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中国有3000万左右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导致这些疾病的最主要原因,则来源于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和父母不恰当的教育。
专家:曹新山,心晴心理咨询工作室主任分析
家庭角色
不可本末倒置
“哎,我对我爸爸很失望!我的朋友说起他们的爸爸来,感觉都是顶天立地的。而我爸爸,天天在家洗碗做饭;而我妈妈则相当强悍,她在单位是个领导,很敬业,比男同事还干练。她一回到家里也是指手画脚的,声音很大……”性格逆反的小欣(化名)被父母送到心晴心理咨询工作室做心理辅导。
工作室主任曹新山说,小欣父母的家庭角色和关系让小欣产生了很多心理不适。从传统的教育来说,严父慈母是有道理的。孩子可以从父亲身上学到责任、坚强、自信,从母亲身上学到勤劳、善良、包容。对此,曹新山建议小欣的母亲:
履行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责任。所以,无论在外打拼得多成功,回到家还是要尽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并享受自己的家庭角色,享受天伦之乐。
与丈夫共同经营良好的家庭关系。看不起丈夫,导致的结果就是夫妻关系恶化。所以,妻子要学会爱和尊重,看到对方的积极面,并培养和对方的积极面相处的能力。同时,善于理财与和谐的性生活是保持良好夫妻关系的关键。此外,夫妻还要多花时间在一起,就如何养育和照顾孩子达成共识,而不是对手。
陪伴孩子。每天都应该抽出一定时间陪伴孩子,每天至少花半小时与孩子一起玩耍,不是在室内,而是在室外,这样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因为母亲的陪伴尤为重要,会带给孩子爱、温柔、耐心和负责任的感觉。
允许孩子自立。“好母亲”应该相信孩子的自主决策或至少是参与决策的能力,鼓励他们建立自信心。
以身作则。与孩子互相尊重并且将这一概念融入教育过程中。制定家庭法规但并不拒绝孩子的合理要求,不要求孩子事事完美,在他做对时真心祝贺,做错事时耐心教育而不惩罚。同时,作为一名丈夫,也应该关注,并尊重自己妻子的辛劳,并给予回报,不能只抱怨,不作为,甚至是逃避。
没自信
易患网瘾症
“我的孩子一天到晚就喜欢上网,其他的事情都不喜欢。”一位15岁孩子的母亲对于孩子无休无止的上网感到束手无策。
曹新山和孩子简单地聊了一下后发现,孩子学习不好。在学校,老师同学都看不起他,在家里,也经常被父母数落,最后,这个孩子在网上一个游戏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个高高在上、随心所欲的角色……
曹新山说,目前的学生中,95%的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教育条件好,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值很高,面临的竞争与压力较大,社会生活的变化节奏很快,接收到的信息又是空前的。但与此同时,他们却缺少困难与挫折的磨炼,缺乏兄弟姊妹的亲情体验,人际关系单一。这些因素在客观上容易造成其心理素质比较脆弱、敏感、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遇到环境变化缺少足够的心理应付能力,造成心理失衡,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此外,信息爆炸的挑战早已来临,但孩子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辨析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只是出自一种原始的本能和冲动在欣赏、接受着这些没有经过任何严肃处理和诠释的信息。迷恋、好奇、模仿力量是无法抗拒的,他们在与“流行”结伴而行,价值观也在不断异化。同时,同伴的影响也很重要。同学、朋友之间有共同语言、爱好,学习、生活的内容和规律相似,容易达成理解。所以,曹新山说,这个孩子在现实是生活里已经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了,如果不在虚拟的世界里寻找一些尊严和自信,他就没有办法活下去了。
“这个孩子的问题,除了心理辅导外,还建议父母对孩子期望值不要过高,学会体谅孩子学习、生活的不容易,多陪孩子讲话。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采取出门旅游的方式,和孩子多沟通,慢慢减少孩子的上网时间,增加现实中与父母沟通的时间和效率。调整一段时间后,那么,孩子的网瘾症状就会得到缓解!”曹新山说。
学会
自我控制情绪
