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机构联合发布新“24孝”标准,要求常回家看望父母,带父母旅行等。有评论认为,中国农民工和已成家独生子女等缺乏“孝老”条件,政府应该承担建立国民养老体系的责任,而不应把养老责任完全推给老人的子女。
河南《大河报》报道说,中国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8月13号共同发布了新“24孝”行动标准,其中包括: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给;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陪父母看场老电影等。河南省民政厅老龄处的官员认为,新“24孝”行动标准是根据社会现状综合研究后出台的,不强制实施,是倡议性的,可行性很高,也容易做到。
不过,美国中文网刊《中国事务》主编伍凡认为,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让已成家立业的独生子女一代,对延续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心有余而力不足,
“你现在如果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四个老人,他的经济收入,他对四个老人都能孝得起来吗?很难。第二点,一般的父母对小孩非常爱护,对上一代略微差一点。如果我就一个小孩,我千方百计把他培养成龙成凤,那他必然没有那么多经济条件去对待那四个老人。再远些,居住的环境都是小家庭,四个老人能跟两个人再加上小孩,七个人住在一起,中国有没有这种居住条件。也没有,如果两边父母都分两地。如何照顾四个老人更难了,因为环境全变了。因为环境变了老人的养老应该交给社会,交给国家了由国家和社会承担。”
中国的新“24孝”还要求子女: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亲自给父母做饭;教父母学会上网;支持单身父母再婚;定期带父母做体检;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活动;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等。
杭州的网络作家昝爱宗认为,新“24孝”的很多要求,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根本无法做到,
“农民工家里有留守子女,留守儿童。父母照顾不了。这里有国家的制度的问题,比如你没有给他解决户籍问题,他们没有户籍在城市里面,又买不起房子,只有过这种两地分居,或者是孩子老人都留在老家。”
报道说,“心系老年-孝心工程”将在北京、上海等15个城市免费发放孝心宣传册,号召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孝老”。昝爱宗对此评论说,
“政府在转移社会矛盾,转移视线,独生子女也是政府强制的,你计划生育一个孩子养老是非常吃力的,在农村几乎都是孩子在养老。政府所谓的养老金根本就不够支付的,主要还是靠孩子。政府又没有福利院、养老院解决这些问题。反而你又推给孩子,如果孩子出现了问题怎么办,如果失业了怎么办?”
北京《新京报》星期三刊登评论说,老龄化的社会问题需全社会关心,应从净化社会风气、重铸社会道德,修补孝道伦理出发。“孝道”应该是民间自发培育而成。政府部门应该为老年人做实事来引导社会,比如解决“老有所医、老有所养”问题,多建公立养老院,这比发布“孝”道标准有意义。昝爱宗认为,在养老设施建设和养老金发放方面,中国政府没有做好份内的事,反而要管公民的孝道,是借此推卸建立和完善国民养老体系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