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后,李克强正式就任中国新一届国务院总理。有评论认为,面对维持经济发展、治理贪腐、环保及外交争端,李克强的国内外政策将面临多重挑战。
上周日结束的中国第十二届人大新闻发布会上,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了中国新一届政府的三项任务,强调其施政的首要问题是稳定经济发展、控制通胀。李克强还就民间广为关注的贪腐问题表态,声称腐败与政府信誉水火不容,大有壮士断腕的改革决心。
但路透社星期一发表的一篇评论指出,尽管改革加反腐的口号成了中共新一届政府的主打牌,但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来,改革红利促生的巨大利益集团却成了中国实施新一轮改革的实际阻力,而李克强具体的施政策略也备受关注。
曾任职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姚监复认为,中国民间虽对新一届政府抱有期望,但由于所谓的“习、李”新政缺乏党政分开的体制性改革,李克强的施政方向也只能在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做些步骤性调整而已:
“实际上他施政的纲领原则、方针都是‘十八大’报告订的。但‘十八大’报告里没提党政分开,因此在党政没分开的体制下,工作可能会碰到的一些问题。而且他的报告也没提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具体的:铁道部归交通部管、食品有一个统一部门管,减少政府行政管理具体的权限。我想,他是从具体的、他能做的开始做,而最难得问题他是回避了。”
去年十一月的中共“十八大”上,前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至2015年,将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在年均7%的水平,并承诺未来十年使中国的城乡家庭年收入翻一番。由此,中国国内需要新增的巨大经济产出从何而来?中国国有化企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模式如何转型?这成了官方经济界人士急需探索的问题。
姚监复表示,李克强具体的施政措施无疑既要摆脱中国经济对外部投资及出口市场的依赖,又要顾及日趋严重的污染、收入差距及官员贪腐对共产党政权造成的负面影响。但在中国政府继续以维持经济发展保证政治稳定的理念之下,环保、收入差距等实际的社会问题恐怕很难在李克强任内得到根本的治理:
“我觉得他面临着不可能解决的难题,但他想把问题的影响缩小,不至于推翻政权。一切矛盾集中起来就是想稳住,所以他就再三强调‘发展是硬道理’,7%是个很重要的指标。用发展经济掩盖一切矛盾,而那些矛盾在他任期内我觉得不可能彻底解决。例如,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怎么能很快解决?保证发展硬道理就必须强力维稳,因此稳定压倒一切。我想,这些政策他还继续要执行。”
随着中国在经济上的发展,目前与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周边国家在临海、岛屿上的主权争议,也给亚洲各国的外交政策增添了难以预测的影响。美国俄克拉荷马中部大学西太平洋研究所所长李小兵教授认为,中国政府通过强化军备争取外交影响力的政策,估计会继续在李克强任期内得到延续:
“李克强作为新任总理,主要一个是延续、一个是创新。继续延续胡、温的对外政策,包括多元外交,加强和美国对话、保持中、俄合作或工作关系,加强海军和空军建设。钓鱼岛、南海石油及边界争端更敏感,所以也是新政府提高军力的重要原因,这相比胡、温可能会有更大的动作或投入。所谓‘弱国无外交’,这种理念对现领导恐怕是今后对外政策的一个主导。”
路透社本周一的评论指出,中国“习、李模式”下国内经济改革政策,具体的通胀和支出数据以及其军事增长对地区安全乃至对邻国外交争议的影响,都将是日后观察中国政治风险的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