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400多万元人民币换取一本50万字的学习论文集,会是一笔划算的投资吗?
如果再考虑到论文写作者们被改变的职业理念和状态,以及他们对无数乡村孩子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答案不言自明。
这95名乡村教师——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的忠实执行者(他们习惯被称为“资教生”),把在英国学习的感悟浓缩在一本论文集中。2011年年末,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第一次坐飞机,从偏僻的山村学校经武汉飞往9000多公里外的伦敦,在那里度过了21天的学习之旅。
亲身体验坐飞机,在几乎看不到汉字的大街上与各种肤色的人擦肩而过,对他们而言,都是新鲜的感受。但更令这些老师兴奋而惊叹的,是英国那些其貌不扬却大有乾坤的中小学校。
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今生唯一一次出国的机会”,将对他们产生怎样的影响,还需要时间去检验。但可以肯定,变化正在发生。
板着脸上课和跪着与学生交流
一名资教生说,他从未听到一位英国教师提及有关爱心与教育的话题,却能感受到他们对学生无处不在的爱。
他们惊讶地看到,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表现出这样的姿态:双膝跪在学生的课桌前,以一种平等而非高出一头的姿势与他们交流;帅气的男教师,嘴上叼着电子笔,一屁股坐在学生的书桌上,晃动他修长的腿,微笑地看着孩子们交头接耳;一名化学老师,看起来更像面点师,系着围裙,头顶高而尖的白帽子,上面用英文写着“我是魔术师”,在实验室里走来走去,指导学生们如何把一枚枚银色的硬币炼出金子般的颜色……
这些鲜活的“教案”,让中国的乡村教师耳目一新。白莉莉借此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她意识到那个总是板着脸上课的白老师必须改变。从大连外国语学院和武汉理工大学先后读完本科与硕士研究生后,她在一所中学担任英语教师。
在最初的半年里,她更多的是带着学生们做游戏、交流口语,而不是一本正经地做练习。在一堂关于食物的课上,白莉莉还让学生们把面包、蔬菜和香肠带到教室,教他们做汉堡包、学单词。圣诞节,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给白老师送了贺卡。
但这个快乐的班级在期中考试表现不佳,英语成绩在全校10个班中名列倒数第二。班主任很不高兴,批评白莉莉“不能整天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年长的老师也建议她,要保证课堂纪律,“就不能给学生好脸色”。 于是,爱笑的白老师开始板着脸上课,“对学生们很凶”,让他们做很多作业。期末考试,这个班的英语成绩跃至全校第二。
她收到了班长转来的一封信,有40多个学生的签名,他们表示不喜欢上课不笑的白老师。连她的学生兼亲侄女,也不找她玩了。“我板着脸上课,从2007年到现在,自己也觉得很累。”白莉莉说,英国之行让她明白,在无序的课堂和板起脸来的课堂之外,还有师生关系融洽而又高效的课堂,“我要向它靠拢”。
数学老师杨海英在同事眼中很优秀,她的班级的数学成绩总在全市名列前茅,当以英国师生作为参照对象后,她发现“自己很残忍”:要求学生们在35分钟内吃完中饭,然后回到教室睡觉,或者练字,不许说话。
“我要重新认识教育。”她说,“英国之行让我明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杨海英是一名对各种学生活动毫无兴趣的班主任,也是一个“不管听什么音乐都心烦气躁的人”,但是她表示:我要改变。
能否叫出学生名字是件大事
对王燕来说,英国之行将成为她的新起点。她在一所不足300名学生的农村中学工作了5年。那是一个缺少刺激、容易让人心灰意冷的地方,连找到一本合适的书都很难。
王燕想改变自己,但找不到路。带着一身的职业倦怠,她来到了英国。
“我在这里找到了教育的理想。”她兴奋地表示,“我发现教师职业不是没有意思,而是自己把它看淡了。”那些上课手舞足蹈、提到学生的某种作品便眼睛发亮、充满自豪的英国教师,让王燕找到了身为教师的满足和感动。
“我觉得他们是真心热爱每个学生。”王燕说。支持这个判断的依据包括她在几所学校的发现:那些老师竟然可以叫出班上每个学生的名字,甚至校长都能做到这一点。尽管,她也知道,记住一个学生的名字是对他的尊重,但在此之前,她并不认为,老师叫不出学生的名字是个大问题。
“我很惭愧。”她有点不好意思。有一次她点名提问,想来想去,只记得10位成绩最好的学生的名字,对另外38名学生的姓名毫无印象。“一个女孩的英语成绩很好,但我也完全想不起她是谁,因为她的数学不好。”对所谓的“差生”,只有在他捣乱的时候,老师才会从贴在讲台上的座次表中找到他的名字并发出警告。
“老师如果连学生的名字都记不住,又何谈对他的了解?何谈差异化教学?”她说。
不少资教生反思这种眼里只有“优生”的行为“很残忍”,“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
