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早上打完羽球,回到家约九点多,在楼下隐约听到楼上传来琴声。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是女儿在弹琴吗?原本这学期开学即和国二的女儿约好周末早上六点半去打羽球,但每次都因为必须早起而闹得不愉快,最后只好妥协,让她睡到自然醒,我们自己出门。这天,她竟然这么早就起床练琴,我内心一阵喜悦,庆幸自己前一晚没有责备她。
其实早上打球时,也因为某些孩子练球时爱打不打的态度,让几个父母互吐苦水,父母亲说曾多次纠正,软硬兼施却始终无效,大家一致认为:父母除了忍耐,好像没有更好的方法。
教练听了说:“不是忍耐,而是‘祝福与陪伴’。”教练补充,现在的孩子看起来什么都不缺,但心灵很匮乏,不知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他们可能也不想这样,但是表现出来就是这样。大人应该要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会陪在他们身边,即使在外面受了伤,还有可以安全依靠的对象。教练的结论是:陪伴很重要,只要孩子愿意一大早来打球,父母就陪他来,慢慢的,他会有所感觉的。
教练给我们的箴言,如醍醐灌顶,虽然我们平常也都知道,但面临实境时,好像都派不上用场,特别是对某种情况已经忍受了很久,彼此情绪达到临界点,只要一个导火线,亲子战争一触即发,最后往往两败俱伤。
就像前一天晚上,女儿十点补习回家,洗澡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里,问话爱理不理的,连续三天都是这样了;也许是因姐姐毕旅不在而感到落寞,也许是爸爸又唠叨她了。我关心的问她:“你为什么不说话?”(其实这问法很拙劣)她瞪大眼看着我说:“要说什么?”我再问:“发生什么事?你心情不好吗?”她摇头不语,我只好黯然退出她的房间。
我回头问她爸爸:“你有骂她吗?”爸爸否认,也生气的表示:“难道就任由她这样吗?”我回答:“先不理她就好了!”虽说如此,但我心中也有一股气。
临睡前,我越想越不甘心,认为现在纠正还来得及,于是带着难平的气,推开女儿的房门,但她已经睡了。或许她有先见之明,或许她也觉得自己态度不对,但又拉不下脸来道歉,只好“睡遁”!
周末早上,雨过天青,一大早美妙的琴声,让刚结束毕旅的大女儿一边睡觉、一边享受,直夸妹妹弹得真好。近午时,我在厨房烹煮午餐,她竟主动帮我拌炒米粉配料,还表演了“翻锅”。之后,她便和姐姐联手晒衣服,姐姐用玩得沙哑的声音分享毕旅趣闻,后阳台不时传来两人的笑声,那种和乐的气氛又回来了。
这时,我想起——祝福与陪伴;孩子心情起伏,也需要一些空间与时间来调整、沉淀。感谢教练提醒,愿心怀此言,陪孩子安然度过每一次心情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