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06月27日讯】
关麟征(1905-1980),国军陆军中将。原名关志道,字雨东。陕西省户县人,1924年6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关麟征在黄埔系中以“毕生穷力杀倭寇、一代名将姓字香”著称,素有“关铁拳”之称,与孙连仲之“孙钢头”一时齐名。1939年,军功赫赫的关麟征坐升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此为黄埔学生中升任集团军总司令之第一人,时年34岁。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时,关麟征退居香港,没有跟去台湾。1980年心脏病发作,病逝于香港,享年七十五岁。
早年的关麟征
1905年4月18日,武灵关麟征(字雨东)诞生于陕西户县真花磴村一个耕读传家的农民家庭。幼年的他在农村的私塾接受启蒙教育,9岁转到邻村的苍溪小学。在小学念书时,由于他调皮捣蛋,又爱打抱不平,经常被老师打手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到小学高年级时,学习成绩大大提高,作文尤佳。小学毕业时,关麟征考试成绩为全班第一,但因有违反校规之事,降为第二。看透了关璘征性格的小学校长曾对人说:“这孩子将来成器就是杨六郎,不成器就是卖麻糖。”当时老师问他的志愿,他因见户县城里驻了一连兵,那位连长很是威风,故答:“我希望将来当个连长。”
关麟征15岁小学毕业后,来到省城西安,考进省立第三中学。那时镇嵩军刘镇华在西安举办讲武堂,关麟征的嗜好之一就是带兵打仗,这使得他冥冥之中对军队、对打仗的事情非常敏感,每次路过讲武堂门口,见讲武堂照壁上写着斗大的“奋斗”两字,都使他心里痒痒的,真是发自内心的羡慕。可是他只是个穷学生,没有背景,没有人推荐,谁又会相信他呢?只有望堂兴叹而已。后因关家中迭遭变故,负债累累,关麟征不得不中途辍学。他决心弃文学武,投军从戎,更希望能多挣点钱来减轻父母的压力,帮助家庭还债。
1924年初,关麟征的一位朋友邓毓玫悄悄告诉他,孙中山在广州开办一所军官学校,秘密招生。他们弄到一张胡景翼处签发的署名邓毓玫和吴麟征的护照,吴嫌广东太远不想去,他问关麟征想不想去广州投考军校,如果愿去,只要将护照上的吴改成关就行了。这一消息使他喜出望外,立即答应。他回家禀明情况,父亲见关麟征也已经19岁了,是个大人了,本不想同意但也劝不住,只好成全他。没有路费,,关父就将家中干活用的牲口卖掉,关麟征携带父亲卖牲口的25块银圆作为旅费,把护照上的“吴麟征”改为“关麟征”,和邓毓玫一起上路了。他们从西安步行到河南灵宝,换乘火车到了上海,找到了同盟会元老于右任。于老先生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当兵?”他当即非常朴素老实的回答:“当军官威风。”于右任被关麟征纯朴憨厚的回答逗笑了。不久,他们从于右任处取得了秘密介绍信,买舟南下广州。
1924年4月,关麟征与邓毓玫到达羊城,后乘船去黄埔岛,成为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关麟征被编在第三队。黄埔军校期间,在军事教育课程方面,关麟征学习了典、范、令和四大教程,并从事军事操练和实战演习,为以后征战疆场奠定了基础。
初期的戎马生涯
黄埔军校毕业后,关麟征参加黄埔学生军东征,讨伐盘踞东江的军阀陈炯明,第一仗是进攻淡水。淡水是进入东江地区的一个重镇,陈炯明派了一个旅的兵力依恃城墙和工事死守,阻止东征军前进。1925年2月15日拂晓,教导一团发起进攻,嘹亮的冲锋号一响,关麟征率领全排战士继敢死队之后用竹梯爬上城墙,打开城门,不到半小时,二营全部冲入城内。初出茅庐的关麟征,就这样取得了第一仗的胜利。
接着陈炯明派洪兆麟反攻淡水,二营奉令出城迎敌,关麟征排任尖兵,在淡水城外的白莽花与敌人遭遇,经过激烈战斗占领了一个山头。激战中,他的左膝盖骨受伤。关麟征受伤后被送到广州公立医院治疗,经医生的精心治疗,保住了左腿。