2003年,英国政府颁布绿皮书《每个孩子都重要:为孩子而改变》,提出英国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要提高所有学生的成就标准。2004年,这句话被写进《儿童法案》,它具体地指出,帮助学生实现以下五个目标是基础教育的使命:安全、健康、要快乐并有所成就、对社会作出积极贡献、享有经济福利。
Lambeth Academy中学的校长助理Ennelyn Schmidt-Roberts认为,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目标都是不一样的,制定一个适合他们的目标,而且是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这是最最重要的事情。
必修课与辅修课没有主次之分
95名乡村教师分成四个小组一共参观了33所中小学,其中一个小组的成员在The North School品尝到了中学生们亲自做的午餐。他们为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准备的食材也是学生们亲手种植的。
在学校的烹饪教室里,各种设备非常齐全。据说有些学生在学校里喜欢上厨房,毕业后成了真正的烹饪师。
资教生詹鹏在观摩另一所学校的蛋糕制作课时,也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不过,在那些能干的孩子面前,他“显得笨手笨脚”。一位名叫Kerry的小姑娘,很有耐心地指导他。让詹老师惊讶的还有,孩子们在下课前,不需要老师提醒,手脚麻利地将各类餐具放归原位,恢复了教室的干净与整洁。
在一堂木工课上,学生们正在制作迷宫模型。在他们周围摆放着大量的木块,不同型号的刻刀、铁锤、刨子,以及各种相应的设备。一名资教生被这些学生“投入的干劲、娴熟的技术”所吸引,感觉“就像在专业的木工厂里参观”。他们没有时间等待一个完整的迷宫模型出现,但想象它不会难看。因为木工课老师介绍说,同学们可以花相当于市场价五分之一的费用,把他们制作好的成品带回家。而且,真有人这样做。
这些在中学阶段就能掌握木工等技能的同学,将会像圣保罗教会学校的老师Willmore一样,在未来的生活中受益。Willmore家中的很多东西,包括家具,都是他自己制作的。而这些技能正是他在中学学到的。
这些普通中学对职业技能的重视,远远超出这群参观者的意料。他们来自一个将升学作为最主要目标的教育系统,目睹那些与中国学生同龄的孩子们拥有更多自由发展的兴趣与机会,其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经提出,教育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的个性需求上来。马文与他的同伴们在Kingsford School参观时,遇上一位教育督导官员,她介绍:长期以来,个性化教育都是英国的教育目标之一。随着学生间成绩差距的扩大,这一目标就显得比以往更加紧迫。“它可以说是英国教育在面对全球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作出的教育策略调整。”该官员认为,与传统的集体教学相比,个性化教育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倡导给学生更多的权利、自由。
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成长的英国学生表现出的独立与主见,给许多资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Mulberry School for Girls的高中生成功地组织了全英青年峰会。在Comberton Village College,每年的教师招聘会都会邀请学生们参加。学生会听应聘者的课,并提问。只有让学生们满意,他才能被学校聘任。
这所学校的校长说:“根据学生们的反映作出是否聘用的决定并非不理性的行为,事实上,学生的眼光很独特。他们选出来的教师表现很优秀,能充分了解学生,在与学生的融洽相处中教会了他们很多东西,包括知识和技能。”
那些普通中学开设的课程涉及生活的众多方面,一名资教生说:“孩子们似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感兴趣的课程。”除英语、数学、体育、科学等必修课外,它们还包括服装设计、食品加工、烹饪、裁缝、工艺、商业、广告鉴赏、文学、戏剧、健康、旅游等等。
资教老师所在的学校大都习惯把“可上可不上的课程”安排在下午进行,但一位细心的老师注意到,从英国学校课表的安排中,看不出必修课与辅修课的主次之分。烹饪能够占据上午的时间,而数学课可以安排在下午上。一位英国校长解释说:“我们希望学生认识到每门课都是重要的。”
“我们的劳动课中也有烹饪、缝纫的内容,课表中也安排了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课,但它们都被我这样的老师用来上数学、语文、英语等主课了。”杨海英说,她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回到学校后想和校长认真谈一谈,看能不能把那些课真正开起来,让学生们多少学到一点适合生活的内容。
很显然,他们将面临师资、设备、时间和理念上的巨大挑战。
学校的使命不只是帮助学生进大学
