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学古人避暑四法
古人云:“心静自然凉。”但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现代人,由于受环境、工作、情绪的多方面挤压,放松身心已不再是件简单的事。虽然古时那般纯天然的环境已远去了,我们依然可以从古人的种种方法中探究到消夏的奥妙和乐趣。
“精神胜利”法
毕竟古代的大多数人是没有条件用奢侈的方式度夏的,他们对付夏天的“武器”通常就只有扇子再加上一顶蚊帐。但他们自有心理度夏法,即所谓“心静自然凉”,似乎信者颇多,所以也就成了大熟话。白居易《消暑》诗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这种超然脱俗的心态,正应了那句名言“烦夏不如赏夏”。
“吹自然风”法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夏日南亭怀辛大》中所描绘的度夏景致。“开轩”而可“卧闲敞”,可见古人爱吹自然风,不仅是由于当时条件所限,而是自然风确实能带来真正的凉爽。
如今,我们处在一个空调器的时代,办公室、居室、汽车里等全都有空调。然而空调器是以向自然界排放热量为代价,为某个局部空间输送凉爽的。结果便是,虽然我们有空调,但我们依然很燥热。而空调的风不会带来较新鲜的空气,故不及天然风令人舒服。吹一段时间,人的汗液吹干了,但感觉不到凉爽。所以夏天尽量少开空调,打开窗户,让风流动起来,该出汗就出汗,在最自然的风中获得最舒适的状态。
“享受夏趣”法
明代李明珍指出,垂钓能解除“心脾燥热”。暑天炎热的气候往往使人烦闷、焦躁,容易“上火”,所以夏天钓钓鱼是不错的选择。古人云:“湖边一站病邪除,养心养性胜药补”。钓鱼的修身养性作用乃不可小视也。
垂钓,现在很多老人仍保持着这一爱好。钓鱼不仅在于获鱼,更在于怡养性情,增益身心。夏天,每当你来到水库、池塘边,在繁茂的树阴下,寻得舒悦和宁静,多么惬意!
钓鱼之所以养心养性,是由于垂钓是用脑、手、眼配合,静、意、动相助而成的。垂钓之际,眼、脑、神专注于浮标的动静,不声不响,意在丹田,形静实动,它对提高人的视觉和头脑灵敏的反应能力,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专注欢乐的同时,环绕身边的还怕没有凉爽吗?
“沉本浮瓜”法
中医学认为,莲子性味甘平,具有养心益肾的功用。夏日常饮莲子汤,能补中强志,养神益脾。中老年人食用,轻身益气,令人强健。在清朝宫廷中,消暑冷饮中最出名的冰碗是用甜瓜果藕、杏仁豆腐、葡萄干、鲜胡桃、怀山药、枣泥糕等料制成,冰镇后吃起来绝对爽口,真是“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本浮瓜冰雪凉”。
另外,夏天一定要多吃各种瓜果,去火降暑。俗话说:“热天吃西瓜,不用把药抓”。另外,苦瓜清热毒,黄瓜解口渴、退干热,丝瓜化痰止咳、凉血清热,香瓜去火止渴等等,总之,想舒服过夏,要让自己“离不开”瓜。(老板)
纳凉古诗词
品读古人的纳凉诗句,其实就是在乘古诗的凉意,消自身的暑气。这等上好的乘凉方式,既有情、有感,又有趣、有味,别有神韵,别具一格,就像品一杯菊花茶,能解热化湿;也像是在饮一杯冰爽啤酒,能驱炎祛暑。
“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琼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酒,水晶帘莹更通风。”岸上是青竹,池中是红莲;喧闹的市声远去了,烦恼的心事散去了;举目环望,清风徐来,水波微兴,顿觉心旷神怡,似乎就要羽化成仙了。有如此的胜景,诗人刘禹锡哪能不诗兴大发呢?
“六月清凉绿树荫,水亭高卧涤烦襟。”这是诗人陆希声的诗句。他喜欢在水亭乘凉,也很是特别。令人窒息的热浪让他顾不得许多,干脆高卧于水亭上,做个“亭梦”,把尘世俗气抛于九霄云外。真是一派洒脱的气势!
除了水亭,楼台也是古人纳凉的好去处。宋代诗人黄庭坚有诗曰:“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做南来一味凉。”他登楼望远,山光淡淡,波光滟滟,莲叶团团,有此景象,焉能无诗?清风明月本无主,正是这无人管理的东西,在燠热的夏日里更显得弥足珍贵,它驱走的不仅仅是暑热之气,还有落寞的情怀。
陆游乘凉喜欢到水边:“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莲池自在香。”这位大诗人一生忧国忧民,难得有空闲。人已老,拄着拐杖也要寻幽访胜。月色朗朗,笛声渐起,莲香沁人,让诗人暂时忘却了戎马、胡尘和羌笛,心情也放了长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