1925年末至1926年初,关麟征先后任黄埔军校学生总队总队长的中尉副官、第四期入伍生团上尉连长、学生队队长等职。1926年蒋介石建立宪兵团,杭毅为第一任宪兵团团长,关麟征任宪兵团三营少校营长,随军北伐。部队抵达南昌时,杭毅先赴南京受训,关麟征代理宪兵团长。1927年,关麟征到南京,调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直属补充第七团团长。
1927年秋、冬间,蒋介石为了顾全大局,辞卸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隐居故乡奉化。当时关麟征的补充第七团在浙江驻防,他认为革命北伐,非蒋公领导,难期成功,乃跟同驻一地的补充第八团团长李皋协商,与第八团少校团附邓瑞安,同往溪口,晋谒蒋介石,向蒋陈诉愿联络江、浙地区的黄埔同学,共同拥戴。患难输诚,感人至深,深蒙蒋介石嘉勉。经关麟征等黄埔学生的努力,加之军情紧迫,南京军事当局遂一致联名电请蒋介石由日本回国复职,继续领导北伐。
1928年,关麟征任国民革命军警卫军司令部第二团团长。蒋介石建立十一师时,关麟征调任十一师六十一团团长,不久,升任第三十二旅旅长。1929年,关麟征任新编第五师副师长。
1930年,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之间爆发了中原大战,蒋介石调新建立的两个教导师进攻中原,关麟征在第二教导师任一旅一团团长,随军开赴中原战场。第一仗关团奉命防守河南东部的高辛集,由于关麟征发动官兵坚决阻击,阎冯军猛攻一个多月,未能把高辛集攻下。后来关麟征部转战到河南杞县,他以一个团的兵力掩护全师撤退,因为他属下的一个营失去联络,时间延误,在途中受到比关军多几倍的阎冯军的攻击,形势十分危急,当时大雾迷漫,百步之外视野不清。关麟征急中生智,利用大雾做掩护,不但不向后撤退,反而下令反击.阎冯军在大雾中因情况不明,不敢贸然前进,怕中埋伏,下令撤退,这才使他得以从容脱险。因为关麟征在这次退却中有功,随即升任该师第二旅旅长。
同年秋天,蒋介石亲自坐镇河南商丘西部的柳河车站指挥战斗,关麟征的第二旅奉命在距柳河车站20华里的铁路正面防守。因防守阵地辽阔,关旅兵力不敷应用,上级临时调拨刘子清营归他指挥,分担一部分正面防守任务。战幕一拉开,由于进攻的阎冯军兵力多,火力猛,刘子清营防守的阵地被突破,刘子清力战负伤,全营溃退。在这于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关麟征身边无机动兵力可以递补,若他防守的阵地有失,则危及近在咫尺的蒋介石。这时,他只好以身边仅有的警卫排30多人去填补刘子清的防守阵地。时当夏秋之交,他灵机一动,将30名战士隐匿于青纱帐中,进行分散射击,阎冯军因不知虚实,怕中埋伏,不敢大举冲锋,只是用大炮轰击。关麟征的“空城计”,阻滞了阎冯军的前进,保住了蒋介石的安全。直到中午时分,援军赶到,他才缓过一口气来。关麟征自此深受蒋介石的赏识和黄埔同学的钦佩,他作战机智勇敢、擅长指挥的名气不胫而走,那年,关麟征仅25岁。
1931年,石友三部在河北南部反对蒋介石,刘桂棠附之,并在南宫、大名一带反蒋。这时,关麟征任第四师十一旅旅长,奉令进攻盘踞在南宫的刘桂棠的夏子明旅。部队到达南宫后,关麟征发现双方兵力相当,且夏子明旅已将城门紧闭,防守森严,因而毅然作出决定:只能智取,不能强攻。他命令将士在离城十里的村庄宿营,以松懈夏军戒备,并命令一个营在天黑后秘密运动到城垣附近隐匿。城内夏子明部守军,见城外一片寂静,未见进攻,便开城窥探,隐匿在城墙附近的关军立即抢占城门,乘机冲入,大军随后进城。夏子明措手不及,仓皇逃走。关麟征仅用几个小时就占领了南宫县城,夏子明旅被歼,关旅只伤亡30余人。关麟征自认这一役是其早期戎马生涯中最得意之笔。
1932年,蒋介石对盘踞在鄂豫皖,四处攻掠烧杀抢劫的共匪红军进行驱逐、追剿。关麟征此时任第四师独立旅旅长,一马当先,率军进攻正阳关。关旅英勇异常,红军旷继勋的第二十五军只一天就被关旅杀的大败而逃,丢弃正阳关,向老巢霍丘溃散。7月7日,第四师师长徐庭瑶接到蒋介石全面进攻的命令后,率领全师四个旅十二个团,从东、北两个方向分路击破红军的层层阻击,向红军匪区大举进攻,关麟征旅从正阳关率先抵达霍丘城下。
