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中国人民银行将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这是自2008年以来首次降息。分析师曾据此认为,此举说明5月份的经济可能比4月进一步恶化,增长实际上可能已经为负。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末发布的首批5月份经济数据,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经济下滑的图景。中国经济活动最可靠的指示器——发电量只比去年同期增长2.7%。因为发电量的增长速度以往要快于整体经济的增速,所以即使中国经济上个月出现增长,其幅度也是非常小。
市场关注的焦点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5月份的涨幅为3.0%,低于4月份的3.4%,且大大低于外界3.2%的预测共识。下跌的还有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下滑1.4%。两项数据的同比变化都显示整个中国经济呈现颓势。
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均有所增长,不过也都令人失望。
汇丰银行公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已经对5月衰弱的经济数据有一定的预兆,该指数5月份的读数环比下跌了0.9点,只有48.4。半官方性质的PMI指数同样下滑,从4月的53.3降至50.4,仅略微高于50这个盛衰分界线。
5月份也有一些向好的数据。贸易数据均较为强劲,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15.3%和12.1%,大大高于预期。在经历了4月糟糕的低迷后,这无疑是非常受欢迎的消息。
此外,5月份乘用车销量非常强劲——增幅达到惊人的22.6%。但是这项数据可能只是假象。从所有的迹象来看,生产商一直在强迫经销商大量买入卖不出去的汽车。汽车零售商现在拥有大约两个月的国外品牌汽车库存和60至80天的国产品牌汽车库存。较4月底的45天进一步增加。
要了解5月经济的全面情况,我们还需要等待关键的铁路货运数据和央行两项重要的数据:新增贷款以及家庭存款变化情况。
市场普遍观点是新增贷款——可能是第三重要的指示器——在五月头两周维持不变,不过可能在下半月快速增加。中国报刊《经济参考报》认为,当月新增贷款总额会较为强劲。
家庭存款长期受分析师忽视,为何现在如此重要?因为对于中国通过降息以拯救经济的计划,储民们实际上拥有否决权。
正如各位分析师所说,北京拥有大量的政策储备来刺激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大卫·利普顿(David Lipton)上周表示:“如果有需要,中国有空间再次进行强有力的应对。”
这并不太正确。在下调贷款利率时北京必须降低存款利率以维持银行利润,这事实上也是央行在周四所宣布的——下调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
令人意外地是,中国五大银行并没有跟进和下调存款利率,反而保持其不变,使之达到最新放开规定的浮动上限。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可能是因为他们担忧资金外流。在4月份,超过1,000亿美元家庭存款流出银行,毫无疑问是由于负实际利率的问题。
如果对中国各银行的资产进行合理评估,按资产负债表看他们肯定都将资不抵债。但如果储民们将自己的资金留在低利率存款账户里的话,这些银行就能够维持流动性,并免于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可以继续放贷。
央行希望这些银行尽可能快速和大量地放贷。中央政府监管机构再一次放弃了改善不良贷款状况的目标,全力追求制造业增长,因而他们需要资金流入银行以支持新的借贷。
目前,基准贷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看起来并不足以让借贷人(不只是那些需要资金来资助政府强制性项目的企业)行动起来。大部分企业的经理至少在私下聊天的时候,都不敢预测今年的利润或营收会提高,因此贷款利率略微下调似乎将不会有太大成效。
银行将不得不下调利率150甚至200个基点以刺激借贷。制定利率政策的中国技术官僚们不能允许如此深度的降息,除非他们将存款利率下调同样的幅度。但是,在下调存款利率的同时难免会促发更多的现金外流。如果更大量的资金流出,金融危机将因而产生。届时中国将将遇到大麻烦。
上个月的这些数据可能迫使北京的技术官僚行动,他们认为银行是刺激经济所需现金的来源。从2008年开始,这些机构按照中央政府的指示,释放了天量信贷。这一次,中国长期“受剥削”的储民们可能不会让此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