“我妈今年44岁,话很多,我觉得她不说话就活不下去,看我也不顺眼。我喜欢留遮住眉毛的刘海,她说我的刘海遮住了我的青春痘,以后青春痘就会越来越多,我会变得很难看;我和同学出去玩,如果有男生,回家就要被审,说我早恋了,还要看我的手机……我们天天吵架。其实,我也知道我妈起早贪黑地做家务,很辛苦。但是,我还是想等我将来高中毕业了,就考个省外的大学,尽量少和她见面!”薇薇说。
对于薇薇的情况,曹新山说,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珍重自己的荣誉。少年正处于成长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持批判的态度,用这种方式艰难地建立着自己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自信能量。客观方面,教育者的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会导致逆反心理。所以,和孩子说话时,尤其是12岁左右青春期的孩子,必须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更年期的母亲,如果更年期症状严重,可以适当借助心理治疗、或是医疗手段来减轻症状,尽量避免和孩子发生冲突。
让孩子感受爱
“我的孩子今年12岁了,从前年开始,话就越来越少。现在,干脆不讲话了,都不和我们说话!”某个企业的老总,生活很富裕的他,怎么也不明白,什么都有的孩子却为什么突然就不说话了。所以,他急匆匆地来找曹新山。
“孩子是自闭症,不过还好,不严重!”曹新山说,像这样的家庭在现在的社会很普遍,家庭经济基础都很好,孩子在物质上,可以得到满足。但是,因为要挣钱,父亲或是母亲就没有了陪伴孩子的时间。缺乏家庭关爱的孩子,或是长期缺乏亲情沟通机会的孩子,患自闭症的可能性会增加。
这样的青少年,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虽然经济上很宽裕,但是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同时也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很多成功人士的孩子是长期由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保姆带大的,这些孩子很容易自闭。心理学中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则称为孤独感。
对于这样的家庭,父母一定要有所选择,凡事不能两全其美。经济固然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对于孩子来说,一个温馨、可以吃饱穿暖的两室一厅之家,相比一幢豪华别墅里只住着孩子一个人的家,前者更不容易患心理障碍,因为他的安全感比后者多。曹新山建议,财富积累与良好的亲子家庭关系之间没有必然的矛盾冲突。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可以帮助人们找到那个平衡点,就可以实现和谐共赢!
父亲节刚过,曹新山特别送给做父亲和准备做父亲的朋友们一句古代智者的话:父爱如山!父爱是一种让孩子感受到可依靠、安全的心理能量,与母爱相得益彰!记者李静报道
育子良方
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身心成长至关重要。除了物质保证,心晴心理咨询工作室主任曹新山说,爸爸妈妈给孩子最重要的是独立能力和自信心。
放低姿态与孩子对话
当父母高高在上时,自然会与孩子拉开一定的距离,沟通便无从谈起。其实,孩子有自己眼中的世界,只有放低做父母的姿态,蹲下来和孩子站在同一个高度对话,才会找到许多曾经不解的答案。
一位妈妈聊起他淘气的儿子,这个4岁的男孩似乎有着天生用不完的精力,连刷牙时也总是不停扭动身体,对着镜子扮各种鬼脸。妈妈一再提醒他要好好刷牙但收效甚微。直到有一天,妈妈自己在刷牙的时候,突发奇想地蹲到了儿子的高度,并尝试了一下令儿子百玩不厌的动作,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在儿子的高度看过去,镜子略有凹凸不平,成像便有哈哈镜的效果。由此可见,与孩子沟通的前提是父母从孩子角度来观察、思考孩子这么做是为什么。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用我们的生活经验来评价判断孩子天真、灵性的自然表现和反应。当父母能够更加理解孩子的时候,就不会再觉得他的举动是无意义的,就能与他很好地沟通了。
“跨级”培育自信
唯有信任,才可能让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心交给父母。记得《易经》坎卦中有: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几千年前的古人,就已经清晰地意识到,信任在感情沟通中的重要性。其实宝宝年龄越小,亲子之间的信任度越高,小宝宝看到爸爸妈妈总会伸出手,让爸爸妈妈抱,这便是对信任最好的诠释。然而,随着宝宝日益长大,亲子之间的信任度却可能呈下降趋势。改变这一现状的最好方法便是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尊重与关怀。
