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关注中国的观察家看来,国家主导型的资本主义正在危害中国是明摆着的事实,政府所有的大型企业正在挤出民营企业,损害经济增长前景,危及中国经济的未来。
在上周的中共“十八大”会议上,政府所有的企业集团的一把手以及中共的最高领导人齐聚一堂,在这里看不到一丝对中国的企业模式感到惊慌的迹象。
相反,许多人对这种模式还流露出一种自傲、甚至是自负的情绪。在很多方面,“中国国企”(China Inc)的表现都好于以往。被党任命掌管国企的高管们认为,他们正在不断完善一种混合式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把市场纪律与国家发展的战略愿景结合在一起。
中粮集团(Cofco)董事长宁高宁表示:“放在政治和经济的大背景下来看,我们甚至感到更加自豪。我们有着非常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粮集团是一家国有的农业综合企业。
呼吁对国企进行改革的人士认为,宁高宁属于“既得利益集团”,这个群体由位高权重的高管们组成,他们身处国企最高层,正在刻意阻挠改革。然而,人们常常忽略的是,他们反对改革并不是完全出于自私的考量,背后还有意识形态的因素。
这就使改革变得更加错综复杂。核心问题是,哪一种经济管理方式更有效?虽然在西方媒体上露面不多,但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的捍卫者有充足的论据。
首先,过去10年中国经济增长举世瞩目。中国今天的经济规模是千年之交时的近5倍。
政府功不可没。中国政府建设了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为民营企业的繁荣打下基础。中国政府击退了全球经融危机:果断推出经济刺激方案,通过国有银行体系把资金输送到经济中。
其次,国有企业绝对称不上僵化。与经营最好的跨国企业相比,中国国企看上去缺少活力。但与前些年相比,中国国企变得健康多了。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为了提高国企竞争力展开了一场无情的运动,导致5000万名工人下岗。现在,此举的成果开始显现。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国企的平均股本回报率从1996年的2.2%上升到10.9%。经过大规模资本重组的中国国有银行的坏账率从50%以上降至不到1%。
第三,中国民营部门也不是没有污点。在一个监管和法律框架不完善、增速奇高的经济体中,追逐利润的行为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在这种类似于美国西部开荒时期的环境中,从毒牙膏到地沟油等一系列丑闻层出不穷。过去5年,中国政府开始进入煤炭行业,部分原因就在于,私营矿商的安全记录糟糕至极。房地产业是中国经济中最过热的部门,基本上属于私有性质。山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谭成义最近表示:“如果最重要的房地产开发商都是国有企业,市场不是会更加稳定吗?”
但上述观点每一条都能被驳倒。过去1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的,但那更多是由勇往直前的民营企业拉动,而不是国有企业。
国企效率高?国企效率仍比民企低很多,民企的平均股本回报率比国企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
国企的安全记录?2008年,中国爆出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的丑闻,而风暴的核心就是一家国有企业。去年导致40人遇难的动车事故也是国家酿造的灾难。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中国威权资本主义面临的挑战》(No Ancient Wisdom, No Followers: The Challenges of Chinese Authoritarian Capitalism)一书的作者麦健陆(James McGregor)认为,中国模式就快过保质期了。他说:“如果他们继续满足于现状,人们将对中国失去信心。”
但在北京,对国家的信心仍然根深蒂固。只要经济增长保持强劲,政府所有的企业仍在赚钱,“中国国企”的辩护者就有足够的理由捍卫现有模式,就没有多少动力实施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