随后,关麟征旅向霍丘连续四天发起猛攻,到第五天,第四师师长徐庭瑶率主力赶到,守城红军被全面包围,国军开始发动全面进攻,还有飞机助战,红军伤亡惨重。7月13日,国军克复霍邱,红军头子旷继勋逃出霍邱城,从西湖泅水逃跑了。血战结束后,城里有一千多名共匪头目统统作了俘虏,共匪霍丘县委书记詹成金自首,指出了四十四名重大罪犯,这些罪犯经审议没有被处决而是被解往南京。逃跑的红军头目旷继勋最后被共匪内部追究责任,一年之后,在中共内部展开的肃反运动中,被处决于四川通江县。
霍丘大胜之后,关麟征旅继续向西进攻,在砖佛寺,被陈赓、蔡申熙所带的2万多人包围,砖佛寺的地形是盆地,当时红军之人海距他不过数十公尺。关麟征从容指挥部队展开,布成梅花阵,特务排长王作栋大喊:“旅长在此,谁敢后退!”如此稳住阵势,关旅奋勇应战,以密集的机枪火力将红军之人海射杀的尸横遍野,红军被累累的尸体所震慑,人海之冲杀抵不过机枪火力之横扫,相持久后,渐渐不支,最终溃散。
1932年秋,关麟征的独立旅扩编为陆军第二十五师,关麟征荣升第二十五师师长。
率部参加长城抗战,获颁青天白日勋章
1933年春,长城抗战爆发。关麟征的第二十五师奉命增援华北,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日,本来部队奉命在石匣集结待命,关麟征则明察全般局势,认为待日军打进长城,坐在石匣挨打,不如违令挺进长城,凭藉天险堵击,决心以全师为国战死,以鼓舞全国民心士气,以消除国人对蒋委员长不抗日之误会,以张中央抗日之决心。当他率团长王润波等侦察阵地时,适敌人来攻,王团长阵亡,连长颜受庭负重伤,所有官兵,与敌奋战,他则绝不后退一步,终为敌人手榴弹炸伤五处。关麟征浑身是血,仍顽强指挥,力战不退,十余随行人员,全部战死,但阵地得以稳定。这时他才离开阵地,包扎伤口。
关麟征未待伤愈,又扶杖重返前线,与黄杰的第二师并肩抗敌。在战斗中,他以“反斜面阵地”战术,使日军飞机、大炮无用武之地。黄对他的机智、勇敢深表钦佩,曾赋诗赠之:“长城歼虏去,联辔人雄图。血肉飞天堑,烽烟混太虚。关东方失险,古北又成墟。都说君无敌,投艰我不如。”关麟征的二十五师与黄杰的第二师在古北口、南天门等地与日军激战,前后持续达两个多月,给自侵占热河以来气焰嚣张的日军一次沉重的打击,日军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古北口之战是“激战中的激战”。关麟征将军确实具有神威,战斗中可使所有官兵,发挥至大之战斗力量,所谓:“一将舍命,万将难敌”,关麟征因在古北口抗击日军的激战中有功,获颁蒋介石青天白日勋章。那一年,关麟征年仅二十八岁。
1936年初,红军经两万五千里长窜到陕西落脚,只占据四个贫瘠小县,饥乏不能自存,遂东渡黄河,到山西抢劫钱粮。红军兵力大约三万多人,阎锡山的晋军兵力不足,遂向蒋委员长请求派跟红军作战有经验,作战得力的中央军来协防山西。蒋委员长便派陈诚带领中央军的两支对红军作战获得卓越战绩的精锐部队-----第二十五师及第四师驰援山西。
关麟征率第二十五师自河南洛阳进入山西后,坐火车至灵石集中。第二十五师一五○团第二营所乘坐的列车开到南关镇站时,红军冒充铁路人员,手持红旗摇动,使列车停于站外,铁路两侧埋伏的红军,将手榴弹纷纷投入车厢,第二营发觉后,丝毫没有显出慌乱,也丝毫没有被动的挨炸,而是异乎寻常的镇定,将红军投入的未炸手榴弹捡起来,迅速反投向红军,手榴弹在红军群中纷纷爆炸,红军遂被自己投出的手榴弹炸的狼狈溃退了,这真是一个奇闻。第二营官兵随即跳下火车,对红军进行追击。
后面开来的列车是一五○团的骡马及伙夫、马夫,押车的只有第六连一个排,因为前面的列车中了埋伏,列车只得退回霍县。不久,红军林彪部将霍县四面包围,此时防守霍县城的,只有刚刚退回的国军一个排及一些杂役兵。红军围攻霍县达半个月,一方面围攻霍县,一方面欲引诱第二十五师进入伏击圈,企图用人海战术将其消灭。从灵石来援的关麟征战场经验丰富,见多识广,见红军围攻一个仅有一个排战斗部队守卫的霍县城,竟老是攻而不克,知其中必有诈。遂将计就计,每天派出小部队跟踪接触,每天只走不到十里路,大军走走停停,就是不向霍县城发起全面进攻。相持半月后,林彪见谋划落空,于是便开始分兵窜犯其他地点。但就在这十几天的反复观察中,关麟征却摸到了林彪的底细,知道了红军的实际战斗力。关麟征发现,红军的战斗力其实远远低于第二十五师的战斗力。
