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温政府的十年改革止步不前
德新社本周五(3月2日)发表文章指出,共产党内部的许多值得关注的声音表示,中国过去10年是被耽误了的10年。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没有利用好经济快速发展给改革带来的契机,而是处处谨慎小心,一味强调稳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推出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只给国有企业和银行带来好处,使得国家经济发展以私人经济的利益损失为代价愈发成为主流。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中国过去的十年确实是被耽误了的10年:“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重大的改革措施这个10年没有出现过。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这个10年中国经济还是高增长。”
中国经济10年来以两位数的均速增长。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种成就。但在茅于轼看来,中国的经济高增长其实是牺牲了许多其他方面的指标。比如说用牺牲环境换取GDP,财富分配愈发不公。虽然财富的生产情况良好,但财富的分配却并不尽人意。这也就直接影响了GDP的质量。茅于轼指出,许多泡沫,比如房地产领域的泡沫虽然都能制造出GDP,但“改革措施不得力。造成的结果就是增长率虽然高,但增长的质量不好。”
换届前不谈改革
德新社文章认为,谁要是想在温家宝下周一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找到新的、勇敢的改革建议,那他只能感到失望。在“稳定中求发展”是现任总理为2012年经济以及社会工作发展制定的方针路线。文章指出,因为今年中国领导高层要面临换届,所以政府不会在此之前有怎样的大动作。今年秋天,现任副主席习近平会接过国家的指挥大权。
德新社的文章还透露,中国老一届的改革者,比如2003年卸任的前总理朱镕基对目前将要退任这一届政府倍感失望。这位现年83岁的老人曾经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铺平了道路。文章援引和朱镕基有接触的人士称,朱镕基认为,现在的政府只是收获了他执政时的功绩,但本身却没有什么新的建树。
错过的改革是国企民营化
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于本周一推出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拐点”,如果不进行深入的改革,将有可能面临突发性危机。经济学家茅于轼回顾中国过去10年,指出最急待改革的,但却错过改革良机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民营化和取消垄断。这与世界银行最新报告中强调的改革内容一致。这份报告指出,中国应该限制国有企业的垄断力量,分散资本,为民营企业共同参与竞争降低门槛。但同时有批评的声音指出,一些需要规模效应才能有效运行的产业,比如资源勘探和航天技术必须由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因为这些是对国家发展战略意义非凡的重要行业。对此茅于轼并不认同,他说:“这些行业在美国都是私营的,没有理由说一定要国营才能保障。美国不是搞得也挺好吗?”
现在,中国必须面对国际机构要求政府限制在经济发展中所起作用的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代表马喆(Murtaza Syed)在北京发出警告称,中国的经济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过于依赖出口和政府投资。后者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从5年前的42%已经上升到了现在的50%。他指出,这是“非常危险的高度”。因为直接后果会是产能过剩和银行呆坏账数额增加。而这可能会导致经济发展速度降低一倍,达到4%至5%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