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打算销售汽车、起重机还是家畜,在所有你涉足的市场中,亚洲销量很有可能是增长最快的。对于被动型投资产品的提供商而言,情况也是如此。
在亚洲投资市场上,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所占的分量仍然很小,大约只占整个地区资产总额的6%,但不管是从新产品数量还是投资额来看,这个行业都在迅猛扩张。根据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去年亚洲ETF资产总额增长了50%,达到1420亿美元。
自2008年以来,在香港交易所挂牌的ETF数量翻了两番,2012年达到100只。据全球最大基金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旗下从事ETF业务的安硕(iShares)表示,2012年全球新发行的前15只新ETF基金中,10只与亚洲相关。
个中关键就在于中国——作为一个投资主题,中国题材占据着主导地位。虽然有一些香港挂牌的ETF追踪其他市场和资产,比如印度股市、白银和美元,但市场上的大部分交易来自中国相关基金。事实上,以人气衡量,中国基金在全球排名第四,2012年流入资金达25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基金。
去年12月,安硕A50中国基金成为香港市场上第二活跃的证券,仅次于友邦保险(AIA)股票。
投资者热捧中国ETF,主要受中国经济回稳推动。中国股市在沉寂了三年之后,近几个月来强劲反弹,追踪中国市场的ETF因此大热。而且这种现象不局限于亚洲市场,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2012年发行的最成功的一款被动型产品就是在欧洲上市的中国股票ETF。
德银资产与财富管理业务亚洲区被动型投资主管马尔科•蒙塔纳里(Marco Montanari)表示:“欧洲(ETF)投资者在中国参与度严重不足。现在不只是亚洲投资者,全球投资者都在蜂拥进入这个市场。”
中国ETF兴旺的另一个原因,是监管改革使得ETF提供商更容易介入中国在岸资产,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
外国人参与投资中国内地股票(即A股)受限于配额制度,一种针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另一种针对内地券商或资产管理公司在香港的分公司,称为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
RQFII提供者——比如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eFunds)和嘉实基金管理公司(Harvest)——可以提供由上海或深圳A股直接支持的ETF产品,但由于配额限制,基金规模可能很难迅速扩大。
QFII牌照持有者(通常是国际银行)能够以所持中国股票发行衍生品,这些衍生品可被用于设立合成ETF,追踪中国内地股指。
受中国股市最近这波上涨行情——港股始于去年9月,内地市场始于去年12月——吸引,投资者已经把数十亿美元资金投向了中国相关产品,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流入了ETF。
然而,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经济预计将经历重大结构改革,逐渐转变以出口和投资拉动增长的发展模式,因此许多亚洲投资者依然对被动型投资心存警惕。
瑞银(UBS)资产管理业务亚太区负责人卡伊•索托普(Kai Sotorp)表示,ETF“在亚洲的发展不及美国和欧洲”。他表示,尽管ETF有很多好处,但一旦涉及中国,“客户更偏爱主动管理”。
为此,ETF提供商日益着眼于提供更加精细化的产品,如追踪中国医疗股或消费股的ETF。
ETF提供商目前希望,两大新的因素将可推动ETF进一步发展。其一是东南亚,最近几年该地区经济增长势头强劲,股市表现明显好于全球多数地方。泰国基准股指自2012年初以来上涨了43%,而被新兴市场投资者视作“宠儿”的菲律宾,同期上涨了42%。
另一个潜在的新推动因素是固定收益领域。相对于全球其他地区,亚洲多数投资者更偏好股票相关产品。在美国和欧洲,固定收益产品约占ETF资产的三分之一,而在亚洲这一比例仅为十分之一。
不过,亚洲债券市场的蓬勃发展可能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数据显示,2012年亚洲债券发行总额飙升42%,达到创纪录的1.03万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