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历史上,口号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鉴于口号的高度概括性,它可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有时这是社会进步的福音,有时却是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口号曾风靡全国,彻底击垮了人民头脑中的理性,导致了大跃进的空前灾难。“以阶级斗争为纲”,则把中国拖入了疯狂的十年文革浩劫。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胡耀邦发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樊笼,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但时至今日,也有一些在当时发挥巨大积极作用的口号,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理应以与时俱进的态度予以扬弃。
1、“摸着石头过河。”
1980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讲话称:“我们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稳。……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陈云文选》第3卷第279页)。邓小平对陈云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说”完全赞同。
应该说,改革初期,既没有经验也面临意识形态的障碍,很难设计出精美的改革路线,“摸着石头过河”堪称一种最现实的改革哲学。但时至今日,中国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经不再是经验的缺乏抑或方向的不明晰,而是既得利益的阻碍。在缺乏“顶层设计”的情况下,改革很容易在利益的裹挟之下迷失方向。
以国企改革为例,虽然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2003年《中共中央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明了国退民进、打破垄断、政企分开的方向,但如今央企高管依然由组织部门任免,央企垄断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毒瘤,不仅破坏公平竞争,更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已然“人人喊打”。央企改革之所以出现停滞乃至倒退,正是因为央企利润丰厚,围绕央企产生了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因此,提出明确的改革“顶层设计”已成当务之急。中央政府“十二五规划纲要”在提出“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的同时,还要求“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这是极其必要的。
2、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在建国后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试验中,盲目追求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导致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的丧失。为了解决“激励问题”,邓小平于1985年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一口号解除了很多人发财致富的后顾之忧,催生了中国的经商热潮、创业热潮。
但时至今日,中国的问题已经从“激励不足”转变为贫富差距过于悬殊。根据国际上的估计,中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5,不仅远高于欧洲和日本,而且高于以“两极分化”著称的美国。更令人忧虑的是,与比尔•盖茨、乔布斯、巴菲特靠才能创造财富不同,大量中国企业家靠“寻租”致富,其财富缺乏足够的透明度和正义性,导致仇富现象愈演愈烈,这无疑将为社会不稳定埋下隐患。
更重要的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隐含了对违法的宽容,这在法治不健全的改革探索期是有必要的,但如今已经成为建设法治市场经济的阻碍,选择性执法必须得到遏制。因此,不仅应该废除“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提法,而且应立即出台针对富人的“遗产税”,通过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美国经验表明,遗产税不仅可以缓解收入差距,而且可以鼓励富豪捐赠,有利于实现和谐社会。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革开放初期,面对大跃进、文革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恢复经济建设成为当务之急。1980年中央政府明确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必要纠偏。
如今,中国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过度强调经济建设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指导下,地方政府普遍出现了“GDP崇拜综合症”,大干快上,招商引资,出现了“政治经济一体化”的独特模式。由于政府过度介入经济活动,不仅导致了腐败问题失控,也使得政府难以履行作为“规则执行者”的主业。例如,在地方政府有意或无疑的保护下,环境污染全面失控。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环境污染成本占中国GDP的8~12%。这对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带来了巨大破坏,背离了经济发展的根本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不顾环境代价盲目发展的做法,是在饮鸩止渴,这样的GDP奇迹不过“收益在即期、成本在远期”导致的一种幻觉。以“千湖之省”湖北为例:百年间,湖北湖泊面积由26000缩减到3025平方公里,“十湖九没”。50年代湖北拥有百亩以上湖泊1066个,至2009年仅剩574个,现存的湖泊也已“遍体鳞伤”。湖北26个重点湖泊仅有一个未污染。生态环境退化更是严重,水生物减少乃至灭绝现象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代之以“以社会建设为中心”,实现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
4、“中国特色”应改成“国际惯例”。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确,中国人口众多,国情复杂,必须从实际出发,而非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经验,这是中国特色的应有之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特色”出现了被滥用的趋势,屡屡被作为拒绝制度改进的托辞和挡箭牌。例如,中国在建设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保留了大量垄断央企,同时政府还保留了大量审批权,尤其以证监会和发改委为甚。这样的“特色”,甚至被认为是“中国模式”的重要内容,并被解释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其实,这样的“特色”,不仅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机会公平”,也容易滋生严重的腐败,更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因此,欧美迟迟没有认可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一局面还导致中国民营企业屡屡成为欧盟反倾销的受害者。2001年中国加入WTO,从那一刻起,我们就应该摒弃中国特色的思维屏障,以开放的心胸借鉴发达国家建设市场经济的经验,大胆与国际接轨。
“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些过去曾经发挥积极作用的口号,现在已经成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建设法治的市场经济的观念包袱。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我们需要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大胆扬弃一些过时的口号,厘清社会观念,尤其是政府官员的观念。否则,这些口号仍将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金融时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