之后,关麟征当机立断,没有按计划奔向太原,而是率领第二十五师杀向午城镇,将红军林彪部一万多人杀的大败,击毙红军两千多人。然后,关麟征又大胆孤军深入隰县,钻入数万红军主力云集的中心。当时,任副师长的杜聿明,再三向关麟征建议,应分兵据守午城镇、克城为犄角之势,可以互相呼应支援。关麟征没有采纳杜聿明的意见。他认为:这样做会分散兵力,受制于红军,成了消极守势作战,全师应集中隰县,红军来攻则集中强大的火力将其击退,红军伤亡必重,红军如撤退,则趁机各个击破。果然不出关麟征所料,对深入隰县的关麟征部,红军只是久久围困,而不敢发起进攻。相持近一个月之后,关麟征用声北击南之法,向南首先击溃了红军主力,再声东击西,打垮了刘志丹部,一直追到清水关,到达黄河岸边的三交镇。红军不敢接战,逃过黄河,窜回陕北老巢,山西随后趋于太平。战后,红军给关麟征起了一个名字,叫“关猛”。
关麟征在山西大败红军之后,不久,奉命截击企图进犯甘肃、新疆,占领到苏联的通道的红军徐向前部。在甘肃靖远,二十五师一个师,面对三万多红军主力,关麟征及时做出了正确判断:红军虽多,其志在逃不在战。随后关麟征率二十五师向红军大举进攻,歼灭徐向前部一万多人,俘虏红军三千多人。残余红军渡过黄河,在河西走廊,被马步青、马步芳部队彻底歼灭。
1937年7月,日军进攻北平附近的芦沟桥,国军奋起抗击,蒋介石率领中国人民与日军浴血奋战的八年全面抗战爆发了。关麟征此时已被提拔为国军第五十二军军长。
1937年9月,关麟征将军率部参加保定战役。10月,日军第十四师团及第六、十六师团各一部在冀南由肥乡、成安、临漳等县进犯漳河,关麟征率五十二军在漳河南岸与日军土肥原第十四师团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攻防战。双方发生白刃肉搏战,几次退而复进,失而复得,双方伤亡惨重。由于关麟征第五十二军与敌浴血奋战,终于使日军向漳河北岸邯郸、武安一带败退。关麟征从侦察员报告中得知日军在邯郸城外建有飞机场和汽油库,便立即从二十五师中抽调营长梁智伟,让他率一营部队夜袭机场,一举烧毁日军飞机10余架,缴获大批枪械弹药,受到第一战区电令嘉奖。
关麟征对付日军有自己的一套办法,针对日军装备精良,有飞机大炮及坦克,轻武器火力也比国军强的多,士兵单兵作战能力强,士兵受过严格训练,有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的特点,关麟征提出“稳、忍、狠”三字诀的战法:战斗开始阶段,日军炮火猛烈,又有飞机轰炸,坦克掩护步兵冲锋,阵势很是轰轰烈烈,这时一定要“稳”住军心,等日军进入极近的有效射程内,才能开枪射击。战斗激烈时,国军可能伤亡很大,阵地可能会被日军突破多处,这时一定要“忍”,坚持的时间越长越好。等日军出现疲惫态式时,这时一定要”狠“,要全力反击敌人,此时因为双方纠缠在一起,因此日军的飞机、炮火、坦克、轻武器优势完全消失,国军要趁此机会发起全线大反攻,以国军占优势的反击兵力,必获最后之胜利。另外在战场上,为使全军拼死战斗,重视每一回合的较量,关麟征从来不留很多的预备队来保证自己的安全。
关麟征及其第五十二军参加平汉铁路战斗后又转战河南、山东。1938年初,关麟征率军参加台儿庄会战,这是他抗战时期参与的第二个著名战役。是年3月,日军为了打通津浦铁路,实行南北会合,疯狂地进攻鲁南,欲先夺取台儿庄而后占领徐州。日军矶谷第十师团、阪垣第五师团由津浦铁路、潍台公路两路夹攻台儿庄。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坐镇徐州指挥20余师国军在台儿庄及其周围地区进行防守战。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及其所属的池峰城三十一师负责守卫台儿庄城寨,进行正面作战。当时关麟征第五十二军配属汤恩伯第二十军团。二十军团在台儿庄会战中是侧击军团,它的任务是在台儿庄东北面攻击日军,配合台儿庄正面作战。
