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2年全年的国际收支表,以及根据最新获得的2011年外商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数据调整后的2011年国际收支表。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近年来中国海外投资净收益的显著恶化。调整前2011年中国海外投资净收益为-268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投资收益为1280亿美元,外国在华投资收益为1549亿美元。而调整后2011年中国海外投资净收益大幅下降至-853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投资收益为1277亿美元,外国在华投资收益为2130亿美元。
不难看出,中国海外投资净收益的下调主要缘于外国在华投资收益的上调。而根据外管局的解释,接近600亿美元的外国在华投资收益上调主要是因为外商投资企业的未分配利润数据。
最新公布的正式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海外投资净收益为-574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投资收益为1434亿美元,外国在华投资收益为2008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中国海外投资负收益绝大部分出现在第四季度: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海外投资净收益为-446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投资收益为196亿美元,外国在华投资收益为641亿美元。
和调整后的2011年数据相比,可以发现,2012年中国海外投资净收益出现了一定改善,原因既包括中国对外投资收益的上升,也包括外国在华投资收益的下降。但与历史数据相比,2011年与2012年中国海外投资净收益却明显恶化:2011年之前,中国海外投资净收益的最低值为2010年的381亿美元。
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的海外净资产高达1.82万亿美元。一方面拥有如此之高的海外净资产,另一方面海外投资净收益为负,这说明中国的海外资产与负债结构存在严重问题。
中国的海外资产以政府债券为主,海外负债以直接投资为主,而政府债券的投资收益率远低于直接投资的收益率,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作为国际债权人,却还在向其他国家净支付“利息”的关键原因。外管局最新发布的《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也从这一角度进行了解释。
然而,外管局在上述报告中对中国海外投资净收益为负局面进行的两点说明,则不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其一,“利用外资,我们付出了成本,但也融通了资金,支持了国内建设,创造了就业与税收、引进了技术、开拓了市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远大于财务成本”。要得出上述结论,恐怕需要对引入外资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收益进行比较详细的估算;其二,“外方在我国的投资收益中,相当一部分是外方股东的已分配未汇出利润和未分配利润,并没有实际的资金流出。扣除这一块,我国收益项目实际仍是净收入”。
笔者并不明白这句话究竟有何意义。难道外方股东的未汇出利润与未分配利润未来不能自由汇出吗?在这个问题上强调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收付制的区别,恐怕意义不大。
除海外投资净收益之外,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错误与遗漏项的扩大。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表的错误与遗漏项高达-798亿美元,不但远高于经过调整后的2011年的-138亿美元,而且显著高于历史各期水平。2011年之前,中国错误与遗漏项的流出峰值为2010年的529亿美元。规模如此之大的错误与遗漏项,恐怕不能仅仅用统计误差来解释。其中是否包含了非法的资本外流?是否隐藏了其他可能在未来调整的因素?我们不得而知。
最后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是,根据最新公布的2012年国际收支表,中国自1998年以来首次改变了双顺差格局,转变为经常账户顺差和资本与金融账户逆差并存的新局面。不过,2012年的资本与金融账户逆差,由最初公布的1173亿美元,大幅降低至最终公布的168亿美元,而其中第四季度的资本与金融账户余额,更是由最初公布的318亿美元逆差,转变为最终公布的200亿美元顺差。
对于第四季度资本与金融账户余额为何出现超过500亿美元的调整,外管局似乎并未给出详细解释。至少,直接投资数据只能解释大约20%的变化:2012年第四季度流量最初公布为516亿美元,最终公布为626亿美元。绝大部分变化源自证券投资与其他投资项目。但由于外管局2013年2月公布的初始数据没有证券投资与其他投资项目的明细,我们难以进行进一步的比较。
尽管如此,中国的资本与金融账户在2012年第四季度由负转正,这说明该时期内中国短期资本流出的压力已经明显放缓。再结合2013年1~2月份的外汇占款、贸易顺差、FDI等数据,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很可能面临新一轮短期资本流入,这意味着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的资本与金融账户将出现显著顺差。
所谓“经常账户顺差+资本与金融账户逆差”的国际收支新格局,可能只会在中期内逐渐形成。短期内中国可能再度面临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