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可以说差异巨大,但在戏剧鉴赏方面的传统却类似得惊人。
无论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人观看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还是20世纪的中国人观看京剧折子《黛玉葬花》,合格的观众都是对戏剧故事早已经耳熟能详。他们去剧场或戏院要看的、要鉴赏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戏剧家如何处理众人所熟知的故事(如,是否开发出一种新的视角),演员如何表演众人已经很熟悉的唱段(如,出字吐腔是否精准到位)。
重庆市前公安局局长、副市长王立军在成都被判刑的消息星期一传来,不禁令人想到东方、西方人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戏剧鉴赏。王立军的故事如今已经在中国公众和世界媒体当中家喻户晓,如今看客鉴赏的显然是中国当局从哪个角度表演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如何拿捏个中的分寸。
*官方新华社再成笑柄*
今年2月初,重庆市原公安局局长、副市长、“打黑英雄”王立军在他亲手整治过的重庆、在“犯罪黑帮”几乎被尽数扫荡的“平安重庆”、“宜居重庆”感受到迫在眉睫的生命危险,不得不逃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寻求庇护。
王立军在美国领事馆过夜,从而将“打黑”的黑幕暴露在白日之下,捅破了“平安重庆”、“宜居重庆”的神话,揭开了中国执政党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倒台的序幕,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共统治下的中国究竟有多黑或有多白。
王立军夜奔美国领事馆的消息曝光之后,出现了一系列在互联网上和国际媒体间流传、但被中国官方强烈谴责和竭力阻断的“谣言”--如王立军窃听中共领导人的谈话,窃听/窃录薄熙来妻子谷开来的言谈,先与谷开来合谋杀害英国商人尼尔•海伍德,然后为谷开来杀人打掩护,再就谷开来杀人被追踪之事跟薄熙来交谈,被恼怒的薄熙来扇了耳光,等等,等等。这些“谣言”成为有声有色的故事传遍全世界。
上个星期,王立军在成都受审,中国官方头号喉舌新华社随后发表题为《在法律的天平上──王立军案件庭审及案情始末》的长篇报道,将中国公众和国际媒体早已都听烂了的那些脏事煞有介事地当作新闻抖落出来。
新华社于是再次成为全中国和全世界的笑柄,也再次向全中国和全世界显示,中国官方所谓的“谣言”往往是官方媒体拒绝报道或竭力隐藏的新闻,大都是有根有据的“遥遥领先的预言”。
*法国媒体的鉴赏*
公平地说,虽然新华社有关王立军案情始末的报道姗姗来迟,而且现在依然是遮遮掩掩(包括莫名其妙地遮掩薄熙来的名字),从而成为世界笑柄,但它毕竟也是中国公众和世界媒体鉴赏王立军案戏剧的一个不错的故事背景。
星期一,在王立军在成都被判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的消息传来之际,法国主要报纸《费加罗报》发表驻北京记者阿尔诺•德拉格朗日的鉴赏:
“这位重庆市原公安局局长决定不提出上诉,这也很有道理。对这个被判定犯有叛逃、滥用职权、贪污受贿和‘徇私枉法’等多种罪行的人来说,这种刑罚已经算够轻了。中国许多网民几个月来一直关注这一案件,其中一位表示,‘(给他判刑15年是让)他赚了。’”
显然,王立军案太富有戏剧性,使德拉格朗日这位法国记者忍不住也在报道中动用起皮里阳秋、反讽对照的文学笔法,以便不辜负这一新闻事件本身的戏剧性:
“他(王立军)是在辽宁工作的时候遇到薄熙来的。到了重庆,他成了薄熙来打手杀手,是薄熙来‘打黑’运动的执行者。‘打黑’名义上是以健康的力量讨伐和压倒在重庆猖獗的黑帮,但动用的手段却是无所不用其极,肆意无视法律和道德。王立军甚至因此而催生出一部(歌颂‘打黑’的)题为《铁血警魂》的电视连续剧。”
时至今日,中共控制下的新华社对薄熙来的名字依然是闪烁其词、遮遮掩掩。但不必接受中共控制的《费加罗报》记者德拉格朗日在他报道的最后一段则满不在乎地替新华社戳破了那层窗户纸,让读者对今后的中国政局发展有一个清晰的鸟瞰:
“上个星期,中国官方的新华社发表了这一敏感案件的一些片断,让人们得以知道王立军一度试图向他在重庆市的上司通报谷开来杀人案的问题。新华社没有提那个人的名字,但全世界都知道那个人是薄熙来。薄熙来为了让他闭嘴,甚至扇了他耳光。新华社披露这些事情为刑事起诉薄熙来铺了路。目前,薄熙来只是被指控违反党纪。如何发落他显然使中共高层陷入分裂。在中共十八大下个月即将召开之际,这个问题极端敏感。眼下薄熙来被秘密羁押。”
*中国网民的鉴赏*
德拉格朗日在他的报道中提到了中国网民的评论。如今,中国网民的意见,尤其是来自微博的中国网民的意见,已经成为从事中国新闻报道的世界媒体记者的重要新闻来源和素材。
王立军夜奔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名字被中国当局列为不能在微博上搜索的禁忌词。近来“王立军”之名获得解禁,但在中国用户最多的新浪微博,有关王立军案件的大量尖锐的评论显然被中国互联网管制当局的封杀。然而,封杀残存下来的微博依然可以让读者窥见中国公众鉴赏王立军案戏剧的角度:
“愚巷:感谢您,阿军!没有您,我无法知道政坛有几多丑闻。没有您,我无法知道谁包庇谁,谁滥用谁。没有您,我无法知道一个人在穷途末路时的孤独无依。没有您,我无法知道有那么一记耳光,没有这记耳光,全中国仍在混沌中等待耳光的觉醒。总之,衷心谢谢您,阿军!自从有了您,我白天已懂夜的黑。”
“记者郝建国:王立军是一个酷吏,但客观上更像烈士。他在黑屋子上撕开一道口子──原来‘打黑’的人正是最大黑老大,他声嘶力竭通过‘红歌’给自己加冕,以‘共富’的口号麻痹着愚弱国民/‘当时的重庆市委主要负责人’──新华社还在‘为尊者讳’?这是什么逻辑?”