战斗打响后,3月24日,关麟征第五十二军向盘踞在津浦铁路台枣支线的日军矶谷第十师团的濑谷旅团发起进攻。台儿庄东北地区只有少数小丘,一片平原,攻击部队缺乏地形掩护,所带基本上是轻武器,火力不如对方,但关麟征发现日军白天作战活跃,晚上却龟缩在营房不敢外出。针对这种情况,关麟征命令部队昼伏夜出,利用日军黑夜不敢活动的弱点,挑选胆大心细的战士用汽油在日军营房纵火焚烧,并组织机枪手用密集火力压制日军。日军黑夜受到突然火攻不辨东西,不摸虚实,仓皇应战,胡乱射击,结果自相践踏,死伤无数。日军赤柴联队就是这样被关麟征的部队消灭的。
正当第五十二军进攻日军节节胜利的时候,3月31日下午,由临沂南下的日军板垣第五师团沂州支队山约4000人配备野炮、坦克突然袭击第五十二军指挥部,日军的炮弹已落到指挥部附近。当时第五十二军的兵力已经全部投入战斗,关麟征身边只有一个警卫营的兵力约300人。日军近在咫尺,形势十分严峻。这时前方的第五十二军战斗部队听到后方炮声非常密集,就打来电话询问,关麟征怕第一线部队军心不稳,就谎称是自己部队在发炮射击。之后,关麟征命令警卫营长徐文亮,带着身边仅有的300人。跑步到距日军约1000米的地方,然后散开向日军射击,作佯攻状以迷惑敌人。这佯,就为他迅速抽调部队支援赢得了时间。及至黄昏,第二十军团援军赶到,第五十二军之七十五旅也及时赶回,关麟征迅速指挥这些生力军对日军进行反攻,把日军阪垣第五师团沂州支队包围在爱曲村一带。日军仓皇应战,伤亡众多,该支队的骑兵被关麟征部全部消灭于傅庄,沂州支队残敌逃窜。由于关麟征临危不乱,沉着镇静,大胆采取各种手段排除险情,使第五十二军指挥部安然无恙。
4月1、2日,关麟征率部乘胜向盘踞在兰陵、洪山一带的日军进击,歼灭日军500多人,残敌慌忙退却,有力地支援了台儿庄城寨的正面防守战。
4月5、6日,关麟征第五十二军、王仲廉第八十五军挥戈南指,加紧对包围台儿庄的日军进攻.白天枪炮轰击,晚上纵火夜战,使日军日夜不宁,先后毙敌1000多人,并将台儿庄东面的甘露寺、杨楼、陶墩等据点收复。这一胜利,遂使台儿庄东北面所受的日军威胁全部解除。
4月6日,第五十二军、第八十五军已从台儿庄北面包围了日军。第三集团军曹福林部从微山湖方面形成了对台儿庄西北面的包围,防守台儿庄城寨的池峰城第三十一师不仅收复了曾一度被日军占领的城寨,而且还主动出击。这样,遂使进攻台儿庄的日军完全陷入了国军的反包围之中,再加上日军后方交通中断,粮食弹药无法补充,战斗持续两周,伤亡惨重,军无斗志。眼见反攻的时机已经成熟,李宗仁遂于4月6日晚8时下令全线反攻,第二十—师和第二集团军在台儿庄清扫残敌,第五十二军、第八十五军等在外围围歼敌人,并跟踪追击。日军仓皇逃遁,国军终于在台儿庄会战中获得辉煌的胜利,共歼灭日军达2万多人。
关麟征将军因台儿庄作战有功,升任国军第三十二军团军团长。当时,在黄埔军校毕业生中任军团长的仅胡宗南和关麟征两人。在台儿庄会战中与关麟征较量过的板垣征四郎曾敬佩的说:“关麟征一个军应视普通支那军十个军。”国内舆论界对在台儿庄会战中担任防守任务的孙连仲和负责进攻的关麟征冠以“孙钢头”和“关铁拳”之美誉。这1938年夏天,蒋介石在武汉珞珈山举办的军官团的一次讲演会上说:“中国军队如果都象第五十二军那样作战坚强,打败日本军队是不成问题的。”
徐州会战结束后,关麟征第三十二军团经徐州以北向归德撤退。关军行至豫皖两省交界处砀山与杨集之间,欲通过一座桥时遇到了困难。因为桥西已被日军占领,日军用八挺重机枪封锁桥上通道。第五十二军几次组织兵力冲锋都未能突破日军封锁线。关麟征勃然大怒,遂将从蒙古定远营中得来的良马16匹集中起来,并挑选勇敢机智的士兵驾驭,他一马当先,率领战骑突然向西面桥头飞驰而去,桥头日军的机枪尚未开火,16匹战骑已经冲到,机枪手仓皇失措,弃枪而逃,第五十二军后续部队全部冲过桥去,到达归德。关麟征将军勇猛战斗的佳话之后迅速传遍了国军军界。
