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网络也不例外。正如我们上期报道中所提到,网络并非洪水勐兽。作为新时代高科技发展的代表,它用那强有力的一面,发挥出巨大的资源优势,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但与此同时,我们更要看到这把“双刃剑”不利的一面。过度使用、沉溺于其中,必然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无论是在身体还是心理上。而这,也是众多家长所一直担心且不愿看到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出席本报““网络发展与子女教育”研讨会的儿童教育心理学专家车蕾、运动学医生王德君,从医学角度,与我们分享了“过度上网对青少年的身心影响”方面的信息与经验。
中学少年打游戏引发 “老人病”
来自中国的资深运动学医生王德君,多年来一直从事着运动医学的研究与临床诊断工作。
以往,他的病人大多都是中老年人士,因为年龄或长期工作劳累而产生颈椎病、腰椎肩盘突出等疾病。而近年来,他的患者开始呈现“年轻化”趋势,不少十几、二十几的青少年都患上这些传统印象中的“老年病”。
他讲了一个印象颇深的病例:“有位妈妈前来问诊,刚好在念中学的儿子也在身旁。想起儿子最近时常嚷着说胸部有紧迫感,拉伸不开很难受,就想让王医生给瞧一瞧是怎么回事。根据描述,王医生以为这孩子是有佝偻病。可经过检查,却发现他的胸部严重凹陷,骨盆也有倾斜,更是患上了多发性椎间盘突出。还不到20岁的孩子,怎么就有了这种病?仔细一问生活习惯,都是上网打游戏惹的祸。
资深运动学医生王德君
这孩子本身处在青春期,对网络游戏有着很低的抵抗力。而一次次从游戏中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更是让他欲罢不能。有款游戏做宣传,推出“打游戏,换演唱会”的活动:哪个玩家获得最高积分,就可以换取两张LADY GAGA演唱会门票。为了拔得头彩,男孩没日没夜地“奋战”,还真给他赢到了门票。可是,这个别人眼中的“游戏神童”,却也付出了身体上的代价,患上了这些本不该让他承受的“老年病”。“如此想来,他得这些病一点都奇怪。他每天蹲在椅子上打游戏(用他的话来说是‘更带劲,更容易投入’),一坐就是好久,也不站起来活动一下。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当然会让身体受影响。”孩子的妈妈现在才恍然大悟,后悔自己没有对他早加预防,还一度以孩子为豪。殊不知,这个代价,似乎有点大了。
王德君:过度上网 身心健康影响大
王德君表示,长时间对着电脑上网、打游戏,除了会引发腰椎肩部的疾病,还将导致
近视眼、干眼、花眼、头晕目眩;腕管综合症(又称正中神经炎,因手腕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导致的肌肉拉伤、水肿等);肢体麻木等症状的产生。而最好的预防方式,就是控制好玩电脑、上网的时间和频率。王医生建议,每次对着电脑半小时后,应该站起来活动一下;然后闭眼休息3-5秒,眺望远处。如果可以配合眼保健操的按摩则更好。另外,由于视神经细胞对光线的感官不同,使用电脑时候的光线、视角、坐姿、距离的等也应调试到最佳状态,以免眼的感官系统受到刺激影响。在四肢及关节方面,则可以通过转动、牵拉等动作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肢体的麻木感。
王德君坦言,在多年的日常研究和临床诊断中,见过很多青少年打游戏时全神贯注、神情紧张、手脚冰冷甚至颤抖的情形,这些都是影响人体肾上腺素分泌、导致荷尔蒙失调的诱因。他强调表示,这些生理上的反馈,其实都显示了网络/游戏过度使用者在的心理上的需求。所以,在他看来当孩子仅仅是不吃饭、不睡觉来上网玩游戏时候,帮助他们踩刹车还来得及;但一旦到了精神层面、因为打游戏而使人格发生转变、产生了病态心理,如:因为别人的劝阻而产生厌恶反感等负面情绪,出手打骂、甚至是伤人或自残等过激行为。到了这个时候,就不再仅仅是网络上瘾的问题了,更多时候衍变成一个对家庭造成伤害、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的悲剧。
