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07月05日讯】原铁道部长刘志军案涉374套房产被追回,广东“房爷”被举报有192套房,山西“房媳”张彦家族在北京等地有十余处房产……到底有多少人不合理或不合法地拥有十几套、上百套房子?又有多少人因为高房价而望房兴叹,这一切都没有答案。
眼下,我国正在着手进行第三次经济普查,业内人士建议,能否借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之机进行住房普查呢? 对此,国家统计局有关人士和专家均表示困难重重。事实上,在住房改革启动几十年来,住房普查并未有效进行推进。无论是此前的第六轮人口普查,还是如今正在开展的第三次经济普查,均未有实质性的住房普查环节。一样的困难重重,还体现在住房信息联网工程上。按照住建部的预想,2012年6月完成40个城市住房信息联网工程,今年6月底前扩展到500个城市。6月30日是这个规划最后期限,但进展并不如意,联网的扩围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停滞状态。
之所以有必要进行个人住房普查,乃在于它是调节住房公平的重要手段。有人说,过去多次楼市调控乃至经济政策的进退失据,就是因为缺乏中国住房情况这份基础数据。之所以有必要进行住房信息联网,其原因在于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承担对房地产市场统计、分析和监测的责任,同时也是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之必要。不论是住房普查还是住房信息联网,也与完全不动产登记制度息息相关。因为只有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可以更好落实物权法规定,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有效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财产权。然而这一切的重大意义,却因为种种阻滞而得不到发挥或体现。
问题何在?仅仅在于地方政府的巨大阻力。关于住房普查,国家统计局相人士分析认为,目前来看,政府也并没有普查住房的决心。“部分官员房产太多,也是其中的一个阻力。”关于住房信息联网,正是鉴于地方政府阻力过大,为打消地方政府对于涉房信息的担忧,住建部甚至与地方政府签订“数据采集和使用安全协议”,并承诺住建部不设房屋产权查询端口,亦不拥有查询权限,个人住房信息的查询权仍保留在地方政府。然而即使如此,在住房联网大限到来之时,这一工程仍旧无法得到有效推进。
到底是哪个群体在阻止住房普查与住房信息联网,已不言而喻。这的确是一个让人黯然的时刻,它让我们看到,最应当具有反腐意愿的一些地方政府,反倒在某种情形下成为腐败的庇护力量。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所不知道的只是,除了已被查实的刘志军以及“房爷”“房媳”之处,还有多少“房祖宗”们在潜伏,在个人住房领域属于政府官员的灰色不动产比重,到底有多大,又达到了一个怎样让人吃惊的程度?而除此之处更重要的问题在于,是不是仅仅因为存在阻力,我们所有看起来有意义的工作都必须改道绕行?面对这一特殊的利益集团,我们改革的勇气与智慧何在?
个人住房信息是可以攻克利益壁垒的吗?毫无疑问的是,改革的本质就是调整利益关系,对改革的阻力也都是因为发生利益冲突。但是当一些特殊利益集团开始一再地阻滞包括住房公平等在内的社会改革进程,我们已经必须要追问,我们还有继续改革的勇气吗?在改革开放30多年之后,“后改革时代”已经展开,改革已由“摸石头”进入到“深水区”。但与此同时,在继续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还有多少改革之初的胆识与智慧,还能不能重新找回改革之初那样一种超越利益集团的勇气与自信? 事实上,这种胆识与勇气,也正是中国改革之所以得以实现的一个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