武汉会战开始时,关麟征将军率第三十二军团来到江西、湖北参加武汉会战。当时日军冈村宁次第十一军所属第九师团进攻赣北、鄂东南一带。8月,第三十二军团奉命开赴瑞昌、阳新的磨山、亭子山、蛤蟆洞一带布防,阻击日军的进攻。关麟征将军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日军武器占优,火力较猛;关军则值徐州会战之后,有作战经验的中下级军官和老兵伤亡较多,新补充的兵员又训练不足,缺乏作战经验;但湘鄂山区山高林密,有利于防守。为此,关麟征命令官兵依山地形势在每个山头修筑工事,众多山头之间组成一个棋盘阵地,若一个山头受日军攻击,其他山头的部队可以立即配合出击歼灭日军。他又命令以营为单位,采取循环轮换的方法守卫山头工事,每营官兵每次守卫山头以24小时为一班。他的这种防守战术,既加强了士兵作战的责任感,又能使部队轮流休整,从而增强了战斗力。所以在日军进攻关麟征将军第三十二军团防守阵地的19天中,寸土未得,遗尸累累,士气低落。日方广播电台曾说:“我皇军在瑞昌附近,遭遇最强劲之敌。”
1939年9月,关麟征将军升任国军第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奉命代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行使总司令职权,指挥张耀明第五十二军、陈沛第三十七军、夏楚中第七十九军和一个游击纵队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迎击进犯湘北的日军。这次会战是关麟征抗战时期参加的第三次著名战役。
9月18日,日军第六师团与奈良支队从岳阳沿粤汉铁路南下,向新墙河北岸发起进攻。关麟征指挥第十五集团军凭借新墙河阵地工事及河流湖泊等自然屏障进行顽强的击,逐次抵抗,消耗敌人。广大国军官兵奋不顾身,前仆后继,英勇抗击日军。在雷公山草鞋岭防守的第五十二军一九五师史思华营,在奈良支队步兵、炮兵、战车、飞机的疯狂进攻之下,死守阵地,打退了日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当全营伤亡过半之际,一九五师师长覃异之电令史思华:“如无法支持,不得已时可向东靠”。史营长斩钉截铁地回答说:“军人没有不得已的时候”,史思华营坚守阵地五昼夜,最后全营官兵壮烈牺牲。
9月23日凌晨,日军第六师团在稻叶四郎中将亲自指挥下,用八十多门大炮向关麟征手下大将张耀明率领的第五十二军的新墙河阵地猛烈轰击,随后日军步兵在七步塘附近强渡新墙河。当日军行进到河中央时,国军所有轻重武器一齐开火,日军象割草般的倒在水里,联队长山村治雄大佐也毙命,日军退了回去。随后,日军的十多架轰炸机飞临新墙河上空,对国军阵地狂轰滥炸。之后,日军开始了第二次强渡,国军从被炸毁的工事中重新奋起阻击,又将日军击退。日军八次渡河强攻都惨败而回,稻叶四郎中将气极败坏,下令大量施放毒气,毒气顺风向越过新墙河飘到国军阵地上,国军只能用烂布等防御日军的毒气,死伤甚多,被迫撤退。
在部队后撤过程中,关麟征将军又奉令指挥彭位仁七十三军、李觉七十军、欧震第四军。这样,关麟征指挥的部队达到6个军,再加上地方部队共计20多万人。这么多的部队,如果在撤退过程中争先恐后,极易成为乌合之众,若日军乘机追击,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针对这种情况,关麟征将军规定两个办法:一是军部在转进前,军长必须与他通话后转进(时间掌握,师、团长同),部队到达宿营地后,即以无线电与他报备,转进前他派总部人员先至各军师宿营地,以检查是否确实到达(地的掌握),按时报告。所以他对各军、师的行军宿营掌握得确确实实。由于关麟征将军未雨绸缪,组织严密,措施具体,一支庞大的军队,在后撤过程中,部队各级长官走在最后,井然有序。随军记者认为,国军大部队能这样有条不紊地撤退,这是抗战中少见的,他们对关麟征统帅大军的才能深为敬佩。
10月2日,当部队退至长沙以北的金井、路口畲、永安市、捞刀河等地时,前方传来营田、汨罗江等地日军伤亡很大,向北逃窜的消息,关麟征将军根据日军的这一动向,命令部队反攻追击。第三十七军由汨罗渡河向铁路正面攻击日军;第五十二军出乎江附近向日军进攻;第七十九军向湘鄂公路方面的日军侧背攻击;其他各军和各地方部队亦进行全面反攻。反攻时,关麟征将军不但发电令,还派专人送笔记命令,要军长亲自签收,使军、师长不能推诿说:未收到命令而迟滞不前。攻击开始时,关麟征怕作战部队迟滞不前,作战不力,常轻装简行,突临第一线营指挥所,亲眼看到部队攻击进展,确实谁也骗不了他。关麟征的老部下常说:他具有神威就在此,好像所有官兵都在他撼制之下,不能不拚命作战。
