政策。这个问题搞得奥巴马非常狼狈和尴尬。
之后在奥巴马任期内,海伦仍屡次不给奥巴马面子。面对奥巴马对撤军阿富汗一直没动静,海伦抛出了这样的问题。“总统先生,您到底打算何时撤出阿富汗?您为什么还让人继续在那里战死?留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不要用布什主义的话敷衍我们,说什么如果我们不去,恐怖主义就会来美国。”
这样的问题,让奥巴马这个以口才著称的总统也招架不住,让他如坐针毡。但是,作为一个记者,海伦托马斯的提问,不恰恰正是很多记者愿意提问的吗?不恰恰是美国公众和世界公众想要知道的吗?这样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而不是伪问题。
别人不敢提真问题,海伦敢。海伦不怕得罪人,对于如此逼问总统,海伦说,“每次参加总统记者招待会,我从未失去敬畏感,因为我将向美国总统发问,我希望彬彬有礼,但必要的话,也得让他如坐针毡。如果你想讨人喜欢,那就不要当记者。”
看到海伦说的这句话,我非常震惊,我为什么用“震惊”这个词呢?因为很多记者总是想变成一个讨人喜欢的人,总是想尽办法去巴结这个巴结那个,以写表扬稿为自豪,以写奉承话为自豪,以没有脑子地跟着追梦而自豪。他们绝不会像海伦所说的那样,我为什么非要讨你喜欢?我讨你喜欢,我还是一个记者吗?
既然做记者,那就是选择了一个不讨人喜欢的职业。为什么?因为记者总是在揭示真相,总是在暴露秘密,总是在揭人家的疮疤,总是在揭人家的短……可是,这才是真正的记者。
另外一个“震惊”是因为,无论是在我的节目中,还是在我的各种著作中,包括参加一些会议甚至在微信群里讨论问题的时候,一直以来,我总是会选择说真话、说直话,无论我的表达对象是同学、老师、领导还是公众,这个时候就总会得罪人。其实,我有时候也想,干嘛自己说话非得那么直呢?能不能拐一拐弯呢?或者,有些话能不能不说呢?但性格使然,我还是忍不住地脱口而出。
另外一个原因是,看到那些不公、不平、虚假的东西时,我总是想拍案而起。这次,海伦托说,如果你想讨人喜欢,那就不要当记者。这其实是点醒了我,因此让我“震惊”。我写作评论文章时,包括现在做的CAOTV观点保真《保印说新闻》,也是不讨人喜欢的。你总是批评这个批评那个,分析这个是不是造谣,那个是不是作假了,你会讨人喜欢吗?可是,如果我们都讨人喜欢的话,那么有些人是不是就太高兴了呢?如果权力者、强势者太喜欢、太高兴,我们这些普通人,那些底层百姓,还有活头吗,还有活路吗?
因此,海伦在这方面为我树立了一个榜样。虽然她是一个女的,但在我看来,她就是世界传媒界的穆桂英。你说这种比喻滑稽?滑稽是滑稽,但她就是世界传媒界的穆桂英!
就像我一开头所说的,海伦是一个让总统发抖的人。用《华盛顿邮报》对她的评价:“不用怀疑,当这个女人走近时,总统们就会发抖。她有刀子似的舌头和利剑般的智慧。”
一个能让总统发抖的记者,那才是真的好记者。所以,我就得向海伦学习,如果我能够让总统级的官员,因为我的评论而发抖,而我又能够依然每天坐在这里给大家说新闻,我先不说我是一个好评论员,我至少要说我们是一个好国家。
你想想,如果我的评论能让总统级的官员发抖,而他不仅不封我的网,不删除我的节目,不请我喝茶,更不会捂上我的嘴,那么,我们的国家该有多么好呢?我们的法律制度该有多么强大到可以称之为美呢?而海伦呢,这样一个让总统发抖的记者,不仅没有被封锁,没有被请喝茶,没有被停止工作,没有被删除节目,没有被屏蔽文章……什么都没有,美国总统反而夸奖她,欣赏她。
“海伦·托马斯是真正的先行者,她为一代新闻界女性推开了一扇门,打破了那些限制,”让白宫“头疼”的海伦辞世后,奥巴马发表声明悼念称,“从肯尼迪总统开始,她报道过每位美国总统,而在此期间,她成功地使这些总统们,包括我在内忙个不停。”
不仅仅奥巴马这样,所有遭受过海伦拷问的总统,也都谅解了她,并对她表达敬意。1984年海伦获得美国全国新闻俱乐部“第四权力奖”时,里根专门为她写贺词,“几乎每一天,我都要问助手,海伦在写什么?你不仅是优秀的、受尊敬的专业人士,你已成为美国总统一部分。”
这句话说的真好,海伦作为一个小记者,为什么敢质问总统,为什么会让总统发抖,而总统又对她尊敬有加,甚至认为她成为总统的一部分?那就是因为在民主的国家中,在法制的国家中,就算是总统,也必须要在监督之下,就算是总统你也不可以为所欲为,就算是总统你也不能隐瞒真相,就算是总统你的权力也得向公众公开。
同时,美国的总统体制和新闻体制,以及海伦自己的个性,最终决定了总统面对的其实并不是海伦,而是面对着新闻监督,面对着舆论监督,面对着比海伦犀利的口才还要犀利的公众目光。所以,海伦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是一个符号,但这个象征、这个符号,却是实实在在的。
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有多少记者敢于像海伦这样,在一些重大会议上,敢于向那些位居权力顶峰者挑战,敢于质问那些位居权力顶峰者,恐怕大多数是拿通稿发发了事。即便也有提问的机会,要么有一些主动性本来就是被指定的,要么另外一些提几个无关痛痒的问题,至于真正像海伦这样以犀利的语言、尖锐的问题呛总统的,我至今没有见到,也没有听说过。我也参加过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重大会议,可惜,根本就没有提问的机会,也没有被给提问的机会。因此,所谓开会,只是听会。