父母要扩大与孩子的沟通范围。除了学业,还要关心孩子的快乐与烦恼。在这里,推荐使用“跨级培育法”,即用超过其年龄段的一些内容,如用教育6岁孩子的态度去教育3岁的孩子,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在孩子创造力和模仿力非常活跃的时候,培养出良好的习惯,还可以让孩子感到你对他是有信心的,从而提升亲子之间的信任感。比如,可以带着孩子走进厨房,做一些亲子食品,让他品尝家务劳动的喜悦,或者有意识地给孩子布置一个小任务,让他去完成,考察他独立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中,亲子信任度也会得到提升。主动营造互动互助的机会和气氛,是增进彼此交流磨合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让孩子了解我们,同时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孩子,比那种干巴巴的说教孩子应该做什么,要生动有效,这个也是“身教重于言教”的具体操作和体现。
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通常3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拥有简单的决定能力了。这时,爸爸妈妈要有责任有意识地进行“基础教育”,让孩子开始学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举例来说,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上幼儿园,先告诉他一些简单的穿衣规则,什么场合穿什么样的衣衫,然后再让他自己决定。如果孩子仍然穿选错的衣服去幼儿园,爸爸妈妈可以先不要指出,等孩子意识到周围人的眼光,得到“教训”后,再教导孩子“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做决定”,这样体验式的学习能够让孩子成长得很快。
同时,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他也会知道,爸爸妈妈会像指路明灯似地帮助他,站在他身旁。一方面有来自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另一方面,当自己犯错误时又能够得到父母的指导和帮助,这种状态对于孩子而言是很棒的。而当孩子有了积极的成长心态,亲子沟通当然也会变得更为顺畅。所以,不妨让孩子做一些小的选择,练习思考能力,学习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在生活中学习思考。比如吃饭、上幼儿园、过马路,爸爸妈妈都可以和孩子讨论对话,并让其学会思考,千万不要事事包办。父母需要给孩子自己成长的空间,而不是代替孩子,甚至阻碍孩子成长。
与孩子做“朋友”要控制尺度
如今的父母大多在职场上纵横驰骋,却相对减少了亲子时光。但无论如何,作为父母还是应该当一个有心人,尤其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不该只注重物质的给予,更多的应该着重情感教育,态度才最重要。
我们知道,让孩子成为“全能宝宝”的可能性并不太大,所以要观察其个性特点,让孩子在幼儿时期尽量发挥其特长,抑制其一些不好习惯。当爸爸妈妈了解了孩子的特质后,才不会盲目地施教。建议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如亲子阅读、亲子游戏等引导其特长,从而弱化不好的习惯。
而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应该尽早为其做一个良好的规划,但同时这个规划又要符合孩子的个性需求。当孩子可以尝试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许多亲子间的误解和矛盾自然可以化解。
另外,从孩子的成长与情感需要出发考虑问题,与迁就、溺爱不同。当然,威信的建立是以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为基础的,而不是靠威严来形成的。父母既要平等地对待孩子,使孩子乐于与父母玩耍、游戏,又要建立起父母应有的威信。如果以10次亲子沟通的过程来说,不妨和孩子做8次朋友,2次扮演长辈。始终要记得,父母和孩子可以是很要好的“朋友”,但还是要让他了解家长的角色。
(原标题:孩子缺少陪伴易自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