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编译的维基解密系列,完全依据原电文进行翻译整理。读者可在文章结尾处点击原文链接,阅读英文原文。转载请注明出处“看中国”。
【看中国记者欧阳光编译】本文为维基解密公布的一份美国驻北京大使馆1989年5月21日发往美国华府的电报。电报代号89BEIJING14047,保密等级:保密(Confidential)。
电文摘要:(1989年)5月21日中午12时正,有1万至2万名学生占领了天安门广场。广场附近的围观者在5万至8万人。根据广场上的一名学生说,仍有100至200名学生在绝食抗议。学生们继续控制着天安门地带。
据DAO BEIJING消息,5月20日晚11时,当局做出政治决定,要军队在5月21日临晨2点进入天安门广场。此命令在临晨1点至2点之间取消。目前,学生们看上去担心军队会袭击广场,要么是通过北京的地铁,或是通过军用火车进城。
中共中央委员会可能是在5月19日至21日之间召开了会议,至少有一名委员强烈反对戒严。我们目前无法核实这一消息。(中共官方)《人民日报》5月20日及21日两天的报道显示,该媒体在继续抗拒(总理)李鹏。
5月21日中午天安门广场上的场景
据天安门广场上的使馆官员报告,上午10时至正午,围观者在增加,从广场东侧的北京饭店到广场西侧,长安街上约有5万至8万路人围观。广场上的学生人数在1万至2万人之间。一名在广场上负责警戒的学生称,仍有100至200名学生在绝食。广场上气氛喜庆,示威学生们显得信心十足。
有关路障
使馆官员在三环与建国门外大街交界处参观了示威者们设置的一个路障,那里有超过50辆公共汽车。12辆公共汽车在建国门外大街的桥下,控制着南北向的三环。这些汽车沿路只留下了一条车道供通行。剩下的很多汽车停在建国门外大街到西大望路,以便随时开出去堵截军队。
使馆官员报告说,在该路障处,负责开车的是北京的公交车司机。其中一名司机对使馆官员表示:他和他的同伴们相信,他们的路障将能阻止解放军的坦克(但我们不这样认为)。他补充说,司机们打算留在该路口,5月22日不会回去工作。
清华大学一名学生告诉使馆官员,清华校园内的学生们与驻守路障的示威者们在保持密切联系,能够增援路障系统的薄弱地带。使馆官员亲眼目睹了在长安街上民用摩托车长队。这可能是学生组织者们与示威者们之间的一种通信方式。很显然,在路障处,工人、学生和其他市民之间有着强有力的合作。
军队的形势
基于DAO对解放军活动的观察,及与军界官员的对话,5月20日晚11时,当局做出了一个要军队在21日临晨2时进入天安门广场的决定。该命令似乎在5月21日临晨1时至2时之间被撤销。在北京西侧的古城,军队的卡车停了下来,士兵们在早上8:15开始与当地民众交谈。
一位在北大的美国学生向使馆报告说,5月21日下午,他在北大附近的一个交叉路口见到了解放军的坦克和士兵。他称,学生们在围着那些士兵。但他没有说现场有多少辆坦克。
匿名电话报告中央委员会会议
5月21日上午,沈阳领事馆接到一个匿名电话,称中共召开了一次全国政协会议,全国总工会主席倪志福谴责实行戒严的决定。
来电者称,倪志福要求结束戒严令,并重新积极评价学生的示威游行。他还要求政府与学生领袖举行对话。 来电者声称,倪志福威胁说,如果中央委员会不接受他的要求,他就会领导举行总罢工。该来电者没有说明是何时何地举行的该次会议,也没有说是否有北京之外的成员参加。
人民日报的报道显示李鹏政府未能全面控制媒体
《人民日报》1989年5月20日的头版
5月20日和21日的《人民日报》版本显示,李鹏可能未能全面控制媒体。《人民日报》20日的头版报道了李鹏和杨尚昆5月19日的讲话,并登出李鹏和杨尚昆的照片。然而,在该头版的右上方,刊登了一幅更大的赵紫阳5月19日在天安门广场上给学生讲话的图片。在头条下方用粗体字宣布“党的总书记赵紫阳真诚地希望学生们能活着看到实现四个现代化”。
该版本是在传言称赵紫阳已辞职或被免职,及在李鹏和杨尚昆5月19日发表呼吁恢复北京市秩序的讲话后印刷的。报道赵紫阳去了天安门及使用他的官方头衔,这令赵紫阳当前的情况和下落更加疑云重重。
《人民日报》5月21日的头版是北京实施戒严及北京市相关的法律及条例。然而,在头版左下方有一个小方块,标题是“戒严第一天”,里面写道,当天临晨4:30开始戒严后,成千上万的学生继续占领天安门广场,游行者仍然可以在白天进入广场。我们读到的信号是,戒严令远未奏效。在上海和广州的领事馆报告说,在那些城市对北京的事件进行了新闻封锁。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