Lambeth Academy的校长助理Ennelyn Schmidt-Roberts是一位看起来雷厉风行的女士。她会为那些能够进入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毕业生感到自豪,但她告诉年轻的中国同行们,学校的使命并不只是为了帮助孩子们进入大学。
“每个学生都是最棒的。这个最好不一定是学业上的最好。”她说,“每个人的特长和成长的方向不一样,让他们都进入好的大学,不可能。学校要能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以证明他们都是最棒的人。”
这所学校建于2004年,信奉“The best in everyone”(每个学生都是最棒的)。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比较贫困,很多学生来自父母离异或者吸毒等“问题家庭”。不少学生进校时只知道三种他们将来可从事的职业:踢球、给歌星伴唱和美容美发。
为了帮助这些孩子毕业后找到工作,这所中学将“商业和企业”确定为学校的特色学科。有5位老师负责讲授这门课程。学校还经常请一些企业家与学生们交流,开展有关商业的活动日,让学生们扮演银行职员、公司总经理等不同的角色,锻炼谈判和营销能力。学校还会安排他们去国际猎头公司参观,以便让他们明白掌握一门外语对找工作有多么重要。
在中国,似乎只有大学和职业院校才会操心学生找工作的事情,而英国的中学主动承担起了这项重任。
谈到学校的特色,资教生们再次领略到了中英教育的差别。在圣保罗教会学校,一位校长助理问湖北的教师们:在你的学校,你会选择哪一科作为特色学科,以促进整个学校的发展?回答是数学、英语或者音乐,原因很简单,“因为我教的就是这门课”。
校长助理提供了英国学校的选择,又令人耳目一新:确定特色学科的目的,是希望这门课程的优势能够覆盖其他学科,从而提高其他课程。拥有953名学生的圣保罗教会学校,其办学实力在英国的公立学校中,能跻身前15%的行列。它的英语数学尤为突出,属于前4%的学校。但它承担引领之责的特色学科却是基础薄弱的体育,这让资教生们感到惊讶。
校长助理的说明很有启发性。在这所学校,体育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似乎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比如在它的教学中能融入生物和数学知识:认识肌肉运动状况,分析人体各大器官和组织的功能;测试身体素质,让学生们利用数学模型根据胖瘦高矮和体育项目成绩进行分析;计算投篮的失误率和命中率等。在户外的拓展训练和野外考察中,体育老师会要求学生们研究地图,分析当地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特征。体育与地理便有了亲密接触的机会。老师还可以利用一场球赛吸引那些不愿写英语作文的男生,让他们写一篇赛事报告。
“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身心健康,而不是在比赛中获得奖牌。”校长助理说,他们还注重通过体育课培养学生的领导力。比如让学生组织、评价一场比赛。启发他们思考如何让“带球过障碍”变得更难或更容易。让他们担任裁判、记录员、观察员等不同的角色。“我们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支持,并要教会他们如何给别人建议,如何作出正确的决定。”那位校长助理说,“我们希望学生不断地通过犯错误来进步。这就是学习的过程。”
体育教师黄振华没有想到,体育课竟然还可以上成这样。
THE Ellen Willkinson School for Girls的特色学科是数学和科学。这所女校有1150名11岁~19岁的学生,其中有四分之一的女生享受政府提供的免费午餐。校长说,有三个理由使她的学校决定以数学和科学作为特色学科:学生中来自阿拉伯裔和印度裔的家庭较多,她们的父母希望孩子未来能够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很多人认为,数理化不是属于女生的课程,学校想改变这个观念,而且要证明她们同样可以学好;为学生们以后的就业提供帮助。
在这里开设的烹饪、地理和英语课上,你都能看到科学的影子。譬如,有关爱因斯坦的文章或者科幻小说就会成为英语课堂的内容。这些十几岁的女孩子的动手能力也令人赞叹。学校有一栋简单透明、规模不大的圆顶建筑,就是她们灵活运用所学的工程与物理知识建成的。
布莱尔政府会给那些特色学校提供专门的经费支持(但卡梅伦上台后砍掉了这笔费用),每年,THE Ellen Willkinson School for Girls会将其中的一半经费(大约1.5万英镑)用于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学生们每年至少有30个小时的校外课程。她们与伦敦的希斯罗机场合作,设计制作自动手推车;参与设计铁路和当地的水处理问题;模拟刑事案件的侦查;去消防队学习灭火技能和安全知识;组织英语非母语的学生参观科学博物馆。
去年夏天,该校还有10名女生受英国皇家研究院的邀请,参与它们的癌症细胞研究(因与考试时间冲突,她们最后去了一所大学的癌症研究中心,在那里待了5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