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西德意志电视台自由记者克莉丝汀•鲁尔夫(Kirsten Rulf)在中国央视见习一个半月,深感中国官媒对外报道受经济利益和外交政策左右。 在接受德媒《法兰克福评论报》专访时,鲁尔夫谈中国官媒的三大禁区,同时指出中国官媒因之愚弄人民的手法。
在《法兰克福评论报》12月23日以“中国电视台如何愚弄人民”为题的专访中,鲁尔夫认为中国官媒对世界的看法与西方大相径庭。“比如对巴基斯坦的报道,这个国家在西方常被看作恐怖主义的庇护所,其政权也可疑。在中国则完全不同,对巴基斯坦的报道非常友好,称之为'全天候朋友',也就是无论什么样的政局中都是伙伴,对巴基斯坦政府的行动描写得特别正面。原因在于中国的外交利益,比如通过巴基斯坦获得印度洋的入口。更明显的是关于非洲的报道,中国到年底在那里开设一个拥有100多名记者的记者站,也是对外交政策和经济政策的配合。在我们(西方)这里,占主导地位的看法依然是:非洲是个贫穷大陆,需要我们的帮助。而中国则认为,非洲的原材料十分丰富,所以是一个受尊敬的经济伙伴,乐以与之打交道。这也反映在报道中。中国的观点和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很受经济和外交利益的左右。”
“新闻审查做得很巧妙”
她认为,在报道本国发生的事件时,审查的程度不同。对于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成就,就会“广泛报道、很少审查”,“想传播一个向世界开放、人人畅所欲言的现代化中国形象”。“每当涉及负面事件时,就总是很艰难。比如两列高速列车相撞事件,很多人受伤,一些人死亡,审查就很严格,而且采用的报道方式是将别的事故作为参照,比如德国艾雪德(Eschede)上百人遇难的高速列车脱轨事故,然后就说,看吧,类似的事故在德国死的人更多,这样试图将无法用审查完全抹掉的事件加以淡化。”
鲁尔夫证实官媒有三大禁区:“绝对不能在图像中展现达赖喇嘛,1989年的天安门大屠杀是绝对禁区,一些年轻记者还从未听说过这个事件。当美国副总统访问北京,美国表示向台湾出售战斗机时,媒体就激烈批评台湾,称其投向西方怀抱。但是,总体而言,审查做得相当巧妙,不是笨拙的宣传,更是难以捉摸的微妙,弄得有时很有说服力。”
关键在于能否掌控互联网
她说,“任何表述、每一句话都被监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审查官自己以为(别人)看不出来,但是很容易分辨。为杂志工作的大多数是相当年轻的记者,大约在30岁左右,然而审查人员在60岁左右,有些人超过70岁,而且题目也是他们自己定的。尤其让我惊讶的是,在早上的编辑部会议上根本就没有讨论。这不是商量,其实更是汇报。主编宣布该做什么、怎样编排主题,显然,官方的路线事先就规定好了。有时某些题目几天后突然消失了,尽管完全还有新闻价值,显然是审查官员说了话,最好不要再报道。"
她认为:“大多数记者清楚地知道如何绕过互联网封锁,阅读西方的媒体报道。他们部分地对现政权持有相当的批评态度。我觉得,审查制度的未来主要取决于:这个政权如何控制互联网?能够像对待媒体比如央视那样强有力地审查互联网吗?对此我很怀疑,所以,我不认为审查制度在几年后还会像今天这样严格。”