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官方把习近平此次的访美定位成“认识之旅”,海外华人媒体则称作“摸底”之旅。(看中国配图)
未来的中共第一把手习近平于2月13日至17日正式访美。美国官方把习近平此行定位成“认识之旅”,海外华人媒体则称作“摸底”之旅。无论哪种说法,习的这次访美,因为是储君身份,美中两国都不指望双方关系有任何重大突破,而“认识”、“摸底”,建立互信,才是习访美的主调。
根据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主任苏利文,习近平访美的议题包括全球经济、伊朗、朝鲜、人权等。他特别指出,此次双方讨论的重点议题包括如何遵守国际经贸规则,保持国际经济体系公开、公平、自由、透明。
经贸问题摆在首位,似乎是老生常谈。过去在胡锦涛的历次访美议程中,经贸问题总是两国首脑关注的第一要题。这和中国经济地位上升,美国遭遇严重衰退而引发的人民币高估、两国贸易失衡、中国大量持有美国国债等问题而导致的龃龉、冲突和争端,息息相关。但是,这一次美国把经贸问题列在美中首脑的议事清单第一位,却有新的重要原因。
去年12月,美国国会举行听证会,就中国加入WTO十周年兑现承诺与否进行了评估,其结论是,在过去的5年中,中国偏离了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政府干涉经济运转,奉行“国家资本主义”,并有逐年加强的趋势。这种趋势有悖于中国对WTO所做的开放市场的承诺。
美方希望习近平的“认识之旅”能认识到,美国、欧盟和其他WTO成员国对中国违反WTO精神的不满。中国的一些经贸行为,诸如试图操纵WTO系统,利用该系统存在的漏洞,绕过其规章制度等,已经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并在暗地里削弱和破坏以规章制度为基础的国际贸易系统。
奥巴马和习近平会面时,会直接表达对中国经常违规的不满,敦促中国遵守WTO规则,履行WTO成员国的责任。奥巴马还会提起增设贸易执法机构,调查中国等国家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就像他在国情咨文当中宣布的那样。
而习近平则用另外一种方式,借“认识之旅”,让美国认识中国的利益所在。中国官方媒体说,习近平在赴美之前,接受了《华盛顿邮报》的书面采访。其实,此次所谓的书面采访,是中国政府事先安排的。根据《华盛顿邮报》13日网上新闻,在习近平出发前,中国政府主动邀请《华盛顿邮报》向习近平提交一份问题清单,习近平书面回答后,中国政府把它翻成英文转给该报。
《华盛顿邮报》将全文登在网站上,题为“中国副主席的看法”(“Views from China’s vice president”)。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中国欢迎美国为本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希望美方充分尊重和照顾亚太各国的重大利益与合理关切。”
此话乍一听,似乎点水不漏。前一句美方爱听,后一句中方特别是军中的鹰派受用,似乎谁也挑不出毛病来。但他“希望美方充分尊重和照顾亚太各国的重大利益与合理关切”,不提中国,只提亚太各国,其实是在偷梁换柱。谁都知道,正是亚太各国对中国咄咄逼人的崛起充满疑虑才要求美国重返亚太地区,而中国的“重大利益和合理关切”绝不代表亚太各国的“重大利益和合理关切,”中国如何以亚太各国的代言人自居?
习近平的这段话却在国内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网民中,激起一片叫好声。有的说,习近平的温和言辞包含强硬锐利的内核,这是中国式的幽默。《环球时报》则说,过去精英主导中国外交,现在中国民意可以影响外交政策,建议美国决策者考虑正在日益增长中国民族主义情绪。《华盛顿邮报》以“习近平访美前搅动民族主义情绪“为题,对习的讲话及其国内反应作了一番分析。这说明美国方面已经体会到习近平的一手软一手硬、外软内硬的功夫了。
总之,习的“认识之旅”难有重大收获,美中双方也就是借机认识认识各自对重大问题的立场。只要中国不放弃国家资本主义,WTO规则就不会得到认真尊重和执行。而美中两国的太平洋之争端,美国绝不会自行撤退。当习访美结束时,美方将会发现,习近平比胡锦涛难对付,软的可能更软,硬的可能更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