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自由倡导者与中共新闻监管支持者在发行《南方周末》的公司总部外发生对峙(网络图片/看中国配图)
新年伊始,中国自由派重镇《南方周末》因一篇新年献词不同文本的制作背景而引发出新闻自由的争论,成为新一年中国社会生活第一个指标性的重大事件,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今天的中国观察,要向大家介绍有关“南周事件”的分析评论。
香港《明报》的社论称:“《南周》事件使人不明白之处,除了新年献词内容删改之外,主要是十八大之后,一些蛛丝马迹显示,内地的氛围朝着宽松方向发展,反而被誉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广东省,却刮起冷风,特别是习近平接任总书记后,首次离京到外地巡察,即南下广东,走21年前邓小平南巡推动改革开放的足迹,在巡察过程中,习近平表示除了坚持开放改革,‘还要有新开拓’,在这种情况下,《南周》的中国梦和宪政梦触礁,不知道反映了什么问题。”
美国中文《世界日报》的社论称:“由南方周末一群新闻工作者发出的呼吁,确实成为2013年新闻媒体领域中第一个公共事件,也将对习李体制下中国新一波的改革,产生很大的冲击作用。”“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习近平刚刚走访完深圳,汪洋刚刚到中央,胡春华刚刚接任广东省委书记,可见并非是南方周末的记者挑战中央,制造麻烦,而是持守新闻审查的‘篡改者’在麻痹中央领导的改革意志,以‘捧杀’的方式,迟缓改革的进行,尤其是广东改革的深化。”“在中国,改革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必答题。同样,挺南周,就是挺改革,就是挺中国新闻自由的未来,这一点,也是没有选择的。”
香港《太阳报》“阳光华夏”的评论称:“备受海内外关注的南周事件峰回路转,刊物照常出版,争议暂时平息,表面上事情似乎已告一段落,实际上官媒矛盾还没解决,”“可以说,南周事件不仅仅关乎新闻自由,也不仅仅关乎左右派之争,而是中国社会和政治矛盾的一次大爆发,是关乎中国何去何从的一次重要事件。今次保守派与自由派传媒壁垒分明,唇枪舌剑,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当下社会严重分化,矛盾已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这既是对‘和谐社会’的一大讽刺,也是对执政当局的一次警告。”
香港《苹果日报》署名李平的评论称:“《南周》、《新京报》的如常出版,实际上是对新闻审查制度的屈服,捍卫新闻工作者尊严的行动终究是功亏一篑。”“虽然《南周》、《新京报》的维权行动未尽如人意,但至少具双重意义。一是以血淋淋的事实揭露中共新闻审查制度的严苛,令宣称‘中国不存在所谓新闻审查制度,中国政府依法保护新闻自由’的中国外交部贻笑世界,令广东省当局对新闻的事前审查有所放宽,这是体制内抗争的成效。二是彰显推动中国新闻自由的真正力量不在新闻界、不在中共高层,而是在民间。社会知名人士声援《南周》、《新京报》,一开始就着眼于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并不认同‘党管媒体’原则,而是要求习、李履行实施宪法的诺言,切实保障公民的权利。”
香港《明报》署名孙嘉业的评论称:“在内地,一个‘梦’字引发了左右两派新一轮的论战,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似乎并未成为内地各方的最大公约数,因为各方都在做自己的‘中国梦’。”“就以‘宪政’为例,新年伊始惹火的《南周》献词就标榜‘宪政梦’(被加上‘追梦’的导言,改成‘梦想’),《炎黄春秋》的新年献词亦以‘宪法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共识’为题,呼吁落实宪法,”“殊不知,左派早就提出‘宪法大还是改革大’的问题,打的也是维护宪法尊严的旗号,因为现行宪法在总纲中列明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种‘右派要条文、左派要总纲’的‘维宪风潮’,不是简单的黑色幽默,而是反映了中国目前自相矛盾、左右为难的政治现实,既错综复杂,又荒唐可笑。”
(原题目:挺《南周》,就是挺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