第十五集团军各部猛烈反攻后,日军狼奔豕突,全线溃退,向南江桥、新墙河方向逃窜。至l0月7日,日军退至岳阳、临湘、通城一带。是役失陷的土地全部收复,第一次湘北会战,以国军胜利,日军失败而告终。
第一次长沙会战--湘北大捷结束后,关麟征将军因杰出的指挥才能被委任为国军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成为黄埔军校毕业生中担任总司令的第一人,这一年他年仅三十四岁。战后,国民极为振奋,海内外慰问函电如雪片般飞来,美国著名的“时代周刊”杂志更是特地刊载了美联社记者瓦恩特撰写的战地通讯-----“中国战场巡视”,美誉关麟征将军是“中国的巴顿”。
除此之外,史迪威将军亦对关麟征多有赞美之词,但关麟征将军却非常谦虚,当时,有人请关麟征讲述湘北大捷经验,关则说:“这是我全体将士与举国民众共同谱写的一支凯歌,我只不过是一个聊备一格的音符而己。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国人偏爱,对我盛赞,午夜扪心,因受之有愧而辗转不安。”
战后,冈村宁次对军部报告《关于迅速解决日华事变作战方面的意见》中承认:“敌军抗日势力之中枢既不在于中国四亿民众,亦不在于政府要人之意志,更不在于包括若干地方杂牌军在内之二百万抗日敌军,而只在于以蒋介石为中心、以黄埔军官学校系统的青年军官为主体的中央直系军队的抗日意志。只要该军存在,迅速和平解决有如缘木求鱼。”
1940年,关麟征将军率部队奉命调往广西柳州休整。9月,日军攻占越南后,切断了蒋介石坚持抗战的经济命脉之一的滇越国际交通线,关麟征率军开赴广西西南部的天等、靖西一带驻防。之后,关麟征部开往云南文山,担任滇越铁路以东马关、麻栗坡、西畴、富宁一带的守备任务。关麟征自率部队于1941年春进驻滇南,一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日军始终未敢来犯,使滇南安宁无事,百姓安心从事生产,为1944年的滇西大会战提供了后方保障。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史迪威将军曾经高度评价关麟征说:“关将军是一位真正的军人,他很会打仗。现在有他镇守滇越边境,我断定日军是不敢来犯的。”
1944年,蒋介石将云、桂、黔三省的国军部队统编为四个方面军,以配合盟军的战略大反攻。1945年初,关麟征所辖部队划归第一方面军,关麟征将军任副司令官。
未获重用的国军元帅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蒋介石任命关麟征将军为东北九省保安司令长官,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10月,关麟征出任云南省警备司令。1946年7月,关麟征任陆军军官学校(原黄埔军校)教育长。1947年10月,关麟征出任陆军军官学校校长,成为黄埔军校毕业学生中任母校校长的第一人。
1948年8月,关麟征被任命为陆军副总司令兼任军校校长。1948年后期,蒋介石要他出任陆军总司令,报纸已登载消息,关亦前往拜会参谋总长顾祝同,商讨交接事宜,但是直属中共总部的间谍刘斐及直属华东中共敌工部的中共间谍郭汝槐,利用国防部来从中作梗,以“溪口电话手令遗失”为由而使之告吹。不久,南京又传出酝酿关麟征出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消息传遍南京、上海军政界,后来国防部又以“关麟征不懂上海话”为由而作罢。
1949年11月,在大陆沦陷前夕,关麟征一家人移居香港,从此深居简出,过着“隐士”式的生活。
当蒋介石迁台以后,军政界人事检讨大陆失陷的教训时,关麟征将军的部下曾说:“关将军天赋将帅奇才,大陆戡乱之战,未能有机一展抱负,挽救失败于万一。戡乱未开始,戴笠将军亡于飞机失事,戡乱一开始,军事上又未用关麟征,以致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大陆即告全部沦陷,这是国家民族不幸!而关将军亦抱恨终天矣!”