这其实并不仅仅是记者的悲哀,也是整个舆论监督体制的悲哀。有了美国那样的新闻体制和政治制度,才会有海伦这样的犀利记者,也才会有美国的那些总统。所以,海伦一直坚信美国政府应该让民众了解事实,但从美国政府嘴里挖出事实依然非常难,而海伦就是要通过自己让总统们发抖的提问,为美国人民逼出事实。
一个“逼”字,真正透露了新闻的实质,也就是说,无论你是谁,哪怕你是在权力顶峰的总统,我也要逼着你说出事实。你可以像有的总统那样捂住耳朵,说,海伦你说什么,你说什么,我听不见……但他这种所谓“听不见”的表现本身,其实已经就是在回答海伦。至于总统们的发抖,其实也已经是在流露出被隐藏的事实。很多事实,如果舆论不推,不逼,权力拥有者是不愿意说的,就算是被法制严格监管的美国政府,也隐藏了无数秘密。为什么斯诺登横空出世之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如坐针毡?就是因为美国政府很多秘密,因为斯诺登的横空出世,而在世界上一览无余,被脱光了衣服,露了丑。
不要说是美国政府,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隐藏有很多秘密,而媒体的力量、媒体的责任,就是要挖这些秘密,就是要把这些秘密呈现在公众面前。只有将它们透明了、公开了,放在阳光之下了,老百姓才会安全,而这些权力才会真正的受到监督。
海伦始终认为,人民了解事实,国家才会安全。这句话说的真好。是的,人民了解事实,国家才会安全。如果事实一再被掩盖,一再被混淆,一再被篡改,人民会安全吗?国家会安全吗?
你看,在前一段时间,我评论国内新闻的时候,有多少事实被雪藏了。前两天,我还在问临武县委县政府20个问题,但至今我并没有得到一个回答,不仅我没有得到回答,连新华社的提问、《人民日报》的提问,临武县也一样是统统不回答。
临武县委县政府不回答,事实上就意味着临武的人民依然不安全。如果这样的政府部门多了,这样的政府作为多了,国家能安全吗?海伦说,白宫的每一个决策,影响的往往是百万人乃至更多。因此海伦明白,她的职责不是去讨好政客,而是去质疑提问,去找出谁应该为那些影响国民的坏政策而负责。这显示出海伦作为记者的本色。
而我们呢,包括我在内,同样作为媒体人,同样作为记者,作为评论员,是不是也该像海伦这样做:我不是去讨好你,我就是要质疑你,我就是要向你发问。而我的目的,就是要找出谁应该为那些影响国民的坏政策负责,谁应该为那些坏事负责,谁应该为那些欺诈百姓、鱼肉百姓、草菅人命这样的重大社会悲剧负责。
很多网友问我:“曹老师,你这个CAOTV总是挑刺,你不能说说好事儿吗?”我的回答是:“我挑刺,是为了没有刺。”我知道,只有挑刺,才能找出那些必须负责的人来,才能让他们负责到底,才能追他们的责。
只有将天空中的乌云驱散,我们才可以看到阳光;只有在我们的田野里种上大片大片的庄稼,才能够让那些毒草不再占据我们的地盘;只有把那些公权力死死地关进通了电的铁笼子,野兽才不会随意出来危害人民;只有那些被公权力隐藏的、掩盖的、混淆了事实的东西,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地放在阳光之下,我们才可以真正得到公平公正,我们才能安全而又幸福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才能拥有自己安宁的生活,我们的孩子也才能够在阳光之下、在春风之中,快乐自由地奔跑。
从海伦的身上,我看到了很多值得媒体人反思的东西;从海伦和身上,我也看到美国总统们对待舆论监督的态度;而从美国总统们见到海伦这样一个小记者都会吓得发抖这个小小的细节上,我更看到权力真是必须要受到绝对的监督。
有一句话叫“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我们现在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社会问题,正是因为绝对的权力不受约束。要解决这些问题,媒体、舆论就应该成为绝对的监督者,只有去绝对地监督那些绝对的权力者,才可以让他们不敢绝对的腐败,并且让绝对的权力成为有限的权力,成为不敢为所欲为的权力。
所以,我想提醒我的传媒同行的是,我们要不要像海伦这样,尽可能说真话,至少不去说假话;如果你非得说假话,请你不要去主动说假话;如果非要让你去主动说假话,请你不要创造性地说假话。
最后,我还想告诉正在看节目的每一个网友,在今天这个时代,其实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一只笔,人人都有一个摄像头,通过你的微博,通过你的微信,通过你的博客,都可以将真相呈现出来。
让我们像海伦致敬,向“总统折磨者”致敬吧。我也期待着有那么一天,在中国,在权力顶峰上的那些人,也能见到犀利提问的记者发抖。所以,我有一个中国梦,这个中国梦,就是像海伦这样,能让那些在权力顶峰的人,在我的评论面前发抖,在我的CAOTV面前发抖。我们等着那一天吧,等着这个中国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