“风暴中央: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从人人皆知的‘打黑英雄’到黑恶分子大快人心的阶下囚,从个个敬佩的‘感动中国人物’到人人自危的反面典型,中国,你太让人失望了!”
“舒富民 :今晚遇一老友,一起看王立军被审判镜头,他问:某负责人明知妻子杀人而打人耳光,又动手整王身边人,应该犯包庇罪。另,如此公众事件称某负责人也不符法律精神。问我某负责人是否应追究法律责任?我无言以对,只能说法律没学好。 ”
“Ryan-LookUpAt:王立军才判了15年,一般受贿1万就是一年的啊!他受贿了300多万,还加各种罪名,判15年真便宜他了!”
“乡村基弹子石-江春锦:刚刚看了王立军的宣判视频!好人就这样神奇的变成有罪之人!神奇!”
“mangshehe:‘王立军一审被判15年不上诉’。比我预料的二十年还要轻!不过一切内涵都在‘不上诉’”。
*日本媒体的鉴赏*
在王立军被判刑的消息传出之后,日本主要工商新闻报纸《产经新闻》发表驻北京记者川越一的报道。其报道标题,就是王立军案戏剧的鉴赏概要:
“薄熙来最终处分进入最后读秒 重庆市前副市长王立军判刑15年 (中共)领导层意图早早息事宁人”
川越一在报道中说,王立军犯有多项重罪,却被轻判15年,“有可能是顾忌在中共内部支持薄熙来的声音”。报道说:
“中共领导层看来即将对薄熙来最终受到什么党内处分做出决定。在对王立军的审判中,尽管薄熙来(跟谷开来杀人案)的牵连被暗示出来,但中国当局始终没有提出他的名字。人们从薄熙来得到的处分轻重,可以窥见中共党内的派系角力情况。”
日本主要报纸《每日新闻》星期一发表记者隅俊之的鉴赏是:
“在(由王立军夜奔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而引起的)一连串事件当中,引人注目的是薄熙来是否卷入犯罪。新华社发表的判决报道没有直接提及薄熙来。报道说,审判显示,被告王立军曾经就被判刑的谷开来杀人之事向显然是薄熙来的‘当时(中共)重庆市委主要负责人’报告。此外,公诉人还表示,被告王立军‘揭发了他人重大违法犯罪线索’,有重大功绩。目前,人们还不清楚这里的‘他人’是否是指薄熙来。目前正因‘重大违规’而受到调查的薄熙来是否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将受到关注。”
*美英媒体的鉴赏*
对薄熙来是否会受到刑事追究的问题,日本《每日新闻》记者隅俊之还是小心翼翼,左顾右盼,不敢把话说死。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则信心十足,单刀直入,报道标题就是直截了当,毫不含糊:
“在将(重庆)前公安局局长判刑15年之后,中国当局正在逼近薄熙来”。报道援引北京大学法学教授贺卫方等人的话说,薄熙来周围的法网正在慢慢收紧,他肯定要被刑事起诉。
与此同时,NBC的报道也展示了薄熙来的事情、中国的事情的另一面:
“截至目前,薄熙来只是指控违反党纪。而为他辩护的人指责他的敌手利用控告谷开来来试图打倒他。自他今年3月倒台以来,他一直没有机会公开为自己辩护。”
王立军夜奔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牵出一连串的丑闻全部肇始于英国商人海伍德被谋杀。因此,英国媒体自然对王立军-薄熙来-谷开来系列丑闻一直格外关注。
但在星期一报道王立军被判刑的消息的时候,英国主要报纸《卫报》记者塔尼亚•布拉尼根和《每日电讯报》记者马尔科姆•摩尔不约而同地引用了中国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有关王立军逃奔美国总领事馆的评论:
“在黑手党成员跟他们的头子闹翻的时候,他们可以寻求警察的保护。但在重庆,对这个前警察总管来说,他居然走投无路。这或许可说是一举概括了我国现行法律体制当中一件最让人尴尬的事情”。
显然,这两位英国大报记者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是,说到鉴赏中国的戏剧,还是中国人的鉴赏来得更到家,更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