“有酒瘾是因为其中的酒精,有烟瘾是因为其中的烟碱;网络虽然没有具体物质形式上的‘毒性’,但弥漫在各个微小角落的‘非物质毒性’具有更大的杀伤力,因为它的散播面实在太广。它如同鸦片、兴奋剂,让没有抵抗力的人从感受心态上的轻松开始,慢慢体验到快感,然后渐渐中毒,再也离不开了。时间一长,这种心理需求上的满足,必然会付出生理上的代价。”王德君说提醒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玩电脑时候的一些细微表现,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发现有异常,都应及时采取措施,向医生及专业人员求助。
车蕾:寻求心理辅导,将“瘾”扼杀于萌芽
儿童教育学心理专家车蕾,则在“上网成瘾的孩子需要接受怎样的心理辅导”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车蕾感叹,在亚洲文化中,很多时候“心理”都被与“精神”划上了等号。有些家长认为接受心理辅导,就代表着孩子精神有问题,因而刻意回避。这种错误的理解和自欺欺人的做法,往往耽误了孩子接受戒除网瘾心理辅导的好时机。
儿童教育心理学专家车蕾
“失去原有的一些兴趣爱好,一回家就开电脑,情绪变得急躁等,这些都是孩子被网络、被电脑‘收买’了的迹象。虽然此时家长不能贸然断言他/她是否有瘾,但足以值得引起重视和担心,应及时去找心理医生、学校辅导员,进行沟通咨询,商量针对孩子的表现该如何去做。”车蕾表示,将‘成瘾’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中, 通过适当的心理辅导来帮他们学会控制管理使用互联网的时间,排解那些他们原本需要用“网络”、“游戏”来释放的压力,是很正常的心理帮助。如果错过了好时机,待到已经有瘾了,性格、人格等都发展了变化,不断为上网争执和肢体冲突,那时候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精神”问题。所以为了避免让势态发展到这个大部分人都不愿承认的“精神层面”,家长一定要注意及早发现问题,尽快寻找专业的帮助或治疗。
建立良好沟通平台,疏导才是上策
有网瘾,或是喜欢长时间泡在网上的人,大多都是想要逃避现实生活中一些负面情绪,如孤独、无聊、压抑、挫败感等。相反,通过网络则可以获取自由、开心、满足、成就感等现实中缺乏的东西。这种感觉,是很多不常使用电脑的父母所不能体会的。而正因为有了对网络的不同理解、不同体验感受,也引发了家长与子女之间在“网络问题”上的对抗情结。所以车蕾认为,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提供一个最舒服、最放松的沟通平台,让孩子随时愿意安心地与你交流,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无论是好还是不好的。换言之,家长在聆听孩子表达感受时,不要加以评论,让他们可以不害怕被指责、无负担地讲出来,这样才能避免孩子去沉溺网络,或是通过其他危险渠道(如交不良朋友,抽烟喝酒)来宣泄心理压力和消极情绪网络的确有着很多不安全诱因,其 负面“威力”的确也很大,出现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现象也很正常,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综合专家们的看法, “堵”、“怕”、“回避”都不可取;“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正确的“疏”、“导”才是必行之策。
“怕”当然是没有用,“完全不让上网”或“好好看护”式的“堵”,也不是明智之举和长久之策,因为反而会刺激孩子的逆反心理,导致更严重问题的产生。我们不能违背时代发展的潮流,让孩子们回归到封建时代;况且,孩子总要长大,能天天在自己“翅膀” 之下、“眼皮子” 底下的日子总是屈指可数。所以,王德君与车蕾都认为,孩子几岁接触电脑才最合适,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答案。很多5、6岁的孩子不会扣扣子、系鞋带,却能在电脑游戏、网络上玩的不亦乐乎。真正值得我的关注的,是要帮助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们树立起正确的认知观,让他们了解到使用互联网中的存在的种种利害关系,培养自识、自立、自觉掌控“度”的本领,从而与电脑、网络建立起健康的关系。
来源:环球华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