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航班机上殴打空姐的上校军官方大国(网络图片/看中国配图)
从上月二十九日事发至今,在南航班机上殴打空姐的上校军官方大国,仍然未露面。南航透露,当事空姐休假静养,并没像传言的那样被辞退。唯一给出调查结论的广州越秀区宣传部保持沉默。新华社在获取否定区宣结论的乘客证词后,在核心事实上再无寸进。
民众谴责意犹未尽,党政军照例被动,不知从何落子应对,事态维持着常见的僵局。事已至此,方大国夫妇或空姐的想法已经不再重要,隐身幕后话事的组织才是主导的推手,冲突亦从当事人层面抬升到舆论与军政对决,单一的航空抵牾演变成方大国事件。
方大国事件的特点在于,它的发展进程始终处在强烈的舆论围猎之下。倘若能严格依照司法军规处置,一视同仁,不致于把民众情绪激化到如此地步。但党政军各种权势早已习惯飞扬跋扈,司法为其庇护,军纪藏污纳垢,导致一步步陷入被诅咒的境地。
事件发酵第一个关键点是机场公安带走方大国调查。方大国亮明军人身份和党政职务,假如警方能按治安处罚法和航空器安全法规处分,用公正执法代替身份豁免,司法名誉或能保全。即便受军纪牵制,处分无法实施,起码能为警界保留一点脸面。
方大国从机场公安局迅速脱身,左证了党政军身份意味着法外之地。他依循惯例,恃权解脱,哪知径直奔向舆论的围剿。民众汹涌声讨特权,如果军队不护短,本应该在这个阶段出手拿下方大国以军法论处。不出所料,部队错失了这个挽回颜面的时机。
警方与军界对方大国的放任,不是特事特办,他们敷衍民众的做法也非偶然。事件因特权演变而来,党政军的应对也遵循权力惯性。在放弃守护司法与军纪公信力后,组织主持幕后调停,并且让区委宣传部公示所谓的调查结论,方大国事件再也不可逆转。
弃置司法军纪,推出区级党部为事件背书,除了资格不适外,还堵死了技术调停的退路,一举推高了方大国事件的性质,令其从治安事件、军人违纪固定为政治事件。由此,调查结论中“互相拉扯”“道歉和解”等说辞,不问是非,就算是扣上死结。
作为区宣调查结论的辅助措施,广东媒体被迫封口,即使微博上早已管控不住。如果没有新华社对同机乘客的采访报道,哪怕舆情滔天,方大国事件也可以凭借区宣调查抵挡并拖延下去,以待焦点转移,舆情平复。可是这一次,党政军意外地没有获得好运。
方大国事件中站出来讲述真相的,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个非洲留学生。撇开这个有意思的对比不谈,这名叫多班的华工学生目击了关键事实的一部分。而这部分事实来源于值得信任的目击者立场,方大国打人事实确凿,空姐没有过错,方妻存在自伤举动。
多班对事件的观察,尽管没有覆盖全程,但是恰好能证伪区宣调查的所谓初步结论。最关键的是,方妻的自伤举动否定了“互相拉扯”的说法,军属的心计也让人惊悚。换言之,在目击者提供的核心事实的冲击下,区宣调查的依据和结论全部崩溃,坐实了权谋与谎言。
方大国事件回到起点。最明智的是重启调查,重新让事件进入司法和军规的解决轨道。可前提是要摆脱此一事件的形成逻辑。既有罔顾司法军规在前,再有党委调查结论在后,若执行前者,如何摆放后者?如何再度权衡司法、党纪和军规?组织上进退两难。
权力制造了让自己难堪的处境,若要突围,必须先整饬权力,作茧自缚的恶果与自我净化的路径强烈地糅合到一块。因为十分矛盾,所以十分难办。可稍有体会的旁观者都能看清楚,这一出剧目从方大国在机场全身而退后就已经上演,它有现实土壤作支撑。
方大国不过是上校军衔,就已经造成如此棘手的局面。有论者由此推演出一个幕后的长官心态:无论官阶军阶高低,权力的保护是下意识的,因为对任何一人的控诉就是对所有权力者的控诉,动摇一个人会被理解成动摇全部,也就是动摇权力基础。
权力自觉结盟,而不是切割乱法兵痞。党政军的法纪约束遗留相当大的漏洞。就在方大国事件前几天,同样是南航班机上,有乘客殴打空乘人员被拘留五日。两下对照,司法的选择性失盲恰如软肋。好在,权力活动的场域有变化,很难躲得过舆论场的逼视。
南北媒体在方大国事件中表现迥异。报业发达的广州媒体丧失了对事实的报道能力,京城纸媒、新华社乃至于人民网微博取代南方媒体占据此事的话语权。尽管此种转换的内情微妙,可数月来,南方媒体不止一次被褫夺报道权,逐渐退居主要新闻事件的边缘。
媒体深谙情势微妙,采用了劝谏式的评论口径以策安全,故意不区分地方与军队,笼统地批评官员失范与权力失察。新华社也只是追问越秀区宣传部,严格限定问责烈度和范围。同行用心良苦,可足以让南方媒体人认清形势:他们与真相只差一庹的距离。
媒体掘进,事件影响遍及国外,考虑到空姐及南航压力,当事方没有主动提告的空间,恐难翻案逆转。被动或主动都在另一方手里。但那一方到底是谁,只怕是难以知晓。也许,幕后人等姓氏名谁并非紧要,司法按需取用,量身定做,则是最严重的扭曲,可叹可怜。
2012年9月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