也有人说:“若当年派关麟征去东北,则林彪死无葬身之地矣!”
对国军在东北勘乱的作战方法,不同的人指挥有不同的战略思想,关麟征将军的战略思想确实非常独特。
在东北三年的勘乱时期,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关麟征将军,曾经以视察干部教育的身份莅临东北,某报的一位记者在访问关将军时问:“最初上级曾令将军到东北,果尔,你将以何种决策,对付林匪?”关将军回答说:“自始即集中优势兵力,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略,惟一的是:彻底歼灭林匪羽毛未丰的有生力量,林彪窜到那里,我就打到那里。”
后来东北局势恶化,关将军又因公莅临,有人又问:“依目前情势将军复将何以决策乎?”关将军又回答说:“现仍有十数个装备优良的国军,应立即放弃消极的‘守点’现状。如即行调整部署,集结兵力,以平津葫芦岛为后方,以锦州为前进据点,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裕如也,随后相机反攻,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最后的岁月
关麟征在香港以读书、写字及教育子女为乐趣,生活极有规律,洁身自好,每日早睡早起,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春秋”、“易经”、“战国策”、“孙子兵法”等都有浓厚的兴趣。
关麟征在香港的时候,中共搞统战曾经对他不断争取,关麟征并没有理会。
1980年7月30日凌晨,关麟征将军因心脏病突发而昏迷,尔后被送进香港伊丽莎白医院。在抢救过程当中,医生和护士发现了老人胸前的累累伤疤,感到非常惊讶。当向家属询问的时候,才知道这位老人就是当年威震华夏的抗战名将,那些伤疤是当年在古北口与日军作战时被手榴弹炸伤留下的,人们听了除了肃然起敬外就是深深的震撼。
8月1日晚7点,一代名将关麟征因医治无效病逝于香港伊丽莎白医院,终年75岁。家属称:“将军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时刻,和平安祥,像睡着了一样。”
关麟征旧宅位于英租界加的夫道,即现在和平区长沙路95号,由和平区房管局办公使用。关麟征旧宅曾由其家眷常住,他也住过几次。旧宅是一处砖木结构的英格兰庭院式建筑,占地面积1608平方米,建筑面积2708平方米,有主楼、配楼、后楼各一幢。主楼朝西南,三层,立面一侧为独特的半圆形。楼内房间宽敞明亮,钢窗、菲律宾木地板、实木门,室内天花板上有方形和圆形灯光灰线,装修讲究。一楼有客厅、饭厅、书房。佛堂位于一楼至二楼转角处,窗朝东北,房间稍暗,有二十多平方米。二楼、三楼主要是卧室和书房,房间较大。配楼为红砖清水墙,房间稍小,装修一般。主楼和后楼之间有平台相连接,后楼的房间进身较小。该处旧宅院落宽敞,院内有草坪、花坛和鱼池。现在,配楼因破旧已拆除,建起新颖的办公楼。著作有《关麟征回忆录》等。
生平简述
1924年6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1924年11月,任黄埔军校教导1团2营5连2排排长。
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补充7团团长。
1928年7月,任11师31旅61团团长,后与师长陈诚闹翻离职。
1930年,任张治中教导2师2旅旅长。
1933年1月1日,升任25师师长。
1935年4月13日,晋升陆军少将。
1936年10月5日,晋升陆军中将。
1937年8月,升任52军军长。
1938年6月,升任32军团军团长。
1939年1月,升任31集团军副总司令。
1939年5月,调任15集团军副总司令。
1939年10月,升任15集团军总司令。
1945年3月,任陆军第1方面军副司令官。
1945年,升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
1945年10月,调任云南警备总司令,同年12月因昆明一二一惨案被撤职。
1946年,任中央军校教育长。
1947年10月,任黄埔军校校长,成为继蒋介石之后第二任校长,是黄埔军校在大陆期间三任校长之一,同时是第一位就任校长的黄埔生。
1948年8月,任陆军副总司令。
1949年8月25日,任陆军总司令。
1949年,离开大陆去香港,并未前往台湾;盖关麟征认为台湾乃是时任台湾省主席陈诚之地盘,故不愿赴台。不过在该年关曾以军校校长的身份前往凤山视察孙立人办理的第四军官训练班。国民政府撤台后,曾多次电邀渠赴台,均被谢绝。
1975年蒋介石病逝台湾后,曾赴台吊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