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晚,《人民日报》在其官方微博中向网友征集“你最反感的官话套话”,反响热烈。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些读者反感的官话套话,比如“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现场指挥”、“积极、及时、立即、确保”等等,让不少网友大呼过瘾。
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公开征集“你最反感的官话套话”,是对中央转作风“八项规定”的承接,也表现出决策层推进作风转变的坚强决心。去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媒体见面会上的发言简练、亲民、务实。此后,李克强副总理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打断官员发言,要求不要念稿,并频繁即兴提问。最近,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廉政反腐座谈会上,打断了专家“尊敬的王书记”的发言,要求少说客套话,少用讲话稿。中央领导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八项规定”,致力于刷新文风,但就眼下情形来看,一些地方官员说话行文还同中央要求存在一定距离。
官话套话的共同点是,永远四平八稳,永远准确无误,永远面面俱到,永远毫无温度。一些官话套话辅以官员貌似坚定诚恳的表情,让人乍一听完不无振奋,但仔细一想却味同嚼蜡。面对一位满嘴套话的官员,你很难挑出什么毛病,心中感到憋气窝火,但就是说不出来。
有些官员爱说官话套话,是因为问题意识不强,思考深度不够,语言逻辑能力欠缺锤炼,除了官话套话,说不出别的什么像样的话。对于这些人来说,官话套话更像是救命草和遮羞布,按套路来,可以蒙混过关,不按套路来,立马现出原形。
有些官员爱说官话套话,是因为怕担风险,为求自保。说实话、说人话看似容易,但在一些官员眼中,这样做却是极具风险的。话说得太满,说得太重,说得不到位,说得上级领导不满意,都不利于头上乌纱的稳固,与其担惊受怕地搞创新,还不如照方抓药地讲套话。
有些官员爱说官话套话,是为了向领导看齐。为了显示同领导保持高度一致,一些官员讲话的语气语调、遣词造句都同领导别无二致,若碰上爱说官话套话的领导,下属自然有样学样,则说官话、讲套话必然蔚然成风。
还有些官员爱说官话套话,是因为长期耳濡目染和不断被“调教”的结果。经过各级领导不断的“打磨”,在一次又一次的“吃一堑长一智”中不断后退,不断强化自我审查,直至丧失对鲜活语言的“味觉”。
官话套话肆意蔓延的害处是,官员们在一种被败坏的语言环境中变得越来越麻木,越来越保守,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善于无中生有地联想种种“危险”和“禁区”,久而久之,各种涉“官”的政策文件和新闻报道也变得面目可憎,公众则因为这些冠冕却冰冷的官话套话同官员们越来越隔膜。
被形形色色的官话套话“轰炸”了这么多年,每个人心头或许都扎上了一两把由官话套话炼成的匕首,让人心中隐隐作痛,却怎么也拔不出来。甚至于,一些“官场术语”已成为人们相互打趣的谐语,人们以此来表达对这种话语体系的抗拒和厌恶。官员怎么说话行文,关乎老百姓对政府的评价。
在国外有一种说法,即,语言可以败坏政治,政治也可以败坏语言。话语简单,给予我们的思考却很多。改文风、不说官话套话当然重要,但文风与政风其实是一种互为表里的辩证关系。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只有真切认识到转作风的重要性,才能真真正正地转变文风,否则,即使挑出一堆“你最反感的官话套话”,甚至就此设定禁区,还会有更多看似新颖时髦、实则空洞无物的新官话不停地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